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护言医语”
点击加星★ 每天看医护那些事儿 ❤
8月13日,河南新乡一份《关于调整城乡居民门诊统筹医保服务政策的通知》直接冲上热搜。
![]()
文件里最扎眼的一条:2025年8月15日起,市本级三级医疗机构(也就是三甲医院)的城乡居民门诊统筹医保服务全面暂停!
这政策一落地,网友瞬间炸锅——有人拍手叫好,说“早该治治三甲医院人挤人的毛病”;有人急得跳脚,骂“这是把老百姓往火坑里推”;还有人冷眼旁观,嘀咕“分级诊疗喊了这么多年,终于来真的了?”……
01
去过三甲医院门诊的人都知道,那场面堪比春运火车站——挂号窗口排长队,候诊区坐满人,医生五分钟看一个患者,连问病情都得抢时间。
为啥?因为不管大病小病,大家都往三甲医院跑。社区医院没人信,二级医院没人去,最后全堆在三甲医院“内卷”。
数据显示,我国三级医院门诊量占全国总门诊量的40%,但承担的疑难重症患者比例却不到20%。说白了,三甲医院80%的精力都在看“小病”,而基层医院却因为没人来,设备闲置、医生荒废。
这不仅是医疗资源的浪费,更是医保基金的“烧钱”游戏——社区医院看个感冒20块能搞定,三甲医院可能得200块,医保多掏的钱,最后还不是全体参保人买单?
新乡这次的政策,相当于直接给三甲医院“断粮”:门诊报销停了,患者自然会算账——小病去社区,大病再往三甲跑。
这不是“为难”老百姓,而是逼着医疗资源回归合理轨道。
02
有人问:“为啥只停城乡居民医保,职工医保不受影响?”这背后藏着个扎心现实:城乡居民医保的基金压力,比职工医保大得多。
职工医保有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基金池相对充裕;而城乡居民医保主要靠财政补贴和个人缴费,很多地方财政紧张,补贴跟不上,基金池早就“入不敷出”。
新乡这次政策,本质上是在给城乡居民医保“节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优先保障住院和大病报销,而不是被门诊小病“掏空”。
更何况,政策保留了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门诊报销,这相当于给基层医院“送流量”。
如果社区医院能看好病,谁愿意折腾去三甲医院?说到底,这是在倒逼基层医疗提升水平——你要是把患者都留住了,医保基金自然会向你倾斜。
03
当然,有人担心:“万一社区医院看不好病,耽误了怎么办?”这确实是个问题。但政策的聪明之处在于,它不是“一刀切”禁止去三甲医院,而是通过经济杠杆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小病去基层,大病再转诊。
就像有位医生说的:“分级诊疗不是让患者没地方看病,而是让患者看对地方看病。”如果社区医院能解决80%的常见病,三甲医院就能腾出精力攻克剩下的20%疑难重症。这才是医疗资源的最优配置。
最后说句大实话
医保新政不是“折腾”老百姓,而是在给医疗体系“动手术”。手术刀落下时,肯定会疼,但疼过之后,才能让整个系统更健康。
毕竟,医保的终极目标从来不是“花钱买方便”,而是“用有限的资源,守护更多人的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