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共情其实是共生!从卑微讨好到女儿主动返校,我只做对了一件事

0
分享至

01

我女儿刚出生那会儿,网上正流行一句话:

“童年缺乏共情的孩子,一生都在寻找爱的补偿。”

想到自己小时候也没被父母真正理解过,我顿时感同身受。

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给女儿最充足的情绪滋养。

她摔倒了,我立刻冲过去抱住:“摔疼了吧?妈妈知道,想哭就哭出来。”

和小朋友闹矛盾,我耐心开导:“你是不是很难过?妈妈理解你的感受。”

就连她调皮被老师批评,我也先共情:“被老师说确实不好受,妈妈懂。”

我就这样一直陪着她、理解她,直到她八岁那年。


我渐渐发现:

女儿的脾气越来越大,总想让别人都听她的。

而且说不得,碰不得,一点小事就能被引爆。

记得她三年级竞选班长落选,一进门就把书包摔在沙发上,哭着喊:

“凭什么选她?我成绩明明更好!”

“妈妈你去跟老师说,这不公平!”

我试着安抚:

“妈妈理解你很失望……”

她尖叫着打断:

“你要是不去找老师,我就不上学了!”

接下来,就是无休止的哄劝、妥协。

那一刻,我发现我学了多年的育儿知识,全都没用了。

上了初中之后,她变得更是敏感难哄。

鞋子不搭袜子、和同学一句话不对、被老师批评了一句……

任何一点小事,都能成为她“不上学”的理由。

有一天早上,就因为一件卫衣没干,她又爆发了。

“你明知道我今天要穿!为什么不早点洗?现在让我穿什么去学校?丑死了!”

她站在衣柜前,把衣服一件件拽出来扔在地上。

“那件蓝色的不也挺好看吗?”

我轻声提议。

“我不!我就要那件!没有我就不去了!”

她歇斯底里地喊完,一屁股坐在地上那堆衣服里大哭起来。

那一刻,积攒太久的疲惫和失望,终于冲垮了我最后一丝理智。

“你还要闹到什么时候!”

我冲上去拽她的胳膊,声音尖得自己都陌生:

“这世界不是围着你转的!没人欠你的!”

她猛地一把推开我,眼神里全是恨意和叛逆:

“走开!你就知道吼我!你根本就不爱我!”

我愣在那里,看着这个被自己捧在手心的孩子,心像被狠狠捅了一下。

我用全部温柔养大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02

后来,我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了“虚假共情”这个词。

那一刻,犹如醍醐灌顶。

原来这些年,我与女儿之间那些看似充满“共情”的亲密互动,实则是一种“共生”般的双向消耗。

它以爱为名,却在不经意间,扼杀着我们彼此的生命力。

回望过去才明白,我所谓的“共情”,大多是“假共情、真共生”。


什么是“假共情”?

那其实是我把自己的内心戏,强行投射到女儿身上:

当她被老师批评、与同学有摩擦,我很少从事实出发与她分析,而是迅速把她拉进我打造的“情绪保护罩”里。

她或许只是有点委屈,我的反应却告诉她:“你被伤害了,该愤怒了。”

她可能只是短暂困惑,我的引导却让她深信:“你现在需要悲伤,需要被庇护。”

久而久之,她学会的不是如何处理问题,而是用夸张的情绪来表达一切:

“老师冤枉我,我太难过了!”

“你不顺着我,就是你不对!”

是我,一步步把她养成了“情绪巨婴”。

她开始认定:所有情绪都该被无条件满足,否则就是世界与她为敌。

她分不清“感受”与“事实”,在这里,规则要为情绪让路,责任能为不适让步。

于是,厌学、叛逆成了必然。

既然上学不开心,而“不开心”绝不被允许,那么放弃,就成了最“合理”的选择。

直到现在,我才真正懂得:

真正的共情,不是替她承受情绪,而是陪她面对事实。

尊重事实,厘清边界,才是真正“共情”的开始。

03

想通了这些后,我终于明白,其实现在紧要的就是做对这一件事——打破“假共情”

当我开始转变,一切都跟着改变了。

具体我是这么做的:

1、学会“拎得清”,母女之间也要有边界

“拎得清”这三个字,是我后来才悟透的。

它不是说要疏离关系,而是要分清“情绪”和“责任”。

你的情绪,妈妈可以理解、陪伴;

但你的责任,妈妈不能替你承担,也承担不起。

我不能一看到你哭,就觉得是我的错,急着要替你解决所有问题。

那不是爱,那是我在剥夺你学习面对困难的机会。

那天早上,她又闹脾气,躺在地上说不去上学了。

要是以前,我肯定心一紧,立马冲过去哄。

但那次,我心里虽然也揪着,人却异常冷静。

我走到她房门口,没拉她,也没吼她,只是很平静地看着她说:

“行,妈妈听到了。那你今天就躺着吧。”

她猛地抬起头,那个表情我现在都记得,好像没听懂我在说什么。

我没有停下,继续用那种平稳的,但很有分量的语气说:

“你可以继续躺。但妈妈希望你安静地想两件事:

第一,未来需要文凭的是你,还是妈妈?

