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光义的二儿子赵元僖,早想休掉正妻李氏,把小妾张氏扶正。可他翻遍《宋刑统》,找不出休妻理由,这事一直卡着。
张氏急着当正妃,偷偷做了个特殊酒壶,想在宴席上毒死李氏。没成想,最后杀错了人。
![]()
淳化三年十一月,许王府办宴席。丝竹声突然停了,刚喝一盅酒的赵元僖,猛地捂住肚子。
他脸色瞬间惨白,脚步踉跄着扑向案几,手里的金酒杯掉在青砖上,摔得粉碎。
他身子不停抽搐,手指死死抠着地面,到最后头和脚弯成一团。太医还没到,他就断了气。
![]()
赵元僖当时是开封尹,穿的绯红锦袍还没脱。半年前,朝野上下都把他当准太子。
没人能想到,准太子会在自己生辰宴上突然死了。更没人想到,凶手是他最宠的小妾张氏 —— 就是那个做了双层毒酒壶,本想毒李氏的女人。
![]()
赵元僖的死讯传到皇宫时,宋太宗正拿着西北军情奏报。他手一抖,笔杆 “啪” 地砸在龙案上。
老皇帝跌跌撞撞赶到许王府,摸着儿子还有余温的身体,放声大哭:“朕的储君啊!”
没人敢告诉太宗,这场祸事的根,早在五年前就埋下了。
![]()
雍熙三年,赵元僖刚当上开封尹,太宗就给他指了婚,妻子是李氏。
李氏是宋初名将李谦溥的侄女,按辈分还是太宗的表侄女。五代到宋初有个规矩:谁当开封尹,谁就是默认的储君。周世宗柴荣、太宗自己都做过这个官。
太宗选李氏做儿媳,就是想拉拢李家的兵权,帮儿子坐稳储君位置。
![]()
可帝王的算盘,没让小两口和睦。李氏在将门长大,性子跟父亲一样刚烈。
嫁进王府后,她照着《宋刑统》的规矩管家里事,对赵元僖的小妾们管得极严。
赵元僖在外头名声好,人人说他勤政爱民。可回了王府,他就想图舒坦,越来越嫌李氏刻板。
![]()
他不止一次在太宗面前告状:“李氏没有妇德,管下人太狠,府里人都怕她。”
太宗每次都皱眉驳回:“李将军家手里有兵权,她的位置动不得。”
按《宋刑统》规矩,丈夫休妻得符合 “七出之条”。赵元僖想拿 “妒忌”说事,李氏却拿出证据 —— 侍妾没犯过错,家里事也没出纰漏,把他堵得说不出话。
![]()
就在赵元僖对这段婚姻彻底失望时,侍女张氏走进了他的生活。
张氏出身贫寒,眉眼温顺,最会看人的心思。赵元僖熬夜批公文,她总能端来温度刚好的莲子羹。
赵元僖因为太宗猜忌自己唉声叹气,她就轻声劝:“殿下有大本事,别为后宅的事烦忧。”
![]()
比起李氏的强硬,张氏的体贴让赵元僖着了迷。他私下跟张氏许诺:“等我将来当皇帝,一定封你做皇后。”
可妾和妻的差别太大了。张氏看着李氏穿正妃朝服,接受下人的跪拜,心里的野心越来越大。
淳化二年的一场家宴后,张氏伺候赵元僖换衣服,小声说:“殿下想把我扶正,何必等‘七出’的理由?李氏要是不在了,啥问题都没了。”
![]()
赵元僖一开始骂她:“休得胡言!” 可看着张氏哭红的眼睛,又想起李氏跟自己争执的模样,终究没再反驳。
张氏立刻拿出早就画好的图纸 —— 是个双层机关酒壶。上层藏毒酒,下层装美酒,转一下壶盖就能换。
“我亲自给她倒酒,保证没人发现。” 赵元僖没说话,这沉默就算是默许了。
![]()
为了不出错,张氏做了周密准备。她花五十贯铜钱买通王府厨子,让厨子在宴席上帮忙递酒。
