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甄嬛传》的朋友肯定记得,剧中甄嬛的家人被判流放宁古塔,当时甄嬛听到这个消息后几乎崩溃。
很多人不理解,流放而已,至于吗?要知道,在清朝,被判流放宁古塔的犯人,特别是女性,很多人在听到判决后直接选择撞墙自尽。
![]()
一个流放地能恐怖到什么程度,让人宁可死也不愿去?宁古塔到底藏着什么样的人间炼狱?
宁古塔这个地方,按理说应该是满族人心中的圣地。
这里距离京城足足1500公里,位于今天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一带,是清朝时期吉林的边陲重镇。
宁古塔的名字来自满语,宁谷是六的意思,塔是个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六个。
传说当年努尔哈赤的曾祖父在这里生了六个儿子,所以得了这么个名字。
满族人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发源地之一,按道理应该是个受到保护的地方。
可偏偏,清朝统治者把这里变成了流放重犯的地方。
![]()
那些在朝廷犯了大事的官员,得罪了皇帝的文人,卷入政治斗争的士大夫,一旦被判流放宁古塔,基本上就等于被判了死刑。
区别只在于,死刑是痛快地死,去宁古塔是慢慢地折磨至死。
清朝统治者选择这里做流放地,就是看中了它的地理位置。
高纬度地区,气候恶劣,人烟稀少,距离中原地区极其遥远。
把犯人扔到这种地方,既能让他们生不如死,又能起到震慑作用。
朝廷里那些想要谋反、想要挑战皇权的人,一听到宁古塔三个字,腿都会发软。
从京城到宁古塔,1500公里的路程,在今天开车也要十几个小时。
可在清朝,这段路要靠双腿走完。
犯人被判刑后,戴着沉重的枷锁和脚镣,在押解官兵的押送下徒步前行。
![]()
这不是普通的徒步旅行,这是一场真正的死亡行军。
男犯人戴着枷锁还能勉强走路,可那些女犯人就惨了。
清朝的女性大多缠足,那种三寸金莲走平路都费劲,更别说走1500公里的长途了。
缠过的脚本来就畸形,骨头已经变形,长时间行走会让伤口不断开裂,血肉模糊。
有的女犯人走不了几天,脚上的布条就被血浸透,每走一步都是钻心的疼。
枷锁和脚镣也不是闹着玩的。
这些刑具动辄几十斤重,长时间戴在身上,脖子和脚腕的皮肤会被磨破,然后溃烂化脓。
夏天的时候,伤口会招来苍蝇和蛆虫,很多犯人还没走到目的地,伤口就已经感染致死。
押解的官兵才不管你死活,死了就地挖个坑埋了,继续赶路。
路上的气候更是要命。
东北地区的夏天暴雨连绵,道路泥泞不堪,犯人穿着单薄的囚衣,淋着雨还要继续走。
![]()
冬天更恐怖,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很多犯人根本熬不过去。
有记载说,冬天押送犯人去宁古塔,三分之二的人会死在路上。
活着到达的,都算是命大的。
好不容易熬过了1500公里的死亡行军,到了宁古塔,犯人们才发现,真正的地狱才刚刚开始。
这些人在京城或者其他地方,很多都是富贵人家的子弟,当过官,做过生意,家里有钱有势。
可一到宁古塔,这些身份全都没用了。
清朝把流放到宁古塔的犯人分给当地的披甲人做奴隶。
披甲人是清朝的下等人,地位比普通旗人低得多,但比流放犯要高。
![]()
这些披甲人本来生活就艰苦,突然有了可以随意使唤的奴隶,怎么可能不往死里折腾。
原本的富家子弟,可能昨天还是锦衣玉食,今天就要给披甲人喂马、砍柴、做饭、洗衣服。
干不好活,轻则挨骂,重则挨打。
披甲人打骂流放犯是合法的,就算打死了,朝廷也不会追究太多责任。
顶多象征性地罚一下,实际上根本不痛不痒。
这种身份的落差,对很多文人士大夫来说,比肉体折磨更难受。
他们读了一辈子圣贤书,考上了功名,在朝廷做官,突然沦为最底层的奴隶,这种精神打击是毁灭性的。
![]()
很多人到了宁古塔没多久,整个人就精神崩溃了,有的疯了,有的自杀了。
如果说男犯人在宁古塔的遭遇是地狱,那女犯人的遭遇就是无间地狱。
女性流放犯到了宁古塔,根本没有任何尊严可言。
披甲人把她们当成发泄欲望的工具,随时随地都可能遭到侮辱。
这些女犯人里,有些是官员的妻女,有些是富商的家眷。
她们在家里都是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突然被扔到这种地方,面对的是一群粗鄙的男人。
披甲人看中了谁,就可以直接带回家。
![]()
反抗?反抗的下场就是被打得半死,然后继续被侮辱。
有些女犯人到了宁古塔后,直接被披甲人当成妻妾,生儿育女。
但这不是幸运,反而是更大的不幸。
因为她们生下的孩子也是奴隶身份,世世代代都翻不了身。
