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家孩子从小就爱流鼻血,稍微磕碰就会淤青好几天,这次换牙后牙龈出血快一周了还止不住,是不是凝血有问题?” 在儿科诊室里,家长王女士焦急地向医生描述孩子的情况。经过血常规检查,孩子血小板计数仅为正常范围的一半,进一步基因检测后,确诊为“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这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遗传性疾病,而基因检测正是揭开这类疾病 “神秘面纱” 的关键手段。
![]()
图片源于网络
遗传性血小板疾病是一组由基因缺陷导致的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的疾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常见类型包括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无力症、巨血小板综合征等。患者常表现为反复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严重时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由于症状与普通凝血异常相似,不少患者在儿童时期发病,却因误诊或漏诊延误治疗,甚至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基因检测在遗传性血小板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检查仅能发现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而基因检测可通过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精准定位致病基因(如ITGA2B、ITGB3、MYH9等),明确疾病类型和遗传模式。例如,血小板无力症患者多存在ITGA2B或ITGB3基因突变,导致血小板无法正常聚集;而MYH9相关疾病不仅会引发血小板减少,还可能伴随听力下降、肾脏损伤等多系统问题,早期基因检测能帮助医生制定更全面的诊疗方案。
![]()
图片源于网络
若家族中已有确诊患者,建议直系亲属同时进行检测,以便明确遗传携带情况。对于备孕或孕期夫妇,通过产前基因检测(如绒毛穿刺、羊水穿刺),还能提前排查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降低患病儿出生风险。
值得提醒的是,遗传性血小板疾病虽无法彻底治愈,但通过早期诊断和规范管理可有效控制病情。患者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随身携带止血药物,定期监测血小板数量;若需手术或有创操作,应提前告知医生病情,做好凝血准备。对于有家族病史的人群,一旦出现反复出血症状,切勿忽视,及时进行基因检测,才能早发现、早干预,守护自身和家人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