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当天,马来西亚国库控股突然放出消息,公开否认自己参与过中马稀土合作的谈判。这话一出,不少人还以为中马稀土合作要黄,结果没过几天,路透社就找到了马来西亚财政部的匿名消息源,对方直接把话说死:“国库控股从一开始,就没沾过中马稀土项目的任何磋商环节。”
这一下,算是彻底实锤了国库控股和中国的稀土合作,确实是没影的事儿。但别以为这只是简单的“澄清误会”,马来西亚这波操作背后,藏着不少小心思,毕竟手里握着稀土矿,谁甘心一辈子只当“卖原料的”?
![]()
一、国库控股到底是啥来头?
首先得搞清楚一个关键问题,马来西亚国库控股到底是啥来头?它不是咱们印象里那种天天发文件的政府部门,而是马来西亚妥妥的“财富管家”,核心主权投资机构,手里管着超3000 亿林吉特的资产,相当于握着马来西亚经济的钱袋子。业务范围也很明确,主要围着金融服务、数字科技打转,投资清单里压根没有矿业这一项。
因此上国库控股跟稀土这种需要挖矿加工的产业,本身就是八竿子打不着。所以这次他站出来否认,本质上更像是在澄清身份:“别再把我往稀土合作里拽了,这活儿我真不接!”
![]()
但话说回来,国库控股否认合作,会不会让中马稀土合作的根基动摇?答案是完全不会。因为中马稀土合作从一开始就定好了基调,只在两国国有企业之间玩,而且得是有矿业运营经验的骨灰级玩家才行。比如马来西亚国家矿业公司,本身就常年跟矿产打交道,还有吉隆坡甲洞集团,在资源开发领域也是熟门熟路,这些才是稀土合作的正主。
国库控股这一否认,反而帮市场划清了“谁该干、谁不该干”的界限,之前有些机构误以为国库控股会参与,现在误会解开,合作的参与方反而更清晰了。更重要的是,目前中马相关国企早就进入了“技术参数对接”的实质阶段,比如讨论稀土矿怎么运、加工标准怎么定,这些具体活儿都在稳步推进。
![]()
国库控股不参与,不仅没打乱节奏,反而让合作更聚焦,毕竟它既不懂资源开发,也不搞技术落地,硬凑进来反而可能添乱。现在把边界划清楚,双方反而能更专心地聊产业协同、技术安全这些关键问题,合作推进说不定还能更快些。
而马来西亚国库控股站出来撇清关系这里面,除了划清责任主体以外,其实还藏着马来西亚政府的多方面考量,每一层都透着小国博弈的智慧。第一层就绕不开大国博弈的“平衡术” 了,现在中美欧都盯着稀土这块香饽饽,美国想拉马来西亚进自己的稀土联盟,搞“去中国化”供应链。
![]()
二、马来西亚的平衡战术
欧盟也想分一杯羹,希望能从马来西亚手中拿到稳定的稀土供应。中国掌握着核心加工技术,是马来西亚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主力。马来西亚夹在中间,既不想得罪美国丢了资本支持,也不想跟中国闹僵没了技术门路,只能走“中间路线”,国库控股否认合作,其实就是向西方释放一个信号:“你看,我没跟中国绑死,咱们还有的谈!”
这样一来,马来西亚就能在三方之间留足议价空间,一边从中国要技术,一边从欧美拉投资,试图把“利益最大化”。但这种骑墙战术很容易玩栽,因此马来西亚心里也门儿清,想从卖原料升级成搞加工,离了中国真不行。
![]()
要知道中国手里握着全球最成熟、成本最低的稀土加工技术,光是重稀土分离产能,就占了全球的98%。简单说,全球大部分重稀土,都得靠中国的技术才能变成能用的工业黄金,马来西亚之前也试过跟西方合作,结果澳大利亚莱纳斯的工厂因为放射性废水问题,被当地民众抗议了好几年。
美国Blue Line的重稀土纯度,比中国的低了20%,导致30万吨稀土矿堆在港口没人要。这些教训让马来西亚明白,没有技术,光有资源啥用都没有,所以它再怎么平衡,也不会彻底跟中国断了合作的可能,后续两国国企该谈技术、谈加工,照样会推进。
![]()
这就引出了第二层原因,为自己的稀土产业升级攒筹码。马来西亚2024年就出台了稀土原矿出口禁令,意思很明确,想从自家拿矿要么把加工技术转移过来,要么在我这儿建工厂,咱们一起搞高附加值的产品。这次国库控股否认合作,也是这种“野心”的体现,通过“不站队”的姿态,展现自己的自主可控,等后续跟中国谈技术合作、跟欧美谈投资的时候,就能更硬气地提要求。
比如让中国多转让些加工技术,让欧美多投点钱建工厂,最终目标是实现从挖矿到制造高端磁体的全产业链自控,真正把稀土资源变成“摇钱树”。而最后一层考量,就是为了规避来自西方的压力和风险,美国这两年一直在推友岸外包,说白了就是想建一条不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链,还把马来西亚拉进了自己的小圈子。
![]()
如果马来西亚跟中国的稀土合作搞得太高调,让西方觉得它“彻底倒向中国”,很可能会遭到报复,比如欧美可能会撤走在马来西亚的投资,或者对马来西亚的其他产品加征关税。国库控股站出来否认合作,相当于给西方吃了一颗“定心丸”,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开西方的制裁和压力,减少产业升级路上的“绊脚石”。
三、美欧最受伤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骑墙策略”也有风险。一方面,反复的态度可能会让中国对它的信任度下降,后续技术合作可能会更谨慎,另一方面,西方也不傻,时间久了也会看穿它“两边讨好”的套路,到时候可能既拿不到中国的核心技术,也得不到欧美的真正投资。
![]()
而且中国这边,也早就做好了应对准备,今年4月和10月,两次升级了稀土出口管制,把含中国技术的稀土产品都纳入管控,还限制向军事用户出口。这一下就断了马来西亚空手套白狼的念想,现在双方谈的“来料加工”方案,就是马来西亚挖矿、中国加工,成品再运回马来西亚,中国赚每吨15万元的加工费,同时把核心技术牢牢攥在手里。
到头来,最受伤的反而成了美欧。美国莱纳斯在马来西亚的工厂虽然实现了重稀土量产,但产能只有中国同类企业的1/5,纯度还不到99.99%,根本满足不了高端永磁材料的需求,友岸外包策略破产。欧洲的情况更糟,德国巴斯夫跟挪威企业合作的稀土分离工厂,要到2028 年才能投产,短期内只能靠从中国进口。今年10月,国际市场上氧化镝的价格同比涨了40%,直接让欧洲的新能源车企成本涨了一大截。
![]()
而且马来西亚的“摇摆”,也让美欧的“去中国化”联盟出现了裂痕。马来西亚天然资源部长都公开说了“离不开中国技术”,还计划 2025 年初跟中国协商技术出口豁免,这让美欧之前花重金搭建的稀土联盟,成了一个“有漏洞的篮子”,想绕开中国搞供应链,难度越来越大。
参考资料:
1、观察者网:《马来西亚部长:我们需要中国技术来发展稀土产业》
2、观察者网:《马来西亚部长:中国愿意在稀土加工技术上帮助我们,仅限国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