第二,真正让你觉得丢脸的,是那句不上学的借口,还是你遇到一点不顺心就放弃、还把所有问题都推给别人的这种态度?”

说完,我没等她哭闹反驳,转身就去了厨房。

关上门的那一刻,我的手心全是汗,心也怦怦跳。

但也就是那一刻,我脑子里像有根弦“啪”地接上了:

我之前那种无微不至、有求必应的“共情”,可能根本不是滋养,而是一种慢性的溺爱。

我是在用我的过度负责,喂养她的不负责任。


2、尊重事实本身,代替渲染情绪

我以前总有个误区。

孩子一说不开心,我马上就会扑上去“共情”。

我以为这是在理解她,后来才明白,这其实是在给她的情绪火上浇油。

我不知不觉成了她情绪的放大器。

现在我才懂得:

我真正该做的,不是替她判断“你很难过”“你很可怜”“你被欺负了”,而是帮她厘清事实本身。

举个例子吧。

有一次她放学回来,气得把作业本一摔:

“数学老师就是故意找我茬!全班那么多人说话,偏偏就点我的名!”

要是以前,我肯定会冲口而出:“这老师也太不公平了!”

但这次,我拉她坐下,心平气和地问:

“妈妈知道当众被点名,心里肯定特别不好受。

咱们先把情绪放一放,回忆一下事实好不好?

当时老师是在讲什么关键内容吗?你确实在那个时候和同学说话了,对吗?”

她愣了一下,气势没那么足了,小声嘟囔:

“我就回头借了块橡皮……”

我点点头,接着说:

“哦,是这样。

那你觉得,老师管纪律,是针对你这个人呢,还是针对‘上课说话’这个行为?

如果换个同学在那时说话,会不会也被点名?”

她沉默了一会儿,自己嘀咕道:

“…可能也会吧。但就点我一个,还是觉得没面子。”

我看着她,语气温和但坚定:

“面子很重要,但比面子更重要的,是咱们能分清‘老师是不是讨厌我’和‘我的行为是否违反了课堂纪律’这两件事。你觉得呢?”

这一次,我没有陪着她一起抱怨,而是帮她从“老师针对我”的受害者情绪里,拉回到了事实上。

她没有再继续愤怒地声讨老师,而是撇撇嘴,开始低头写作业了。

3、放下改造的执念,从“虚假共情”到同行

很多母女矛盾的根源,其实都藏在“改造对方”的执念里。

母亲总想按自己的理想塑造女儿,女儿也期待母亲成为完美的理解者。

当我们都执着于改变对方,情绪就会失控,界限就会模糊。

真正的关系转变,始于我们真正接受:

对方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不可能完全按照我的意愿生活。

当我放下这份执念,我们的关系悄悄发生了改变。

我不再是那个处处管着她的“管理者”,她也不再是那个事事反抗的“叛逆者”。

我们开始像朋友般相处。

我会尊重她的选择,倾听她的烦恼,但不再要求她必须活成我期待的样子。


上周六下午,我正在厨房准备晚饭,她突然凑过来说:“妈,我帮你切土豆吧。”

我下意识地想拒绝,以前我总觉得她切得厚薄不均,最后还得返工。

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是往旁边让了让:“好啊,你来。”

她认真地切块,虽然动作不太熟练,但十分专注耐心。

切完还特意摆成一排,得意地问我:“怎么样?是不是进步了?”

“确实很棒。”我由衷地说。

她靠在水池边,一边看我炒菜一边轻声说:

“妈,我现在特别喜欢和你待在一起。不像以前,你总是纠正我这里不对、那里不好。”

这句话让我心里一暖。

是啊,当我不再执着于把她改造成“理想中的女儿”,反而看到了她更多的闪光点:

她会主动分担家务,会关心我的腰疼,会在我生日时准备小惊喜。

更让我欣慰的是,她现在已经能按时上下学,作业也都能自觉完成,再不需要我催促了。

如今我们的日常充满了这样温馨的时刻:

一起窝在沙发上看电影,为同一个情节感动;

周末去逛花市,为选粉色还是白色的百合讨论半天;

甚至只是并肩坐在阳台晒太阳。

回望这段路,我终于明白:

那句“童年缺乏共情的孩子,一生都在寻找补偿”,我或许理解错了前半句。


真正的共情,不是给她一个没有委屈的童年,而是陪她练就一副能够承受委屈的肩膀。

不是成为她情绪的救世主,而是做她永远信任的同行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央视点名批评后破产!烧光84亿造不出一辆车,员工花5000万买零食

央视点名批评后破产!烧光84亿造不出一辆车,员工花5000万买零食

夜深爱杂谈
2025-11-01 21:32:14
远华集团总裁赖昌星,在狱中对董文华的回忆,让无数人咋舌

远华集团总裁赖昌星,在狱中对董文华的回忆,让无数人咋舌

晓艾故事汇
2025-08-11 17:19:44
女子确诊糖尿病,天天吃白菜,3个月后去复诊,院士:你干了啥?

