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支定价2999元的“童颜针”,在新氧的诊所里悄然上架。医美市场上,类似的再生类针剂如“艾维岚”、“濡白天使”等,单支价格通常在1.28万元至1.98万元之间。新氧推出的这款与西宏生物合作的定制产品“奇迹童颜3.0-塑缇妍”,将价格直接拉到了市场水平的零头。
这一举动,无异于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枚深水炸弹。作为医美线上平台第一股,新氧为何要主动挑起一场可能严重侵蚀利润的价格战,甘当“价格屠夫”?
「快马财媒」了解到,其赖以起家的线上平台业务正在快速消退。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新氧信息及预约服务收入为1.352亿元,相较2024年同期的2.097亿元下降了35.6%。另一边,其发力的线下自营诊所业务正迅猛增长。同期新氧的医美诊疗服务收入达到1.44亿元,同比增幅高达426.1%,并首次超过线上业务,成为公司最大收入来源。
从轻资产的互联网平台,转向重资产的线下连锁服务,新氧正身处一场蜕变之中。发动的价格战,更像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自救。然而,当线下门店数量快速复制的同时,高企的消费投诉与棘手的合规问题,也成为转型路上密布的雷区。
价格战背后
新氧发动价格战,并非一时兴起。作为连接消费者与医美机构的线上平台,新氧曾享受着互联网模式带来的高毛利和轻资产优势。
但是,新氧的线上核心业务已连续多个季度出现下滑。2025年第一季度,其信息和预订服务业务收入同比下滑34.1%。二季度下滑趋势并未止住,该业务收入为1.352亿元,同比降幅扩大至35.6%。受此拖累,新氧2025年第二季度的总营收为3.787亿元,同比下滑7%。
营收下滑的同时,盈利能力也在下降。2025年第二季度,新氧录得净亏损3600万元,2024年同期则是净利润1890万元,由盈转亏。对于收入下滑,新氧在财报中将其归因为“订阅平台信息服务的医疗机构数量减少”。
面对线上业务颓势,新氧将“宝”押在了线下自营的“新氧青春诊所”上。2023年5月,新氧在北京开出第一家线下诊所。一年后,其连锁品牌“新氧青春诊所”已在全国9座城市开出17家门店。2025年上半年,全面运营的门店数量达到29家,并在当月月底增长至31家,成为国内门店数量最多的轻医美连锁品牌。新氧创始人金星公开表示,计划在2025年底将门店数量扩张至50家,并提出了在8到10年内实现千店规模的远期目标。
重金投入确实换来了快速增长。2024年全年,新氧连锁业务营收为1.7亿元。2025年二季度,医美诊疗服务收入达到1.444亿元,同比飙升426.1%。这一数字不仅成为公司财报中唯一的亮点,也历史性地超越线上平台业务,成为集团第一大收入来源。
然而,重资产模式意味着高昂的固定成本,包括店面租金、设备折旧和人员薪酬。要维持这些门店的运转并实现盈利,必须保证足够高的客流量和进店转化率。此背景下,2999元的“塑缇妍”童颜针应运而生。它并非一个单纯追求利润的产品,更像是一个“流量入口”。
医美行业的获客成本一向高昂。新氧此举的逻辑在于,将传统上用于市场营销的巨额费用,直接补贴在产品价格上。通过一款远低于市场价的爆款产品,将价格敏感但有医美需求的潜在消费者,直接吸引到线下诊所。
消费者一旦进店,后续就有可能被转化为更高客单价、更高利润率的其他项目消费者。新氧青春诊所后台数据显示,其复购率超过60%,这说明只要能让客户“第一次进店”,后续的商业价值就有望被深度挖掘。
要执行这一策略,打通上游供应链、掌握产品定价权是关键。此前,新氧就曾因大幅降低代理的“艾维岚”童颜针售价,与上游厂商长春圣博玛产生冲突,后者试图通过“胁迫断货”来维护其价格体系。
这次,新氧选择了与西宏生物进行定制化合作,推出自有品牌“塑缇妍”。关键在于,新氧方面表示,“西宏生物不干涉下游的定价”。这使得新氧彻底摆脱了上游品牌方的价格束缚,获得了发动价格战的自主权。
从线上业务的坍塌,到线下业务的豪赌,再到用超低价产品为线下导流,新氧的战略逻辑环环相扣。这场价格战,是其在转型阵痛期开辟出的一条险路。
投诉与合规的雷区
当新氧将战略重心从轻资产的线上平台,全面转向重资产的线下连锁时,便不再仅仅是信息发布和内容审核的平台方,而是直接承担医疗服务质量、消费者安全和广告合规全部责任的运营方。随着门店数量的快速增加,医美行业固有的合规风险正在被成倍放大。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2024年10月,新氧全资子公司海南一线大咖科技有限公司,因涉嫌违法发布医疗美容广告,被海口市市场监管局龙华分局处以没收广告费用3000元、罚款9000元的行政处罚。尽管处罚金额不高,但它表明公司的广告合规管理存在漏洞。
目光转向此次价格战的关键合作伙伴——“塑缇妍”的生产方西宏生物。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曾在2021年因生产质量管理相关问题,收到过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苏药监(苏)械罚19号)。选择与一家有过相关处罚记录的供应商合作,推出一款作为引流核心的低价产品,无疑也给新氧的供应链质量控制和品牌声誉带来了潜在风险。
新氧进入的是一个合规问题频发的行业。医美广告受到严格监管,尤其是在宣传用语和案例展示上。上海美莱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曾因在宣传中违规使用代言人展示整形手术前后对比照,被市场监管部门罚款18.58万元。此类违规在医美营销中十分常见,对于追求快速获客的新氧诊所而言,如何平衡营销效果与合规要求,将是一个持续的挑战。
一些机构为了招揽顾客,甚至不惜铤而走险。上海星和医疗美容门诊部曾因在大众点评网上发布含有“瘦脸针”等毒性药品广告,被处以50万元罚款。还有机构通过“刷单”和发布虚假笔记来伪造口碑,上海某医疗美容门诊部就因此类行为被罚款20万元。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行业信任基础,新氧CEO金星也曾公开承认医美行业存在信任危机。
对新氧而言,从一家互联网公司转型为一家拥有数百甚至上千家门店的医疗服务连锁机构,其风险和经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