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贞观108坊 图/网络
法律纠纷未解、新品受挫、家族内斗,这位娃哈哈的“公主”在接班一年后选择了转身离开。
2025年9月12日,宗馥莉向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正式辞去公司法人代表、董事及董事长等所有职务。这位曾经的“企二代”典范,在继承父亲宗庆后事业仅一年多的今天,选择了全身而退。
一时间,舆论哗然。这距离她在香港法院上诉被驳回仅过了十余天,也正值她力推的新品牌“娃小宗”遭遇经销商抵制之际。
宗馥莉的辞职并非毫无征兆。去年7月,她就曾上演过一场“辞职大戏”,当时以退为进,最终不仅稳住了董事长职位,还全面接手了其父持有的娃哈哈集团全部股份。但这一次,情况似乎截然不同。
01
突发消息,证实辞职
10月10日,从接近娃哈哈的消息人士处获得确认,宗馥莉已于9月12日辞去在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的全部职务。
这一决定已经通过了集团股东会和董事会的相关程序。至此,宗馥莉正式告别了她父亲一手打造的饮料帝国。
该知情人士透露,辞职已经通过相关程序,宗馥莉不再是娃哈哈集团的掌门人。
就在不久前,9月26日,香港高等法院刚刚驳回了她的上诉请求,维持冻结建浩公司汇丰银行账户内18亿美元资产的保全命令。
这一连串的事件,勾勒出宗馥莉接班一年多来所面临的复杂局面。
02
多重挑战,集体爆发
宗馥莉的辞职,发生在她接班后遭遇的“最凶险一战”中。
资产冻结是近期打击之一。香港高等法院的裁决意味着宗馥莉短期内必须接受18亿美元资产被冻结的现实。这些资产纠纷可追溯至宗庆后三名境外子女的申请。
与此同时,宗馥莉推进的新品牌战略也遭遇阻力。她此前宣布启用的全新品牌“娃小宗”,并未获得渠道端的广泛支持,部分经销商已公开表示反对。
更值得关注的是,内部似乎浮现新的竞争态势——娃哈哈上海工厂近期推出了“沪小娃”桶装水,而据传闻,该工厂的幕后负责人正是宗庆后的堂弟宗伟。
在家族遗产纠纷悬而未决、品牌商标归属存疑、新品牌市场接受度不明的多重背景下,宗馥莉的接班之路可谓困难重重。
03
阳谋破局,曾稳局面
这并非是宗馥莉第一次面对危机而选择“辞职”。
去年7月,她就曾上演过一场精彩的“以退为进”大戏。当时,她主动提出辞职,理由是部分股东对其经营管理的合理性提出质疑,致使其无法正常履职。
这一险棋本质上将了股东一军:若辞职获准,则她将脱离当前困境;若未获批准,则意味着股东方必须给予她充分的授权和支持。
最终宗馥莉不仅稳固了董事长职位,更全面接手了宗庆后持有的娃哈哈集团公司全部股份,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然而,与去年不同,如今的局面更为复杂。不仅有其三位兄妹的法律合围,还有内部势力的制衡,以及经销商体系的阻力。
04
战略意图,一石三鸟
细察宗馥莉接班后的系列举措,可见她擅长运用“阳谋”破局。
在与三位非婚生子女的法律纠纷中,她的坚持并非出于情绪化的“泄愤”,而是一场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
根据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继承权。若这些子女通过信托持有娃哈哈相关资产权益,未来他们完全可能主张更广泛的股东权利。
宗馥莉没有被动地等待问题爆发,而是主动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将未来可能出现的治理问题提前解决。
其核心目标有三:引爆潜在风险,摸清对手底牌;锁定主战场与关键资产;转移主战场。
通过香港的法律行动,她成功“引爆”了这颗潜在的雷,迫使对手亮出了所有的底牌。
05
内部改革,遭遇阻力
与此同时,宗馥莉在娃哈哈内部推动着另一项关键布局。
自宗庆后离世后,她开始系统推进“去杜建英化”的系列调整,核心举措是将部分“娃哈哈系”资产与业务逐步转移至她能够完全掌控的“宏胜系”旗下。
从业务实质看,宏胜堪称一个“克隆版娃哈哈”——它不仅承接娃哈哈三分之一的产品生产,包括多个高利润产品线,更掌握了饮料制造的核心产能。
然而,宗馥莉也将目光投向娃哈哈的核心资产——“娃哈哈”商标。
该商标的所有权历经波折。尽管2025年1月娃哈哈集团曾申请将“娃哈哈”商标转让至宗馥莉控股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但此举被国资股东叫停。