女子确诊糖尿病,天天吃白菜,3个月后去复诊,院士:你干了啥?

小舟谈历史
2025-10-14 15:33:27
全网骂了5天!刘亦菲钟楚曦C位大战,被这页PPT终结了!

全网骂了5天!刘亦菲钟楚曦C位大战,被这页PPT终结了!

秋叶PPT
2025-10-29 08:26:13
WTT法国冠军赛:张禹珍4-1完胜师兄李尚洙,晋级男单半决赛

WTT法国冠军赛:张禹珍4-1完胜师兄李尚洙,晋级男单半决赛

乒谈
2025-11-02 00:02:35
独居老人家中猝死,临终紧着一张''红中'',刑警盯着牌笑了:破案了

独居老人家中猝死,临终紧着一张''红中'',刑警盯着牌笑了:破案了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0-31 14:56:40
一座6万人口的波克罗夫斯克,成了俄军的“绞肉机”

一座6万人口的波克罗夫斯克,成了俄军的“绞肉机”

桂系007
2025-11-02 02:51:35
北京亿万富豪连捅妻子13刀后自杀,留下遗书:最毒不过妇人心

北京亿万富豪连捅妻子13刀后自杀,留下遗书:最毒不过妇人心

灿烂夏天
2024-10-21 22:58:02
辽宁省委书记:推动举办东北城市联赛,为足球从业者搭建平台

辽宁省委书记:推动举办东北城市联赛,为足球从业者搭建平台

懂球帝
2025-11-01 17:28:19
扫地出门!拜仁正式决定驱逐5500万“废柴”!钦点9000万“魔翼”

扫地出门!拜仁正式决定驱逐5500万“废柴”!钦点9000万“魔翼”

头狼追球
2025-11-01 14:37:49
死者身中16刀体内有毒鼠强,前妻潜逃26年再婚生子辩护律师做无罪辩护

死者身中16刀体内有毒鼠强,前妻潜逃26年再婚生子辩护律师做无罪辩护

澎湃新闻
2025-08-02 08:02:30
郑丽文巨人来也,五位所谓“总统”很尴尬,“郑氏成功”再登场

郑丽文巨人来也,五位所谓“总统”很尴尬,“郑氏成功”再登场

荣亭小吏
2025-10-31 21:21:05
美宇航员登月后变不正常,死前直言:人类不应该踏足远方

美宇航员登月后变不正常,死前直言:人类不应该踏足远方

第四思维
2025-07-31 18:47:40
“安世大劫案”越闹越大,巴西找中方要说法,荷兰被公开处刑

“安世大劫案”越闹越大,巴西找中方要说法,荷兰被公开处刑

萧嚉影视解说
2025-10-31 23:10:49
美联储降息+中美元首会谈落地,A股为何反而下跌?

美联储降息+中美元首会谈落地,A股为何反而下跌?

流苏晚晴
2025-11-01 22:07:03
菲佐:斯洛伐克不会资助乌克兰军事支出

菲佐:斯洛伐克不会资助乌克兰军事支出

参考消息
2025-10-30 11:43:11
毛主席少有人知的一个儿子:身份至今存疑,主席的做法令人佩服

毛主席少有人知的一个儿子:身份至今存疑,主席的做法令人佩服

知否否
2024-06-01 17:28:13
心爱的硅胶娃娃被室友锁上门猛干,男子“抓奸在床”气哭报警获赔7766元

心爱的硅胶娃娃被室友锁上门猛干,男子“抓奸在床”气哭报警获赔7766元

可达鸭面面观
2025-10-11 15:09:06
大动作:英伟达将在韩国部署26万枚GPU!为什么黄仁勋押注韩国?

大动作:英伟达将在韩国部署26万枚GPU!为什么黄仁勋押注韩国?

王爷说图表
2025-10-31 17:02:15
纪实:浙江女教师突然失踪6年,13岁儿子凭借一个梦找到母亲

纪实:浙江女教师突然失踪6年,13岁儿子凭借一个梦找到母亲

红豆讲堂
2024-10-25 09:45:59
2025-11-02 04:19:00
纽扣家庭教育
纽扣家庭教育
专注于青少年心理问题
844文章数 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大哥们怎么看人?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换新一口价11.98万 第三代蓝电E5 PLUS开启预售

态度原创

房产
手机
本地
艺术
公开课

房产要闻

实力破圈!这个豪宅交付,正在定义海口品质样本!

手机要闻

疑似OPPO Find X10被曝光:2亿潜望镜确认加持,其他厂商怎么玩?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艺术要闻

美貌与艺术的碰撞!9位摄影师,哪一位是你的菜?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