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环保、双碳、政策
1、中国与圭亚那签署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绿色低碳出行项目谅解备忘录
10月10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与圭亚那驻华大使周雅欣在北京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与圭亚那合作共和国总理府关于合作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绿色低碳出行项目的谅解备忘录》。根据此次双方签署的谅解备忘录,中方将向圭方赠送新能源车以及配套充电设施,开展相关领域交流对话和能力建设活动,支持圭亚那打造交通运输部门低碳转型示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2、商务部回应加强稀土相关物项出口管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10月9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商务部发布2025年第61号公告,对含有中国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稀土相关物项具有军民两用属性,对其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今年4月,中国政府对中国组织和个人出口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有关稀土技术也早在2001年就列入了《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境外组织和个人将原产中国的稀土管制物项直接或者加工后再转移、提供给有关组织和个人,直接或间接用于军事等敏感领域,对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害或潜在威胁,对国际和平稳定造成不利影响,也有损防扩散国际努力。为此,中国政府依法对含有中国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关物项实施管制,目的是更好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更好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
02
ESG金融
1、发行规模突破4300亿元 绿色金融债爆发式增长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9日,今年绿色金融债发行只数为57只,发行规模达到4316亿元,远超过2024年发行总规模2205亿元。近期瑞丰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密集发行绿色金融债。记者采访了解到,绿色金融债市场规模今年快速增长,发行主体多元化与产品创新力度加大,市场参与主体已从传统国有大行扩展至城商行、农商行以及非银金融机构等多元主体;同时,主题债券涌现,例如有银行发行国家储备林建设债券,而绿色金融债募集资金用途大部分集中于清洁能源和绿色基建领域。
03
社会实践、企业动向
1、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进入全系统试运行
据三峡集团发布消息,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三峡恒基能脉瓜州70万千瓦“光热储能+”项目光热储能电站10月2日进入全系统试运行,标志着塔式光热发电技术突破“单塔单机”传统范式,为我国大型风光新能源基地稳定供电提供了又一技术路径。
2、“宁电入湘”工程全面建成投运
10月8日0时,“宁电入湘”工程双极高端直流系统结束168小时试运行正式投运,标志着工程已全面竣工投产,具备800万千瓦送电能力。宁夏外送电能力从1400万千瓦跃升至2200万千瓦,将大幅带动宁夏新能源就地消纳和新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有效促进宁夏和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