母亲看着自己的孩子重复自己的悲惨命运,这种绝望比死还难受。
更残酷的是,女犯人在宁古塔根本看不到任何希望。
男犯人至少还有可能熬到大赦,或者攒够钱赎身。
![]()
女犯人呢?她们的身体被糟蹋,精神被摧残,就算有一天能离开,也早已不是原来的自己了。
所以很多女犯人在听到判决后,会选择直接撞墙自尽,至少能保持一点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
宁古塔的生活不仅是精神折磨,更是肉体的无尽消耗。
这里的气候恶劣,冬天漫长而寒冷,夏天短暂而炎热。
流放犯要在这种环境下从事各种苦力劳动,砍树、开荒、修路、建房。
冬天的劳作最要命。
零下三四十度的天气,流放犯穿着单薄的衣服,拿着斧头在雪地里砍树。
手冻僵了也得继续干,因为干不完活就没有饭吃。
有的人手指头都冻掉了,还得继续干活。
![]()
脚趾头冻坏了,走路一瘸一拐,也没人管。
夏天也不好过。
东北的夏天蚊虫特别多,那种大蚊子咬一口,皮肤上马上起个大包。
流放犯在田里干活,蚊虫叮咬,汗水浸湿伤口,疼痛难忍。
有的人被蚊虫叮咬后感染,高烧不退,也没有药可治,就这么活活烧死了。
披甲人根本不把流放犯当人看。
干活慢了,鞭子就抽过来。
病了?没用的东西,病了还得干活。
![]()
死了?正好少个累赘,拖出去埋了就是。
流放犯的性命在这里不值钱,死一个少一个,反正朝廷还会继续送新的来。
在宁古塔,流放犯面临的不仅是肉体折磨,更是精神上的彻底绝望。
朝廷把他们扔到这个地方,就没打算让他们活着回去。
就算偶尔有大赦,能够被赦免的也是极少数人。
大部分流放犯的结局就是死在这片冰天雪地里,连尸骨都找不到。
有些流放犯试图逃跑。
往哪逃?四周都是荒野和密林,没有地图,没有食物,跑出去就是死路一条。
野兽、严寒、饥饿,任何一样都能要了逃犯的命。
![]()
就算侥幸跑出去了,被抓回来的下场更惨,要受加倍的刑罚,然后死得更痛苦。
流放犯之间也没有什么互相帮助。
大家都自顾不暇,谁还有力气管别人?有的人为了多一口吃的,会向披甲人告密,出卖同伴。
在这种环境下,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全都暴露出来。
原本的友情、道义,在生存面前都变得不值一提。
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流放犯的精神防线会一点点崩溃。
今天死的是隔壁的老张,明天可能就是自己。
这种等死的感觉,比直接死掉更折磨人。
![]()
很多流放犯最后选择自杀,不是因为受不了肉体的痛苦,而是受不了这种精神上的折磨。
宁古塔作为流放地,在清朝历史上存在了两百多年。
这两百多年里,数不清的犯人被送到这里,又有数不清的人死在这里。
他们的尸骨埋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的冤魂飘荡在这片天空下。
清朝的统治者用宁古塔来维护自己的统治,震慑那些敢于反抗的人。
宁古塔的存在,让所有想要挑战皇权的人都心生恐惧。
这种恐惧不是来自死亡,而是来自比死亡更可怕的折磨。
朝廷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让人们知道,反抗的代价是什么。
![]()
那些被流放到宁古塔的人,很多都不是真正的罪犯。
他们可能只是说错了一句话,写错了一篇文章,站错了队伍。
在那个年代,皇帝的一句话就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被流放宁古塔的人里,有才华横溢的文人,有忠心耿耿的官员,有什么都不懂的家属。
他们的命运,就这样被一纸公文改变了。
宁古塔的历史,是清朝专制统治的一个缩影。
它让我们看到,在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生命有多么脆弱,权力有多么可怕。
这段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它留下的警示却不应该被忘记。
宁古塔之所以让人闻风丧胆,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偏远,也不是因为那里的气候有多恶劣。
真正可怕的是,在那里,一个人会失去所有的尊严,遭受无尽的折磨,看不到任何希望。
![]()
肉体的痛苦会过去,但精神的摧残却是永恒的。
清朝的犯人宁愿选择一死了之,也不愿去宁古塔受罪,因为他们知道,去了那里,就再也回不来了。
死亡至少是解脱,宁古塔却是永无止境的地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