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假期结束了,放假8天,好像过年一样,但是这个假期和以前不太一样了。
看国庆期间的旅游数据,出行人数创了历史新高,但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大家不再扎堆去那些热门景点了。
我一个朋友说,他今年特意选了甘肃一个很少人知道的地方,回来后他说,旅游千万不要去人挤人的地方,在人少的地方才能真正放松。
这种现象不是个例,数据显示,一些传统热门景区接待量下降了,而小众目的地的预订量却激增。
这说明消费观念正在从去哪里转向体验过什么,大家不再满足于打卡式的旅游,而是更追求个性化的体验。
![]()
还有很多变化,是因为2025年1月新规落地前的预热,或是经济环境自然调整的结果。
2025年1月一大批新规正式实施,国庆到年底这段时间,其实是政策落地前的缓冲期,很多变化已经在悄悄启动。
第一个是利率市场的双调整
住建部早就明确,2024年5月前放的公积金贷款,2025年1月起执行新利率,5年以上的从之前的3.1%降到2.85%。
但国庆后银行已经开始统计存量客户,不少人收到了短信,问要不要提前变更还款方式。
算笔账,100万的公积金贷款,之前月供4270元,调整后变成4195元,每月能省75块,一年就是900块。
存款利率方面,美联储预测2025年下半年,美债利率可能反弹到4.5%以上,国内为了平衡汇率,部分中小银行已经开始悄悄下调三年期定存利率,从之前的2.5%降到2.2%左右。
50万存三年,利息少了4500块。
建议国庆后先去银行查下自己的房贷类型,公积金贷款尽量选固定利率锁定优惠。
![]()
存款别全放长期,分10万存一年期、20万存两年期,剩下的留着看后续政策,灵活性更重要。
变化二:医保药品大变化,买药报销得看清单
这个变化和全家健康直接相关,新版医保目录1月实施,国庆后医院和药店已经在做衔接准备了。
这次新增了91种药,调出43种,还有6个月的过渡期,2025年6月前老药还能按原标准报销。
新增的药里有不少刚需品种,比如治疗糖尿病的GLP-1类药物,之前一支要1200块,现在进医保后自付只要300多。
但调出的43种药里,有不少是常用的感冒药和胃药,比如某品牌的复方氨酚烷胺片,以后报销不了,得换成同成分的替代药。
慢性病患者需要留意,别想着趁过渡期囤药,某三甲医院药房的数据显示,最近有老人一次买10盒降压药,结果发现1月后有更便宜的替代药进医保,反而亏了。
正确的做法是拿着病历去社区医院问清楚,哪些药能续报、哪些有替代选项,列个清单备用。
变化三:延迟退休预热,就业和社保要早做打算
这个变化影响更长远,延迟退休虽然1月才正式实施,但国庆后不少企业已经开始调整人力政策。
![]()
男性职工60岁退休的,每4个月延迟1个月,第一批受影响的是1965年出生的人,2025年刚好60岁,得多工作3个月才能退。
就业市场已经有反应了,某制造企业的招聘启事里,技术岗年龄上限从45岁提到48岁,负责人直言得适应退休年龄变化,留住熟手。
但对35岁以上找工作的人来说,竞争更激烈了,某招聘平台数据显示,国庆后中年岗位投递量涨了27%。
社保方面也有新政策,大龄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金能补最低缴费标准的部分。
但得注意是先缴后补,自己先交钱,再去经办机构申请补贴,别等着自动到账。
建议快退休的人先去社保局查自己的退休时间,算清楚延迟几个月。
其实国庆后的这三大变化,本质是政策和市场在调整节奏,利率变化是为了平衡经济,医保换药是为了提高报销效率,延迟退休是应对老龄化,都不是突发状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