商标转让受挫让宗馥莉更加意识到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06
娃小宗,自立门户
正是在这一僵局之下,宗馥莉想出了新的破局之道——推出了新品牌“娃小宗”。
宗馥莉于今年5月正式推出新品牌“娃小宗”。这个名字具有强烈的符号意义:“娃”延续国民品牌的情感联结,“小”传递新生代焕新之意,而“宗”则直指宗姓血脉与继承正统。
业内观察者认为,宗馥莉的真实意图并非简单地另立门户,而是以“娃小宗”作为能力证明与谈判筹码,向其他股东展示她独立构建品牌的可能性与决心。
这是一种典型的“以立促破”的阳谋。
据内部人士透露,宗馥莉为“娃小宗”设定了300亿元的年销售目标,相当于娃哈哈当前营收规模的近八成。
然而,“娃小宗”的推进面临多重挑战。市场接受度低、商标侵权风险、经销商抵制,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都让新品牌的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07
双面人生,从女到帝
在公众眼里,宗馥莉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富家公主。而从小就很有个性也很要强的她,并不太喜欢这类标签。
她曾坦言:“我从不否认父亲给予我的帮助,但我要凭借自己的实力,走属于自己的路。”
1996年,宗馥莉才14岁,就被父亲送到美国求学。2004年,她毕业于佩珀代因大学国际商务专业。
回国后,尽管传统的为人处世方式曾让她难以适应,尽管她率性直接、追求完美的性格,以及崇尚制度和效率的管理风格,并未让她如鱼得水,父亲也经常说她“不接地气”。
但经过10多年的打磨,这位25岁就当总裁的“80后”,以另辟蹊径的方式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将宏胜集团打造成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制造业企业500强。
宗馥莉在34岁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曾将“单纯”定义为自己身上最珍贵的财产。“真实”则是她最喜欢的女性品质。
对于朋友,她最看重的一点,是“真诚”。
记者还问她:“如果您可以改变和您家庭有关的一件事,会是什么呢?”她的回答是:我不想做任何改变。
显然,对于任何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儿,宗馥莉都不愿,或者说不屑去思考“假如”。
08
辞职背后,何种考量
宗馥莉的辞职,发生在如此复杂的背景之下,令人不禁思考其背后的真实意图。
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是她面对现实的一种妥协。在多重压力之下,选择退出或许是保全实力的一种方式。
她曾表示:“我做决定时,就会承担它所有后果。”
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她以退为进的又一布局。毕竟,她仍然拥有宏胜集团这一“克隆版娃哈哈”,掌握了饮料制造的核心产能。
在家族企业传承的历史中,像宗馥莉这样面对如此复杂局面的并不多见。她不仅要应对市场的挑战,还要处理家族内部的纠纷,更要面对股东各方的制衡。
或许,对于一直想要“凭借自己的实力,走属于自己的路”的宗馥莉来说,离开娃哈哈,反而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新的开始。
宗馥莉的辞职,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那位曾经说着“我最钦佩的人是自己,最鄙视的人也是自己,最爱的人,还是自己”的商界女性,最终选择了一条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道路。
香港法院的资产冻结、新品牌的市场冷遇、内部势力的制衡,以及家族遗产的纠纷,都已成定局。
而宗馥莉的下一站,或许才是她真正属于自己的开始。
![]()
点击关键词 看看我们做过什么
中国城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