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新华日报)
□ 金亦炜
近日,记者在与苏北某县县委主要负责人的交流中,听到一个观点,颇受启发。这位负责人说,人才是分类的,既有高精尖人才,也有实操型人才。人才也是相对的,每个人都有所长之处。让我们县成为高精尖人才高地,目前看不现实,结合我们县的发展特点,可以因地制宜招揽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人才,共同助力经济发展。短短几句话中,关于地方招才育才用才的考量,引人深思。
这位负责人提出的“错位引才法”,彰显了科学合理的人才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才是分类别、分层次的,不论身处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拥有何种学历,只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有所专长、有所建树,就能称作人才。从实验室到工作室,从直播间到工厂车间,从城市街道到田间地头,无处不渴求人才,无处不产生人才。对不同层次人才厚此薄彼,丧失的是发展机遇,广纳贤才、才尽其用,方能实现人与城的双向共赢。
“错位引才法”,反映了因地制宜的智慧。地方发展离不开数量大、质量高、结构优的人才队伍。但也要看到,不同层次人才需要的基础设施、软硬件环境大不相同。一些地方和企业,盲目追求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人才工作站、给予政策和资金补贴,但最后发现没有配套的产业资源和行业平台,人才在此“待不住”,让人唏嘘“白费了功夫”。“错位引才法”,正是一地基于对自身发展阶段和实力的清晰认知,避免卷入漫无目标的引才竞争,专心寻找适配人才的务实之举。
“错位引才法”,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经验之谈。该县很长时间内基础差、底子薄,近年来利用其气候和土壤优势,大力发展西蓝花、浅水藕规模种植。在此基础上,当地一边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壮大“土专家”“田秀才”“新农人”队伍,一边吸引省级、国家级农科院专家前来共建产研院。一条从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由此产生,带动了群众就业致富,相关作物也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并出口至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放眼全省,“错位引才法”正被越来越多地方接受。苏州今年首次在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中设立电商人才专项,申报者最高可获30万元补贴;句容拿出87.8万平方米农村闲置资源“腾笼引凤”,重点招引一批现代农业、智慧农业、乡村运营等方面青年“新农人”;无锡高新区通过建设创意街区、民俗集群和现代服务配套,吸引创意主理人、艺术工作者、民宿从业者在内的“新乡人”“归乡人”入驻,为当地民宿产业带来活力。
“错位引才法”,背后是务实渐进的发展方法论。所谓“错位”,是一个地方扭住核心优势、紧盯关键需求,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该做的事。这既是对地方发展负责,也是对人才负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