家人们,今天这个新闻必须掰开揉碎了讲 —— 憋了 3 年,黄埔那两个让人揪心的烂尾楼,终于有盼头了!实地常春藤、升龙・学府上城的业主,有望拿到政府发的房票,直接置换合生中央城、康大龙祥汇这些现成楼盘。好多业主写感谢信的时候手都在抖,说这张薄薄的纸片,比当初的购房合同还金贵。
先给没听过这事儿的朋友补个背景:这俩盘当年都是 “香饽饽”。升龙・学府上城 2022 年开盘时,销售吹得天花乱坠,说有地铁 14 号线、九年制学校,均价 2.8-3.4 万 / 平被抢疯了。结果呢?去年我去实踩,工地静得像坟场,塔吊锈得能当艺术品,杂草长到能捉迷藏,地基积水成了鱼塘,青蛙在里面呱呱叫,像在嘲笑业主们的安居梦。实地常春藤更离谱,之前爆出 “叙利亚式收楼”,业主收房时连门窗都没有,钢筋裸露在外风吹日晒。
最扎心的是啥?业主们一边背着每月上万的房贷,一边租房子住,孩子要上学却等不到配套学校,想断供又怕征信变黑,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有个业主大哥说:“买楼时我 30 岁,现在娃都上小学了,还在租房子陪读。” 这种煎熬,没经历过的人根本懂不了。
为啥这事儿拖了 3 年才解决?根子就在三个字:钱、责、策。首先是开发商资金链断了,升龙不仅不配合复工,还把钱优先投去建回迁房,商品房成了 “后妈养的”,回迁房都快收尾了,商品房连外立面都没做。其次是责任扯不清,烂尾楼里藏着银行贷款、施工方欠款,各方都想少赔钱,协商一次崩一次。最后是政策没跟上,以前要么等开发商破产重整,要么政府兜底重建,前者耗十年八年,后者花钱又费力。
这次能破局,全靠 “房票” 这个新玩法。简单说就是政府把烂尾楼的残值折算成票子,业主拿着票去 “房源超市” 挑现成的房子。黄埔的 “房源超市” 里有 20 多个盘,全是产权清晰的新房,像合生中央城现在均价 2.5-3.3 万 / 平,和业主当年买常春藤的价格差不多,置换比例还能到 1.1-1.3:1,相当于打了八折换了个更好的地段。更关键的是,用这房票买房不算限购套数,差的钱还能贷款,对业主太友好了。
这事儿的影响,简直是 “一石三鸟”。对业主来说,终于能告别维权路,不用抱着烂尾楼图纸过日子了,有个阿姨说 “拿到房票那天,我把压箱底的装修杂志都翻出来了”。对开发商来说,国企楼盘的库存能去化了,黄埔房票半年就卖了 1100 套房,回笼 20 亿资金,连之前没人买的城投天禧都清盘了。对政府来说,既解决了民生大问题,又盘活了楼市,黄埔 10 月新房价格还微涨了 0.4%,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信心。
但我得说句实在话:这不是完美结局,是 “无奈中的最优解”。房票本质是把烂尾楼的 “烂摊子” 变成了 “购买力”,业主放弃了追讨违约金的权利,银行可能要承担部分债务损失,政府在中间当 “和事佬” 协调各方。而且房票也有坑,有效期只有 18 个月,超期不用只能拿基础补偿,置换的楼盘也不是随便挑,得在指定范围里选,差的钱还得自己补。
更值得琢磨的是,这事儿暴露了楼市的老问题:为啥当初这些盘能顺利卖出去?监管资金去哪了?升龙敢把商品房当弃子,是不是算准了政府最后会兜底?看看澳洲山庄的业主等了 30 年才盼来转机,平均年龄都超过 60 岁了,就知道烂尾楼的伤害有多深。这次黄埔的尝试虽然好,但不能只靠 “救火”,得从根上堵漏洞。
最后想对业主们说:恭喜你们终于要回家了。也想对屏幕前的朋友说:这张房票里藏着普通人的血泪,也藏着楼市的希望。它不是结束,是开始 —— 希望以后我们买的每套房,都不用靠 “感谢信” 来换一个圆满结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