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在宁夏宁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炭素厂焙烧车间内,主任马生龙专注地记录着设备关键参数。“温度控制要像老中医针灸一样精准,差一度都会影响产品质量。”这份对工艺的精益求精,让他主导的“焙烧提产改造项目”实现重大突破——阳极产能从18万吨跃升至23.5万吨,为企业年增效益数千万元。以他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成为技术“沃土”,32名骨干累计斩获42项实用新型专利和3项发明专利。
在宁创,生产部经理魏永安同样成绩斐然。这位扎根企业的中宁人,持续推动工艺革新与生产管理升级。他牵头组建研发团队,推动《富集锂钾熔盐低温铝电解综合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多个项目落地,年创经济效益约4600万元。
![]()
魏永安(右三)讲解铝加工工艺。
宁夏天元锰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技术突破同样瞩目。技术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马立华带领团队攻坚,成功突破99.999%超高纯电解锰制备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目前,天元锰业已组建330人研发团队,并与宁夏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共建产学研平台,构建起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技术支撑于一体的合作体系。
![]()
马立华正在进行99.999%高纯锰方案审查。
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中宁县“产业工匠锻造计划”的有力支撑。该县创新构建“企业点单、院校接单、政府买单”订单式培养机制,每年组织百名企业家参与新型工业化、数智融合专题研修,实现技术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针对引才痛点,推出“技术支持+项目合作+兼职引进”柔性引才模式,推动企业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20余家科研院所深度合作。
同时,中宁县整合优化人才服务专员队伍,为高层次人才量身提供子女入学、配偶安置、住房保障等“一揽子”“一站式”服务,织密人才保障网,构建“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良性生态。
中宁县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技能比武选才+高技能培训育才+职称评定励才”全链条机制,让技术人才在关键赛道“各展其能”,今年1—7月,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其中锰基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5%,成为工业经济增长核心引擎。技术人才正成为中宁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来源:宁夏日报
马上发布信息
(声明:“中卫天天网”微信公众号除原创内容外,其余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更正或删除。)
关注“中卫天天网”同城信息免费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