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宙、人类、真相:韩松《看的恐惧》的三个关键词
作者 | 任冬梅资深科幻研究者、评论家
十只眼睛的婴儿凝视着世界,看到的却是一片灰雾,这才是世界的真实样貌,而自以为看清一切的大人反而生活在幻觉之中。
韩松的科幻小说集《看的恐惧:韩松的异想世界》于近日出版,该书精选了韩松的14篇创作年代横跨两个世纪的经典中短篇小说,为读者呈现了一种独特的“三维科幻”体验。这位被刘慈欣称为“比我们多一维”的科幻作家,以其诡谲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幽暗意识,构建出一个个令人毛骨悚然又引人深思的异托邦世界。
韩松的科幻小说常以“难阅读、难理解”著称,大部分读者初读时会感觉这与他们心目中的“科幻小说”不太一样。韩松的小说有一种独特的气质与味道,但毫无疑问的是,它们肯定属于科幻小说,因为其中自始自终思考的是“人与宇宙、未知与变化”的哲学问题。通过探寻“宇宙的本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真实与虚假”这三个核心主题,韩松不仅展现了他对人类存在状况的深刻洞察,更将“看的恐惧”这一核心意象发挥到极致——直视不可见之物,正视无法解之困境,或许是了解韩松科幻世界的关键。
宇宙的厌倦本质:从墓碑到虚空
韩松对宇宙的描绘弥漫着一种根本性的悲观主义与虚无主义。在他看来,宇宙的本质并非和谐与秩序,而是厌倦与虚幻。宇宙作为一个非理性的存在,它没有任何规律可言,人类任何企图去把握它、认识它的想法都是荒谬可笑的。
在《宇宙的本性》中,他呈现了一个令人绝望的图景:原来宇宙不仅是被制造的,而且微观文明和宏观宇宙本身都在进行周期性自毁,连记录这一切的记录员都已感到厌倦。“宇宙的本性就是厌倦”。这种对宇宙的想象与主流科幻中充满探索乐观主义的叙事形成鲜明对比。
《宇宙墓碑》通过考古式叙述,揭示了人类宇宙探险的终极虚无。旧时代人类曾为牺牲的太空开发者建造恢弘陵墓群,遍布各大星系,是人类面对浩瀚宇宙的自信心和价值感的来源。墓碑代表着人类征服宇宙的精神图腾。宇宙殡葬业一度兴盛,却在经历种种乱象后突然不断地神秘消失,韩松以这情节提醒人们:宇宙探索的终点并非凯旋,而是死亡的寂静,宇宙会用自己的方式惩罚傲慢的人类。当后人考古这一奇特风俗时,发现了最后一位营墓者的手稿——他在一个偏远的星球上自建了一座“毫不伟大”的墓穴,选择最终与宇宙融为一体。
在《绿岸山庄》中,韩松进一步挑战了宇宙的真实性。宇航员弟弟近光速飞行后返回地球,时间已过去40年。哥哥带他前往父亲曾投身地外文明研究的绿岸山庄,揭示父亲发现宇宙是“伪造”的真相。从此人类可以制造出各种大大小小的宇宙,“我们”生存的这个宇宙也是被制造出来的。之前那个存在了150亿年的宇宙,“就像旧衣服那样被换掉了”。当宇宙的“伪性”被证明时,那些代表人类探索太空的宇航员的存在价值便受到根本性质疑。弟弟代表的太空探索精神与父亲的研究结果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冲突,最终湖水、群山、蝉鸣、星空依旧存在,而人类的意义却已变得模糊。
《地球是平的》则以历史探险的笔法,对哥伦布的航海史进行了“故事新编”。哥伦布航行到世界的尽头后,发现地球确实是平的,海水坠入虚空。而我们生活的球形地球,其实是一个全新的星球。韩松借此暗示,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可能建立在完全错误的前提上,宇宙之外还有宇宙。
人际关系的地狱:从疏离到异化
在韩松的科幻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样弥漫着一种深刻的疏离感和异化感,最突出的就是彼此怀疑,“他人即地狱”在韩松的小说中有了具象化的呈现。韩松常常设置一些封闭场景或者某些灾变,当外部世界变得诡异莫测时,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并未因此增强,反而变得更加可疑。
《逃出忧山》的原型很明显是四川乐山,韩松将“乐”改为“忧”时就已经暗示了整篇小说基调。“忧山”远不止是一个地理名称或故事背景,当除主角韩愈夫妇外的所有人人间蒸发后,这座空城本身仿佛拥有了生命和意志。它最初是夫妻二人试图挽救婚姻的试验场,但当它化为无法理解的异质空间时,便成为了一个放大人性困境的舞台。故事开始时,韩愈与妻子重返忧山,并非出于爱意,而是源于妻子的“要挟”——她以“到单位去揭发”相逼。这使得这次挽救之旅从开始就建立在控制与妥协的基础上,亲密关系早已被互相猜忌的权力关系取代。韩愈最初设想“利用这个机会甩掉她”,然而,本能的情感和责任残留促使他们最终一同离开饭店,试图“逃出忧山”。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困住他们的其实并非“忧山”这个地点,而是他们之间如影随形的情感裂痕以及内心的荒芜。对方的存在,无时无刻不提醒着自己身处一种无力摆脱的困境。小说的结尾,韩愈似乎陷入了一个循环之中,仍然还未能逃出名为“关系”和“自我”的更大忧山。
