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1:深圳婕熹卡总部部门负责人、央视记者●专家解读●对话●对话1:杭州星圣娅医疗美容、央视记者●专家解读

![]()
本文为《大美界》原创
作者 | 崔志强
11月2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了:资质乱象背后的医美陷阱。
以下附央视报道文字
自2025年10月26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揭露了部分医疗美容机构通过高额返佣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现象,当地有关部门已对涉事医疗机构展开调查。
在医美行业中,所谓“渠道医美”通常是指医美机构通过中介、代理商等合作方引流获客,并以支付高额渠道费用作为激励。
这种合作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医美机构快速获取客户,但其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和隐患。
11月2日央视再出拳,进行了关于资质乱象的报道,点名了以下医美机构:
深圳婕熹卡/熹悦荟医疗美容
武汉悦她医疗美
杭州星圣娅医疗美容
杭州盛熙医疗美容
此外,还报道了看脸主播在线看脸的现象,比如看脸主播张口就说黑眼圈打一次10万元。
本文从央视记者与医美机构从业人员对话、央视解读、专家解读三个板块来解构资质乱象背后的医美陷阱。
以下为央视对4家医美机构的报道:
1
深圳婕熹卡/熹悦荟医疗美容:
最高客单价达1700万
深圳婕熹卡总部部门负责人:我们一年的流水差不多一两百个亿。
![]()
比如说可以制定一个年度任务嘛,总部这边让一部分给你们,一般情况下多增5个点。
央视记者:55%
深圳婕熹卡总部部门负责人:我们买断了这个NCGCF,就是细胞调控因子。它有28项专利。
因为这个项目除了我们做,别人不做。别人做不了。
●对话2:深圳婕熹卡渠道经理、央视记者
深圳婕熹卡渠道经理:我们公司分为四大项目,就是面部、私密、形体,包括小健康。我们全国有6000多名市场(人员)。
如果说是合作的情况下,正常我们是可以给到50%。
深圳婕熹卡渠道经理:(窈窕体康)这个大单,平均客单价在30万到50万元,复购率会比较长期,70%的复购率。
我们最高的一个客单价将近达到1700万。
![]()
●对话3:深圳婕熹卡医疗美容管家、央视记者
央视记者:这些设计师也都有医疗证吗?
深圳婕熹卡医疗美容管家:他们医疗证是没有的,应该是没有的医疗证,但是他们会有就是美学证,因为这些是我们这边自己给他们出的所有的题,这些他们肯定会去研究这些问题的。
所以都是很专业的,这个可以放心。
●央视解说
记者在网络上搜索信息时发现深圳婕熹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正在面向全国招募代理。
记者辗转联系到该机构渠道经理。
来到位于深圳深南大道的熹悦荟医疗美容门诊,渠道经理表示,这里就是婕熹卡集团总部。
目前在全国27个省市已开设200多家分店。
在业务交谈中,婕熹卡渠道经理表示,通常渠道中介的返佣比例普遍为50%,业绩突出可达到55%。
为了给以渠道身份交流的记者更多的合作信心,渠道经理向记者展示了公司重点推介推广的高端项目“窈窕体康”。
并表示集团买断了NCGCF细胞调控因子的技术专利,项目复购率高达70%,在行业内具有独特竞争力。
然而,记者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查询发现,以NCGCF及细胞生长调控因子技术为关键词。检索到的专利均因未缴年费或在早期申请时被驳回而全部处于专利权终止的状态。
这意味着这些专利早已进入公共领域。
所谓买断专利的说法并无依据。
记者在深圳婕熹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总部调查时,追问到该机构的导购是否具备合法资质和专业能力。
对方称机构里的人员都很专业。
但他们持有的却是该企业自行印制的“美学证”。
法律专家指出,这类机构自行培训的证书不具备法律效力。
专家1:北京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肖江平
说是独家买断专利,而实际上这个专利呢,有的是这个专利权终止,有的呢是申请的时候就被驳回。
简单来讲不是有效专利,更不是独家买断专利。
