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安徽首例!成功植入

0
分享至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徐健教授团队成功完成安徽省首例、全国首批血管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AuroraEV-ICD)植入手术。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该院在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和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进入国际领先行列。


心源性猝死,是指因心脏原因导致的非外伤性死亡,通常伴随无前兆的意识丧失,患者在急性症状出现后一个小时内死亡。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中国每年有约54.4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高危人群主要有:既往患有心肌梗死或慢性心力衰竭者、曾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病史者、具备心源性猝死家族史者。

心源性猝死的救治关键在于发病后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显著提高生存率。此外,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改善健康行为及高危人群进行血管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AuroraEV-ICD)等措施也尤为重要。

余先生是这一新技术的受益者。10月中旬,这位33岁的年轻患者因突发晕厥被送往医院,经检查发现其患有室性心动过速和扩张型心肌病,属于心源性猝死的高风险人群。在充分沟通后,治疗团队决定为其植入新一代血管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AuroraEV-ICD)。


手术当天,医院多学科团队联合会诊,并特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陈样新教授进行技术指导,确保手术安全。团队高效协调,顺利完成血管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植入。术中各项电学参数监测正常,除颤测试一次性通过,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并即将出院。

徐健指出,心源性猝死的防治关键在于“防患于未然”。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可视作患者的“生命卫士”,在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时,能迅速识别并终止异常心律,极大提高生存机会。

此次应用的血管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具有多重优势。首先,其电极导线放置在心脏外表面,而非传统的血管内,降低了血管损伤与感染风险。其次,设备具备“分层治疗”能力,能够在心律失常发生时优先采用温和无痛的起搏方式进行纠正,只有在必要时才会启动电击除颤,提升了治疗的精准性和人性化程度。另外,设备体积更小,兼容磁共振检查,对患者日常生活与运动影响降至最低。

此次手术的成功为安徽省乃至全国的心源性猝死高风险人群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也展现了中国科大附一院在心血管领域的创新实力。

来源| 安徽日报

责编| 顾盼编辑| 吴瑶

主办单位| 安徽省网信办、省政府新闻办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安徽新媒体集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安徽发布 incentive-icons
安徽发布
安徽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方号
20416文章数 1542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