又托人从宫外买来 “牵机药”—— 这种药当年毒死过南唐后主李煜,人吃了会剧痛,看起来就像急病发作死的。
她特意选在赵元僖生辰这天动手,理由是 “正侧妃一起庆贺,显得王府和睦”,让李氏没法推辞。
![]()
宴席当天,张氏穿了件水绿罗裙,笑着跟宾客打招呼。轮到给李氏敬酒时,她先给自己倒了杯下层的美酒,一口喝干。
“李姐姐,我敬您一杯,以前要是有失礼的地方,您多担待。”
李氏盯着酒杯,手指微微发紧。她一直防着张氏,可这么多人看着,不接就是失规矩。
![]()
就在她伸手要接的时候,赵元僖突然开口:“夫人不会喝酒,这杯我替你喝。”
或许是连着处理政务渴了,或许是对李氏还有点愧疚,他没等阻拦,端起酒杯就喝了下去。
张氏的脸瞬间煞白,手里的酒壶 “当啷” 掉在地上。她眼睁睁看着赵元僖捂住肚子倒下去。
乱成一团的时候,她听见厨子抖着声音喊:“那酒…… 那酒里有药!”
![]()
太宗派昭宣使王继恩来查案,很快查出真相。张氏受不住酷刑,把所有事都招了,连赵元僖默许的细节也没瞒。
更让太宗发火的是,查案时搜出了赵元僖和武将往来的密信,还发现他养了二十多个死士。
太宗这辈子最会猜忌人,在他看来,这跟谋反没两样。之前就因为大臣请立太子,他把吕蒙正等五个人都贬了。
![]()
现在儿子不仅私下结党,还因为后宅争风吃醋丢了性命,皇室的脸都丢尽了。
太宗当即下令:“张氏在集市上磔杀,曝尸三天!” 磔杀是极刑,围观百姓都吓得不敢出声。
张氏的父母早就死了,太宗还让人挖开他们的坟,砸毁棺材,亲属全流放到海岛。
![]()
那个被买通的厨子被砍头示众,王府里知情不报的仆人,有的被打板子,有的被流放。
李氏虽说捡回一条命,却被太宗安了 “御下无方,闹出大祸” 的罪名,送回了娘家。
李家从此在官场上站不住脚。李谦溥的孙子本来考中了进士,也因为这事被除名,直到仁宗朝才重新得到任用。
![]()
最让人唏嘘的是赵元僖的后事。太宗一开始追封他为皇太子,等知道他私结势力的事后,立刻收回封号。
下令按一品官的礼节草草下葬,连写好的《思王子诗》都让人烧了。这位曾经离皇位一步之遥的亲王,最后在史书上只留下 “暴卒” 两个字。
这场闹剧里,最大的赢家是太宗的三儿子赵元侃。
大哥赵元佐之前因为替赵廷美求情,被逼疯了,后来纵火焚宫被废为庶人;二哥赵元僖惨死。赵元侃顺理成章成了新储君,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
《宋史》里记这事,只写了 “张妾酖杀元僖” 六个字。可这六个字背后,藏着封建礼制下婚姻的悲剧,藏着权力场里野心的下场。
![]()
张氏以为毒酒能帮她坐后位,赵元僖以为靠私情能对抗父皇的安排,最后都成了欲望的祭品。
那杯错喝的毒酒,不光结束了准太子的性命,更把皇室光鲜外表下的冰冷人性,撕了个粉碎。
太宗靠 “烛影斧声” 登上帝位,又为了巩固权力,清除了赵廷美、赵德昭等威胁。却没料到,自己精心培养的储君,会以这样荒唐的方式死去。
这场由欲望和权力交织的悲剧,终究成了北宋皇室挥之不去的阴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