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环境司南)
在人工智能席卷各行各业的当下,环卫行业正站在十字路口。一方面,根据住建部《2023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我国市辖区环卫机械化率已突破80%,;另一方面,“人”依然是这个行业最沉重也最脆弱的环节——人力成本占比超过60%,老龄化、招工难、管理粗放等问题日益凸显。
转折点出现在无人驾驶技术在环卫场景的深度应用。从2021年的零星展示,到2025年的规模化落地,无人环卫已不再是科幻场景,而是成为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升级的关键一环。而在这一进程中,行业也逐渐呈现出清晰的“金字塔”结构,不同玩家在不同层级上探索着可行的路径。
金字塔底层:封闭场景的试验田
底层是大量聚焦封闭场景的无人环卫方案。园区、景区、物业小区成为它们的主战场。部署快、风险低是优势,但也因场景单一、技术天花板明显,难以支撑城市级开放道路的复杂需求。
![]()
中间层:开放道路的“资格赛”
进入市政道路,才是真正的考验。公开道路测试牌照只是第一关,红绿灯交互、人车混行、隧道信号丢失等动态场景,才是检验技术成色的“试金石”。规模化部署更对产品稳定性、运营效率和售后响应提出了高要求。
顶端层:城市级系统的重构者
真正的领先者,已不再满足于“替代人力”,而是尝试重构整个城市环卫系统。他们关注的不仅是单车智能,更是如何通过流程再造、人机协同与数据融合,实现环卫作业的“新质生产力”转型。
模式创新:从“车海战术”到“流程再造”
顶端企业不再简单堆砌设备数量,而是从城市道路分级、清扫标准、作业频次等维度出发,科学规划无人环卫站点,对人员、车辆、任务进行模块化重组。这意味着从“有什么车扫什么路”转向“需要怎么扫就怎么配车”,实现资源调度最优解。
人机协同:从“人看车”到“人车共融”
在无人环卫体系中,人的角色并未消失,而是从重复性体力劳动中解放,转向更高效的调度、运维与精细保洁。一名运维员可管理多台无人车,同时处理机械难以覆盖的卫生死角,实现“机普扫、人精保”的协作模式,真正达成100%作业覆盖。
产城融合:从“单点智能”到“云控共生”
无人环卫只有融入城市整体智能网联系统,才能发挥最大效能。通过接入“车路云一体化”平台,实现人、车、物、云数据互通,平台可基于实时交通事件、作业进度、车辆状态进行动态调度,让环卫系统成为智慧城市中有感知、能响应的有机组成。
![]()
三问行业:谁能真正登顶?
随着梯队格局初定,三个关键问题浮出水面:
1. 有没有企业真正跨越了从封闭到开放、从技术落地到整体运营、从演示到商业闭环的三重鸿沟?
2. 顶端模式的核心,究竟是技术领先,还是运营模式的彻底重构?
3. 在补贴逐渐退坡的背景下,无人环卫能否实现自我造血,走出可持续的商业路径?
这些问题,不能只靠蓝图回答。而在浙江德清,一个已持续运营一年多的城市级L4无人环卫项目,正在以实践交出答卷。
德清样本:从“试点”到“标杆”
作为工信部“车路云一体化”首批试点城市,德清在2024年5月以“揭榜挂帅”方式启动了城市级L4无人环卫运营项目。项目服务期三年,总金额过亿元,由云创智行独立运营。
![]()
截至目前,30多台无人清扫车已实现常态化作业,累计安全运行超29万公里,日均通过红绿灯路口近千次,月均清扫里程超2.8万公里。项目覆盖60多公里公开道路,涵盖辅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等多种路型的无人清扫,并通过人机协作实现对树坑、砖缝、绿化带等细节区域的全要素清扫。
更重要的是,项目已接入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平台,实现“车-路-云-站”全链路数据打通,德清智能网联云控平台监测数据里程超23万公里,并为智能调度与监管提供支持。这一系列成果,也使其先后获评中国环卫协会“机器人+环卫”年度案例、科技部人工智能场景创新赛一等奖等行业荣誉。
![]()
“1+4手掌模式”:流程再造是关键
德清项目的核心突破,不在于车的数量,而在于作业流程的“基因级重构”。
该模式被概括为“1+4手掌模式”:
- “1”指一名站点运维员,兼具三项职能:操作小型冲洗车进行垃圾归拢、排除路障保障自动驾驶路线、同时调度4台无人车进行贴边清扫与补能;
- “4”指四台无人清扫车,单车日均作业12-14小时,清扫超40公里,实现高频次、高精度保洁。
![]()
这一模式具备高度灵活性,可根据道路等级模块化调整,并与传统作业无缝衔接。更值得关注的是,它带来了环卫岗位的“质变”:传统月薪不足3000元的扫路工,转型为掌握调度、运维与应急处理的复合型技术岗,职业吸引力显著提升。
经济账算得过来吗?
在地方政府补贴逐步退坡的背景下,项目的可持续性备受关注。
据实际运营数据统计,德清项目中,单台无人车在城市内围可完成4–5名人工的清扫任务,外围可达到6-7人,且清扫频次翻倍、洁净度显著提升。同时,无人车完全替代传统机械作业车,节省了司机成本。叠加夜间作业、错峰充电等策略,车辆利用率实现翻倍。
随着项目进入三期,运营车辆将突破50台,规模效应带来的边际成本下降将进一步增强其商业可行性。
![]()
如今的德清,无人清扫车已成为街头常态。它们不再只是“科技展品”,而是城市运转的一部分。这场持续29万公里的先行实践揭示出一个趋势:真正的行业引领者,必须同时握紧技术利刃、模式罗盘与商业算盘。
无人环卫,不再只是关于“替代人力”,而是关于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整体升级。在老龄化与成本压力双重挑战下,这条路虽远,却已见光。
文章来源:中国建设报市容环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