这显而易见是医美机构对它所提供的服务做出了虚假的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就构成虚假宣传,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当然呢,这个如果构成广告的,根据《广告法》去认定,那就是虚假广告。
专家2: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美容产业分会法律顾问李莹
第一,培训的主体必须是专业的院校,或者是国家允许的专业机构。
第二,不允许对零基础的人进行培训。
什么是零基础?我们刚刚提到,没有相关的医学或者药学背景(就是零基础)。
医院内部提供的证,以及其他没有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承认的机构颁发的证,都不是法定的证。
![]()
(如果连)真正法定上认可的学历证书(都没有),就不算是合格的持证人员。
2
武汉悦她医疗美容:
每个月5000万-6000万业绩
武汉悦她医疗美容咨询师:我们的私人管家,每一位都是那种长相好看的,因为第一印象很重要。
我们来这的多数顾客都是女性,她天性对异性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
你给她敷一下之后,她今天不光是花钱开心,她心里面都开心。
我们家(宜昌分店)每次约顾客都在七八十组以上,就是七八十个客人呀。
央视记者:那你这样你一个月的流水得有多大?你想想,一个人最少消费3万。
武汉悦她医疗美容咨询师:超乎你的想象,我们每个月要做到5000万到6000万的业绩
![]()
比如说生日呀,还有其他各方面,包括过来之后有消费的积分呀,包括用的餐、吃的水果,二星会员费8万以上都是不一样的,会有鲜花礼赠。
因为我们会有一个“习客”环节,我们会有V1、V2小姐姐进去给客户摸底,放松客户的戒备心理。
从摸底的过程中,就能知道客户心里面是怎么想的。
之后我们的设计师大概清楚情况后,就会给客户做一个相对应的全脸设计。
●央视解说
记者以渠道身份来到武汉悦她医疗美容门诊,一进门就有几位身着黑色衬衫的年轻男士来接待记者。
这与其他机构以女性工作人员为主的情况不同。
对此,这位咨询师解释说,是因为来这里的顾客以中年女性消费者居多。
在这家医美机构的走廊上,记者看到了非常热闹的场面。
身穿黑衬衫的男管家,在无任何医疗防护的情况下,直接为消费者涂着白色麻药。为下一步进行医疗美容做准备。
这位咨询师表示,这样的客流量在他们医院几乎是常态。
据这位咨询师介绍,他们这里实行的是会员制。
一次性消费4万元及以上可成为一星会员,消费达百万以上为六星会员。
![]()
星级越高,消费者享受的附加服务就越好。
在武汉悦她医疗美容机构,记者当场看到,有一位消费者缴纳了8万元的会员费。
另一位消费者和记者交谈中,突然压低声音提醒记者千万不要充值成为会员。
武汉悦她咨询师强调,一旦建立合作,悦她首先会教渠道中介如何摸清消费者的经济实力。
当把客人带到店里后,医美咨询师会再次对客人进行消费能力的摸底。
记者以渠道中介的身份接触了10多家渠道医美机构,竟没有一家机构询问过记者是否具备医学背景或相关专业知识。
3
杭州星圣娅医疗美容:
渠道经理从工地转到医美行业
央视记者:那咨询师专业的吗?
杭州星圣娅医疗美容渠道经理:肯定专业的。
央视记者:他们是医学背景吗?
杭州星圣娅医疗美容渠道经理:不是医学背景。
央视记者:那像你是学医的吗?
杭州星圣娅医疗美容渠道经理:我也不是学医的。
我初中毕业。我十年前还是干工地的。从工地上转变到(医美行业)的。那时候工地上一天也就一两百块钱,最多三百块钱。
![]()
我一起长大的发小,他也是慢慢做这些医美医院,从做渠道开始。
现在也都在杭州有房有车什么的,劳斯莱斯都买了。
做医美里面,渠道是最赚钱的,因为利润多。
●对话2:杭州盛熙医疗美容机构渠道经理、央视记者
央视记者:面诊呀、做设计的,他们是医学专业的不?
杭州盛熙医疗美容机构渠道经理:他们不是,就比较口才好。
4
看脸直播:
针对黑眼圈打一次10万元
●对话1:看脸主播、消费者
看脸主播:(你)黑眼圈一直有吗?
求美者:对,一直有,就是打过很多东西。
看脸主播:我就跟你讲,这边你要用那种有颜色的材料,胶原去盖,多盖几次肯定盖得住的。
这边(项目)蛮贵的,像你这种额头两边打个两次的话,估计10万到20万。
一次估计要10万块钱,两次估计就15万到20万左右。
![]()
看脸主播:有些热心网友说,“哎,这不是以前开花店那个、做教练那个十一吗?怎么来看脸了?”
