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蓝字 关注我们
谭浩俊
文章首发于“谭浩俊”,欢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转发。公众号及其他平台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据澎湃新闻报道,“想在南昌办张电话卡,营业厅说要无犯罪记录证明,这合理吗?”近日,有消费者反映称在线下办理电话卡时,被电信营业网点要求提供额外证明材料,有的还需预存千元不等的话费。
![]()
记者实测移动、联通和电信在多个城市的线下营业厅办卡业务发现,他们的审核标准差异显著——有些城市的营业厅仅要求本人带身份证出席即可办卡,有些则要求提供“无犯罪证明”“工作证明”或“银行流水”中的一项,更有甚者,要求预存500至1000元话费、审核本人房产证或营业执照。
一边办理电话卡附加了这么多条件、设置了这么多门槛,一边手机用户不断接到各种骚扰电话,包括实名骚扰电话、虚拟骚扰电话、固定骚扰电话等。尤其是虚拟骚扰电话,几乎每天有,有时候一天好多个。那么,虚拟电话是如何获得手机用户的号码的呢?
我们不知道,这些手机用户不认识的号码,都是从什么地方打过来的,为什么明令禁止的骚扰电话越打越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多少骚扰电话,为什么早就采取禁止措施了,骚扰电话仍然不断,是通信企业没有监管好呢,还是这些骚扰电话操纵者实在太厉害了。
关键是,这厢给手机用户带来的苦恼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对用户设置的门槛也似乎又多了起来。要有无犯罪记录证明、有工作证明、银行流水等,还要预存500至1000元话费、审核本人房产证或营业执照,等等。
![]()
我们不禁要问,刑满释放人员不能办理电话卡吗?所谓“无犯罪记录证明”,简单地讲,不就是没有前科吗?没有前科,就意味着必须没有被警方刑事拘留过、没有坐过牢。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了,刑满释放人员能办电话卡吗?难道刑满释放人员从出狱的第一天起,就要承受电话卡也不能办的限制吗?电话卡都没有资格办,他们走向社会后,还能做什么呢?社区等应当如何帮助刑满释放人员呢?改造的目的,不就是让他们重新做人吗?改造好了之后,社会却容不得他们,连电话卡都不能办,那他们还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呢?
要有工作证明,难道待业人员、失业人员等就不能办理电话卡了?难道通信部门只对在岗人员负责吗?电话卡只能办理给在职人员吗?这是典型的失业、待业歧视啊,是通信部门胡乱设置电话卡办理门槛啊,是必须坚决禁止的,不然,将有多少人在办理电话卡方面受到沉重的心理打击和精神摧残,这样的歧视规定,必须坚决取缔。
审核本人房产证,又是为了啥呢?难道办一张电话卡,也需要用房产来抵押吗?如果用房产抵押,就等于杜绝了普通居民、尤其是无房居民的办卡通道。通信部门这样做的用意到底是什么?是故意为难居民,还是通信部门对行业、失业人员有歧视之心?对这个问题,必须有一个交代,为什么要审核居民的房产证?
预存话费,而且金额达到500—1000元,又是一项歧视政策,歧视经济条件差的居民和家庭,歧视老人,因为,老人一般不会充值这么多电话费的,也用不了多少电话费。而这些通信企业却要求办卡居民一下子预存500—1000元,这样的霸王条款,必须坚决取缔。
![]()
我们说,关心居民,通过提供必要的证明,帮助居民增强防诈、防骗、反诈能力,避免居民受到电诈分子、不法分子的诈骗,避免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这是值得推广的,也是值得学习的。但是,关心不等于增添麻烦,不等于要加重居民负担。而从这些通信企业的行为来看,显然只考虑到自身的需要,而把手机用户抛到一边了,把居民利益抛到一边了,需要认真纠正并不断改进。
今日头条 | 搜狐 | 一点资讯 |
新浪头条 | 大鱼号 | 雪球 |
百家号 | 东方财富 | 智云平台 |
京东金融 | 小红书

作者|谭浩俊
微信|thj19881007
微博|谭浩俊微财经
视频号I坦然如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