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斜杠青年成了不少年轻人的标签。
我们常常会在朋友圈看到这样的自我介绍,例如产品经理、摄影师、播客主、插画师、旅行博主。白天,他们可能是平平无奇的职场人,到了晚上就变成了自媒体创作者,周末又当上了手作人、咖啡师、运动达人。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过上了斜杠生活,一方面是不愿意被单一的职业束缚,另一方面则是想通过多维度的尝试,让自己拥有更多可能性。
![]()
薇娅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她最早是做线下服装生意的,研究色彩、版型,观察顾客的喜好变化。后来她转型做电商,再到直播,不断挑战自我。
在最近一次高校演讲中,薇娅分享了自己的3个学习小经验,其实特别适合正在成长路上的斜杠青年们。
第一个经验是“广撒网,不挑食”。学习不是只盯着专业书本,而是要对周围的信息保持敏感。比如短视频前5秒讲了什么,为什么有人会停下来?高点击率的标题有什么规律?小红书上有的图片,只是画个圈,啥也不说,却能吸引人点进去,这背后都是值得琢磨的逻辑。她会把这些碎片随手记下来,慢慢积累,形成自己的思考。
第二个经验是“保持好奇心”,尤其是当下的互联网时态,每一个行业的变化都快到难以想象,平台规则、用户习惯、传播方式几乎隔三差五就有调整。如果没有好奇心,不能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就很容易被淘汰。
![]()
打个简单的比方,谦寻早在2019年就推出了羚客系统,沟通平台、主播、商家三方。但是他们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继续投入大量资金做大数据,融入AI系统,优化原先的结构。
第三个经验是“会过滤”。互联网的信息浩如烟海,不可能全部照单全收。她说要学会筛选“对口的知识”,去掉杂质,只吸收有用的。比如在AI、大数据崛起的阶段,薇娅想的不是盲目跟风,而是思考这些技术和直播行业结合的场景。
说到底,学习本身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一种习惯。薇娅说,她每天看到行业相关的内容,都会随手记下来,不追求立刻见效,但慢慢就成了自然。就像健身,不是练一次就能变成肌肉,而是日复一日的积累。
换个角度来看,斜杠青年的本质,就是在不同身份之间切换,并且在每个身份上都能找到成长的路径。学习,是保持这种流动性的唯一钥匙。
在当下这个不确定性极强的时代,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一个做设计的人可能要学短视频运营,一个写文案的人可能要接触AI绘图。斜杠并不意味着贪多,而是意味着不断拓展可以依靠的能力点。
当学习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斜杠不再是焦虑的来源,而是让我们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有更多的确定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