其实我想说你们还不够了解我。
我第一份工作,我是给别人开门关门的门童,给别人发毛巾的前台。
![]()
●央视解说
记者在网络平台上以“医美咨询师培训”为关键词进行了检索,页面显示有多家机构开设了“医美咨询师速成”等相关课程。
声称可通过短期培训帮助“医美小白”快速进入医美行业。
记者看到一个名为“夕语咨询”的账号,正在网上售卖医美咨询师资料,宣称可以帮助医美小白“30天进阶销冠,月入10万”。
![]()
资料中介绍了光电仪器、注射材料专业知识培训、美学设计、咨询面诊技巧等内容。
相关数据显示,夕语咨询的店铺共卖出1245件商品。
记者进一步深入调查发现,在网络上存在大量“看脸主播”、“医美网红”等。
也在从事着医疗美容诊疗咨询、就医引导服务,以及发布医疗美容方面的科普知识等服务。
然而,一位给消费者建议的看脸主播,曾经被网友认出,原来是一名花店老板。
早在2023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1个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
严禁无相应医师资质或者医学药学知识的人员,在线上线下从事医疗美容诊疗咨询、就医引导服务,或利用互联网发布医疗美容知识科普等涉医疗领域专业信息内容。
专家认为,医疗美容是一种消费医疗行为,它满足的是消费者为提升生活品质、改善外观而产生的需求。
医美作为消费医疗,其乱象屡禁不止的原因在于当前缺乏一套真正适用于消费医疗领域的专属法规体系。
医疗美容作为新兴消费领域,理应以技术与安全为核心,而不应以高额返佣和逐利为导向。
针对渠道医美乱象,应加快建立医美中介备案制度和资质审核机制,杜绝无证人员进入诊疗环节。
同时,推动医美收费与服务全过程信息公开,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监管部门也应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虚假宣传、过度医疗、隐性返佣等行为实施严惩。
唯有如此,医美行业才能真正回归医疗本质,让“变美”变得安心、安全、可控。
相比通过规范诊疗、提升服务来赢得消费者长期信任,不少渠道型医美机构选择以挤压质量换取短期收益。
渠道医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医美机构带来了客源和利润,但其背后的利益链条和操作乱象却影响着医美行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医美行业存在的问题,专家建议可采用“挂牌亮证”的方法,快速有效核实线上线下从事医美咨询与美学设计服务、就医引导服务的人员,以及利用互联网发布医美相关信息的看脸主播、医美网红等,是否符合《指导意见》的资质要求。
专家1: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美容产业分会法律顾问 李莹
它是一个连锁反应,侵害的不光是同行业从业者、消费者,还有国家利益、税收利益等等。
如何规范医美行业的健康发展?
我认为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事医美行业的机构要合法合规,依法设立。
第二,所有从业人员要完全符合法律规定。
第三,服务提供过程中的流程要合法。
第四,交付的所有产品和服务要合法。
专家2:市场监管局发展研究中心美业和大健康专委会副秘书长李祥菊
《指导意见》为医美行业立下了非常明确的规矩。
它首先明确了一点,医美服务就是医疗活动。
基于这个前提,它严禁(无)相应医师资质或者医学药学知识的人员从事咨询工作。
那么具体怎么理解“相应”呢?
它包含两个层面:
第一是入门资质,从业者必须拥有国家认可的医学类学历教育背景,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是岗位能力,要具备与美容医学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咨询岗位所必须的具体技能。
这一乱象持续存在,根源在于职业标准缺失与监管依据不足。
![]()
一方面,医美咨询师未被纳入国家职业目录,导致从业人员资质无法定标准,培训认证市场一片混乱。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和执法机构在查处无资质咨询行为时,也因缺乏针对性、明确的法律标尺而面临困难。
正是这种标准缺失、监管乏力的现状,为资质乱象提供了生存空间。
针对11部委《指导意见》中统称的三类医疗美容导购人员,首先要具有医学类学历教育证书,解决“入门”问题,确保具备国家认可的医学药学教育背景。
建议推出“美容医学专业培训证书”,解决“入行”问题,完成美容医学专业的深化培训。
建议推出“医美咨询师规范化培训证书”,解决“入岗”问题。
同时建议推出全国联网电子档案,实现资质可查、能力可溯、身份可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