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查出肺结节后第一反应是紧张,但其实结节更像是身体发出的提醒:免疫力需要加强了。
从中医角度看,结节的形成多与气滞、痰凝、血瘀有关,尤其与肺、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肺主气,司呼吸,一旦肺气不畅,就容易导致痰瘀互结,久而久之形成结节。
在调理肺结节时,中医常采用“软坚散结”与“扶正补气”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化解已有的结块,另一方面增强身体自身的防御能力,防止结节再生。
今天,宏韵中医邀请到郭亚雄主任,给大家分享2味药:夏枯草和黄芪。
![]()
夏枯草,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泻火、散结消肿的作用。它能够化解痰瘀互结的病理产物,尤其擅长消散结节这类实邪。
黄芪,性微温,入脾、肺二经,是常用的补气之品。它能增强免疫力,益气固表,为身体提供充足的正气,推动痰瘀消散,同时防止攻邪太过而伤身。
简单来说,夏枯草直接作用于结节,软化消散;黄芪则从整体上提升人体防御能力,二者一攻一补,共同调理。
![]()
很多肺结节人群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问题发展,可能出现反复咳嗽、胸闷气短、容易疲乏、痰中带血、盗汗或后背牵拉感等。
中医认为这些往往与肺气亏虚、阴虚火旺或痰瘀阻络有关。
针对肺结节的调理,需要在辨证的基础上组方。下面提供一个适用于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肺结节人群的参考方:
组方:夏枯草,黄芪,浙贝母,玄参,桔梗,麦冬,丹参,茯苓,山药,甘草。
方中:
夏枯草清泻火郁、散结消肿;
黄芪补肺脾之气,增强抵抗力;
浙贝母和玄参清热化痰、润肺散结;
桔梗宣肺化痰;
麦冬滋阴润肺;
丹参活血化瘀;
茯苓与山药健脾益气,培土生金;
甘草调和诸药。
此方兼顾了清热化痰、益气养阴与活血散结,组方平和,适合多数人体质基础调理。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根据个人体质灵活调整。
![]()
肺结节的形成非一日之寒,调理也需循序渐进。通过中药与生活习惯的共同调整,强化免疫力,改善肺部气血循环,才能为身体创造更好的内在环境。
最后提醒:本文仅为科普分享,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具体用药请务必咨询专业中医师,切不可私自用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