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向往的生活8》中黄磊睡前佩戴呼吸机、餐前服用多片药物的画面冲上热搜,随即“黄磊曾因心脏病突发送医”的旧闻被重新翻出,55岁的他的健康状况引发全网揪心讨论。据公开报道,他早在2008年工作期间就曾因心脏病突发而瘫倒在地、面色苍白,后被紧急送医治疗。现在,黄磊每天需要服用大把的药物。
![]()
传统上,心脏健康问题多从心脏本身、血管或生活方式因素考虑,但新兴研究正在改变这一格局。国际顶尖期《JournalofTranslationalMedicine》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失调通过LPS-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心肌炎症,从而加剧心力衰竭。
![]()
通过调节该通路,TAK-242可改善心脏功能,表明其有可能成为心力衰竭的治疗靶点。当心脏功能衰退时,心输出量减少会导致肠壁缺血、水肿,损害肠道屏障功能。
![]()
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力衰竭组表现出显著的肠道菌群失调,其特征是拟杆菌门和螺门的相对丰度增加,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同时物种多样性降低。血清脂多糖(LPS)、IL-1β、IL-17、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
![]()
01“肠-心轴”——医学界的新前沿
在传统医学框架里,心脏疾病的研究重心始终围绕血管斑块、心肌细胞等"硬件"。但近10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了“肠-心轴”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关键作用。随着微生物组学的爆发式发展,"肠-心轴"(Gut-CardiacAxis)概念正在颠覆学界认知。这一理论揭示:
![]()
肠道菌群是代谢调控的幕后引擎:人体70%的免疫细胞、90%的血清素("快乐激素")均产自肠道,菌群通过代谢短链脂肪酸(如丁酸、丙酸)直接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与炎症反应;
毒素传递的致命通路:失衡菌群产生的三甲胺(TMA)经肝脏代谢生成的三甲胺-N-氧化物(TMAO),已被证实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神经-体液的双向对话:肠道菌群通过迷走神经直接向心脏传递信号,甚至能调节心率变异性(HRV)——这一指标与心律失常风险密切相关。
02守护“肠-心轴”的实用策略
![]()
基于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组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富玛特菌群移植(FMT)已从传统消化系统疾病治疗,逐步拓展为心血管疾病(CVD)生态调控的新兴策略。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重塑“肠-心轴”微生态平衡,干预炎症、代谢及免疫三大通路,为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等难治性心血管病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