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邯郸晚报)
□萧左
《茶饭引》是胡竹峰的一部散文集,全书分为《茶书》和《饭书》两部分,围绕茶文化与饮食文化展开,收录了《茶月令》《茶屏风》《猪头肉》《馄饨》等篇目,将茶与饭这两种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书写得饶有趣味,尽显人间百态。
在《茶书》中,胡竹峰对茶的描写细致入微,穷物之情,尽物之态,写物之美。他将茶视为文化与情感的寄托,以及人生隐喻与命运的写照。从龙井的清新淡雅,到铁观音的芬芳馥郁;从普洱的醇厚沉郁,到大红袍的绛红醇香,每一种茶在他的笔下都别具韵味。他归结茶之精神,苦、涩、形、相、骨、意、色、渍,各有其味,各得其形,各寓其意。茶的冲泡方法不同,滋味也不同,冲、泡、沏、煮、冷,要恰到好处,方能彰显茶味。正如书中所说,茶遇到水,于是有了春色有了柔情,这是知遇之恩。这种对茶的独特见解,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茶的魅力与内涵。
《饭书》部分同样精彩,胡竹峰笔下的蔬食充满了诗意与人生况味。从家常青菜到干果点心,从酒气到麦香,咸鱼淡肉,无不承载着生活的温度与精致。他用文字为读者烹饪出一道道小有滋味的“好菜”,让读者在酸甜苦辣咸的五味中,品味到人生的底色。比如在描写粥时,他写道:“在黄山脚下吃过一次粥,薏米熬就,稀烂入了化境。微盐,进嘴清香,淡如春风,暖意上来了。暖意是炭火的温存。几段猪肚蜷缩碗底,素简以一抹膏腴画龙点睛。佐咸菜笋干,顿去经日行旅风尘。”这段文字气贯畅达、味逸神清,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碗粥的美味与温暖。
胡竹峰的文字精髓在自然,以随意为上,放任笔意纵横。他的散文中,常常融入自身的经历与情感,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例如在回忆童年时,他写道:“祖父做客归来,四个口袋总是鼓囊囊装满瓜子。我老远迎上去,猴他身上,猫着手径自伸进衣兜,掏把瓜子捧在掌心,边嗑边走。”猴与猫,名词活用动词,将童真的好动顽皮尽显无遗。而在祖父去世后,关于柑树的描写“祖父去世后,挂果稀落,一季不如一季,三年后,竟然枯死了。它是一棵深情的树。岁月匆匆,故乡太多的老人一一走远,沦为尘土。”这些旧事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故乡与他乡、文字与读者的心灵纽带,让人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与亲情的珍贵。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最普通的细节。《茶饭引》提醒我们慢下来,品味一杯茶的苦涩与回甘,感受一碗饭的温度与故事。书中那些关于茶与饭的文字,“看似云淡风轻,波澜不惊,实则一唱三叹,意在言外,字里行间透出一种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逍遥与高妙”。
《茶饭引》是一部需要静心品读的作品。在茶香与饭香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在平凡中见真趣,在简单中得自在。正如一位读者所言:“人生于粗茶淡饭中生香”,这或许就是《茶饭引》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