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与重工业生产伴生的高碳排放,往往成为企业生产运营的“包袱”。
但在陕北的黄土高原上,一场变“包袱”为“财富”的魔术正在上演。
近日,记者在榆横工业园区看到,一辆满载液态二氧化碳的槽罐车正从榆林城投佰盛二氧化碳综合利用项目厂区缓缓驶出。或许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这些纯度高达99.995%的“稀缺产品”,前身竟是中煤陕西公司煤化工项目工业尾气中二氧化碳。
![]()
“我们的工厂如同一座巨大的‘碳中转站’。煤化工项目的工业尾气通过管道输送至此,会经过预冷、压缩、深度脱硫、低温液化精馏提纯等重重关卡,最终变为高附加值的液态二氧化碳,产品纯度覆盖99.5%至99.995%,可满足工业级、高纯工业级、食品级等不同标准要求。”榆林城投佰盛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夏园说。
这些液态二氧化碳的用途之广,更是令人惊叹。
将二氧化碳注入油层后可显著降低原油黏度,采收率较传统水驱提高5%至15%,在实现原油高效开采的同时减少工业用水量;在纯碱、尿素等众多化工产品制造中,二氧化碳是重要的基础原料,作为焊接与切割保护气体则可有效隔绝氧气、提升加工质量;在医疗领域二氧化碳被用于冷冻治疗与药品冻干,在设施农业中可充当“气体肥料”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在食品加工领域则被广泛用于果蔬肉类保鲜、速冻,同时是碳酸饮料中气泡的主要成分……
“项目采用先进多塔精馏技术,全面达产后每年可捕集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70万辆家用轿车一年的排放总量,另能从工业废水中提取氨生产碳酸氢铵约3万吨。”据李夏园介绍,榆林城投佰盛二氧化碳综合利用项目整体满产后,不仅帮上游企业卸掉了碳排放的“包袱”,并将原本对空排放的废气变成了资源和财富。
榆林城投佰盛二氧化碳综合利用项目的强势崛起,正是当下榆林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
近年来,榆林立足CCUS产业链条完整、源汇匹配度高、捕集成本低、封存条件优越等优势,加速推进技术攻关,扎实高效推动相关产业规模化发展。伴随着延长石油榆林煤化30万吨/年CCUS项目、国能锦界电厂15万吨/年CCS(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示范项目、陕煤榆林化学400万吨/年CCS示范项目40万吨/年先导试验项目等一批标杆项目的落地生根,目前榆林已形成每年115万吨的二氧化碳捕集能力,探索出一条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当下,榆林正抢抓“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政策机遇,雄心勃勃地规划了千万吨级CCUS版图,组织市域重点企业启动全流程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
延长石油斥资16.4亿元启动百万吨级CCUS示范项目,新建90万吨/年二氧化碳提纯站及145公里输送管道,将靖边工业园区产出的高浓度二氧化碳输送至油田驱油与封存,同时远期规划总投资达60亿元的500万吨/年CCUS项目。
国能集团依托神华榆林CTC项目,联合地方政府、长庆油田推进百万吨级CCUS项目(总投资7.29亿元),配套建设榆神工业区—定靖采油区二氧化碳长输管廊(全长300余公里),同步探索“新能源+CCUS”模式,并规划二期500万吨/年二氧化碳封存能力。
陕煤榆林化学分3个阶段实施400万吨/年CCS项目,其中40万吨/年先导试验项目已完成关键钻井,未来将实现对该公司18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产出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封存。
上述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捕集并输送二氧化碳超1000万吨,同时增加原油产量120万吨、节约驱油用水120万吨,对榆林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且重大。
另据了解,“十五五”期间,榆林还将聚力突破特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油、黄土塬地貌二氧化碳管输等关键技术,加快构建全流程CCUS标准体系,同步探索鄂尔多斯盆地产业集群化与商业运营模式,辐射引领以鄂尔多斯盆地为核心的“煤炭三角区”加速低碳转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 高苗 延丹
编辑 叶蕊 校对 谢婷 责编 李治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