《冷战与信使》则将对人际关系的质疑提升到宇宙尺度。主人公爱慕一位女子,女子的心上人却是从事保密工作、以近光速在星际间传递消息的“信使”。由于相对论造成的时间差异,信使其实不会真的爱上任何人。随着冷战结束,信使消失了,主人公终于与女子组建家庭,原本还担心自己死后,妻子还会去找她的信使旧情人,最后却得知妻子曾是间谍,当初接近信使也只为窃取机密,而冷战从未真正结束。故事表达了很多内容,但其中最有力的揭示在于:即使是最亲密的爱情关系,也可能建立在欺骗和利益计算之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成为一种奢侈品。
在《老年时代》中,韩松构建了一个老龄化社会的恐怖图景。老年人和年轻人成为两个截然分开的群体,被安排在不同的城市中居住,15年来小木竟然是第一个提出申请前去探望父母的人。随着故事展开,老年人的贪婪无度、青年人的冷漠无能,以及看护系统的自作主张被层层剥开,家庭——这一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纽带在技术化管理的社会中已然彻底断裂。
《地铁惊变》中韩松将人际异化推向极致。一列地铁在运行中失控,不能停止不断向前,乘客在封闭车厢里发生异变,甚至演变成新的物种。当地铁突然陷入无法预知的灾难,乘客们被抛入极端生存环境时,日常社交的面具迅速剥落。小说通过地铁这一封闭空间,深刻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异化过程,文明的外衣在极端条件下被撕毁,呈现出一幅令人窒息的末世图景。
真实与虚假的迷宫:从视觉到认知
“看的恐惧”这一核心主题在韩松的作品中得到了最为多样化的表达,“看”的背后其实是对世界的探索和认识,它直接指向的是真实与虚假的边界问题。
在同名小说《看的恐惧》中,一个新生儿拥有十只眼睛,科学家检测发现婴儿眼中所见只是一片灰雾,而这灰雾才是世界的真实样貌。父母惊骇万分:那我们眼中的世界,又是什么?韩松以此颠覆了人类对于世界确定性和可知性的信念——我们所以为的真实,可能只是集体幻觉。
《绿岸山庄》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当人们开始认为宇宙是“伪造”的时候,那些代表人类探索太空的宇航员的存在变得可疑,“我惊讶地看到,弟弟的身形一下子不清晰了……弟弟其实早已经不存在了吧?”如果宇宙是假的,那么在其中穿梭的宇航员又如何可能是真实的?韩松在此提出了一个深刻的认识论问题,当外部真实被质疑时,人的主体性也将随之动摇。
《无名链接》则探讨了虚拟世界中的真实性问题。网络世界“神界”的创立者“神”拥有十几亿狂热粉丝。一次随机的意外让主人公窥见“神”的真身——其貌不扬,内心空虚,在死前将精神寄托于一个神秘的“无名链接”。主人公推广了“无名链接”,信徒集体涌入新的虚拟空间,“神”被遗忘,“无名”成为了新的寄托。韩松在2000年时就预言了虚拟偶像崇拜的荒诞性,以及“真实”在数字时代如何被符号模拟所取代。
《没有答案的航程》既是封闭空间中人性异化的又一个舞台,又表达了对认知的终极怀疑。某个生物在封闭船舱里醒来,拼命思考自己是谁、从何处来、往何处去,最终徒劳一场。在韩松看来,人类存在状况就是如此,我们被抛入这个宇宙,缺乏先天意义,只能依靠不可靠的认知能力寻找答案,而最终可能依然面对无解的局面。
韩松科幻的价值
韩松被称为“赛博时代的卡夫卡”、“技术时代的蒲松龄”。刘慈欣曾评价说:“韩松与别人确实不同,他的感觉比我们多一维,因而他的科幻也比我们多一维。韩松写的是三维科幻,而我们写的是二维科幻。”韩松小说的核心价值在于突破了传统科幻的单一维度,构建了一个在叙事、主题、文体和时空上都极具深度与复杂性的多维世界。
在叙事方面,韩松打破了线性、逻辑清晰的传统叙事模式。他的小说常常采用多视角、碎片化甚至梦境般悖论式的结构,让读者仿佛坠入一个扑朔迷离的意识迷宫。他尤其擅长描绘在技术异化、社会压抑环境下,人的感官所经历的扭曲、放大或崩塌。这种叙事方式追求的并非故事的“可读性”,而是对角色内在真实与精神困境的直接呈现。
在主题与思想方面,韩松的作品远不止于对未来的技术想象,其主题具有极强的社会批判性、历史隐喻性和哲学思辨色彩。他像一位冷峻的解剖师,用科幻的透镜审视文明、人性、存在、权力等宏大议题,他的科幻是思想的试验场。
在文体上,韩松大胆地将科幻、志怪小说、寓言、诗歌、新闻报道乃至哲学笔记等多种文体熔于一炉。这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诡谲、朦胧又充满象征意味的独特文风。这种文体的杂糅,打破了“科幻小说”的体裁边界,使其成为一种更自由、更具包容性的文学表达。
最后,韩松擅长将过去、现在、未来等异质时间糅杂在同一文本空间中,营造出一种时空错置的眩晕感。更独特的是,他常常将宏大的宇宙性寓言压缩在极其微观、日常化的空间里进行展现,如《地铁惊变》中一列行驶的地铁便是人类命运和整个宇宙的缩影。这种“于细微处见宇宙”的手法,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张力。
总的来说,正是多个维度的交织与共振,共同构成了韩松科幻小说那种令人过目不忘的独特气质、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华语科幻世界中一座难以复制又极具价值的“三维”高峰。
![]()
↑限时折扣 点击入手↑
从“看的恐惧”这一底层线索出发
深入韩松的科幻宇宙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