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10月9日,特朗普政府突然抛出一道"限时令",美国交通部提议禁止中国航空公司往返美国航班飞越俄罗斯领空,声称这让美国航司处于竞争劣势。
这看似针对航线问题的"拟议命令",背后藏着的却是美国在国际规则上的又一次霸道行为。
说白了,美国自己种的因,却想让别人吃这个苦果。
![]()
这事儿得从2022年说起,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禁止俄罗斯航司飞越美国领空。
俄罗斯一转头也关闭了对美国及部分西方国家航司的领空。
结果美国航司飞往亚洲得绕道北极或太平洋,燃油成本蹭蹭往上涨,这本来是美国自己制裁的后果,可美国人却不这么看。
美国航司这两年盯着中国航司看得眼红,中国航司飞中美航线能正常飞越俄罗斯领空,航程短、油耗低,成本自然就下来了。
![]()
美国人觉得这"不公平",却从不提这是因为中俄之间有正常的航权协议,完全符合《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规定。
其实早在2023年,这事儿就闹过一回。
当时美国同意增加中美航班,但提出条件,中国赴美航班不得飞越俄罗斯领空。
那时候美方的理由听起来就很可笑:美国航司因为美国对俄制裁被禁止进入俄领空,要绕远路,"这不公平"。
![]()
今年这次,美国交通部的动作更直接。10月1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回应称,美方对中国航空公司运营施加限制,不利于两国人员往来。
更巧的是,就在美国抛出这个"航空禁令"的同一天,中国也有动作。
交通运输部宣布,针对美国4月份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实施301调查措施,决定从10月14日起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
这个时间点选得很有意思,美国今年4月就宣布了要对中国船舶加收港口费,10月14日正式实施。
![]()
中国这边等了半年,在美国抛出航空禁令的第二天就公布了对等反制措施,而且实施时间也定在10月14日。
美国的301调查措施要对中国公司拥有或运营的船舶、中国造船舶、中国籍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
这做法带着明显的歧视性质,针对的就是中国海运和造船业。
中国的反制措施也很明确,对美国企业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悬挂美国国旗的船舶、在美国建造的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
![]()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欧洲航司的遭遇。
2024年,波兰航空等多家欧洲航司因为绕飞俄罗斯领空,运营成本大幅增加,最后不得不停飞中欧航线。
这些欧洲航司停飞后,也跟着美国的调子走,提出"中国航司也该被禁止飞越俄罗斯领空",他们都是因为自己所在阵营对俄制裁而吃亏,却都把矛头指向中国航司。
美国这次的"最后通牒"还有个特点,那就是催得急。
要求中方在48小时内回应,否则相关措施11月就生效。
![]()
这种做法很像是在试探中方的底线,看看能不能通过施压换来别的让步,但从实际情况看,美国这招棋走得并不高明。
增加中美航班本来是两国高层达成的共识,目的是方便两国人民往来,如果美国真把这个禁令推下去,受影响的不只是中国航司。
美国旅游业少了中国游客,美国航司的绕行成本还是得自己扛,最后吃亏的还是美国自己。
从航空市场的角度看,中国航司这几年在国际航线上的竞争力确实在提升。
但这种提升靠的是服务质量、航班准点率、机队现代化这些硬实力,不是什么"走近道"的便宜。
![]()
美国航司面临的困境,根子在于自己的经营策略和成本控制,而不是别人飞不飞俄罗斯领空。
这次事件背后,还能看出美国在地缘政治上的算计,俄乌冲突持续到现在,美国一直想让更多国家站队。
航空领空问题只是一个切入点,美国真正想要的是逼中国在国际立场上做出选择,但这种绑架式的施压,往往适得其反。
说到底,航空市场有航空市场的规则,地缘政治归地缘政治。
![]()
美国想把两者搅在一起,用霸权逻辑代替市场规律,这条路走不通。
中国航司使用俄罗斯领空是正当权利,中美航线的初衷是服务两国人民,而不是成为谈判桌上的筹码。
相信在国际规则面前,任何单边施压都不会得逞,两国之间的正常交往,终归要回到互利共赢的正轨上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