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合肥的未来大科学城里,一个重达400吨的"钢铁大家伙"悄悄完成了安装——这可不是一般的基建项目,而是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BEST装置的核心构件,也就是"杜瓦底座"。
![]()
它的精准装配,意味着中国在可控核聚变发电领域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科学家们放出消息:等到2030年的时候,一盏靠核聚变提供能量的灯,将会为人类未来的能源发展带来光明 。
“超级保温杯”的毫米级奇迹
把杜瓦底座吊装起来,那简直就是工程学领域里数一数二的难题。就像将一根长18米、高5米的巨柱般的庞然大物,精准地“投”入一根篮球场大小的“篮筐”中一样,都要求把它的落点控制得在深坑的中心的2毫米的误差以内。
![]()
这玩意儿就像个"超强真空保温瓶",里头装着零下269度的超导磁体,还有上亿度高温的等离子体,就这么用极端环境把核聚变的能量核心给牢牢锁住了,这一环节采用了航天级别的姿态控制系统,每当进行0.1毫米的微调时,就得同时对12个支撑点的数据进行校验,这也算是给中国的高端制造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是其前身的东方超环的那一刻就已名噪中外:早在2025年初就将高温的1亿摄氏度的超高温下能将其持续的运行了1066秒,为后来的BEST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物理基础。
![]()
借助BEST的这台机器,直接就能将水的化学能转换为电的机械能,从而将无机化学的潜在能量直接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电能,这也正是BEST的使命所在的最直接最激进的体现。
跟国际上同类型的装置比起来,像ITER那种,它这紧凑型设计能让体积小上40%,而且聚变功率密度还提升了3倍,这跟商业化需求更对路子。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专家打了个比方:“EAST装置就好比是已经证明了自己能够‘把火点着’,而BEST装置呢,则是要实现从‘能点火’到‘能做饭’的质的飞跃。”。
能源革命:一升水=300升汽油
![]()
但作为一道“终极的能源”的核聚变,却也将带来无可挽回的“终极的危害”。每一升海水里含有的氘元素,在发生聚变反应时所释放出的能量,能够与300升汽油所蕴含的能量相媲美。
而且呀,全球海水当中所储存的氘,足够人类使用上几十亿年之久呢。与之相比,聚变的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产生长寿命的核废料,甚至不产生辐射的尘埃,在安全性上也远远超越了传统的核裂变的核电站。一旦取得成功,石油和煤或许就会重新回归到化工原料的本来属性,到时候,温室效应带来的问题以及能源方面的争端,说不定都能迎刃而解了。
全球竞赛:谁先点亮“聚变灯”?
![]()
中国的先导性重大科技项目——中国的最先的商用级的中子能发电装置(以下简称BEST装置)的有序推进之际,其建成的时间表也逐步的清晰了:2027年就建成,2030年就能在商用上做出一番演示的发电了。
与此相互矛盾的却又是同一时期的德国就已经率先将“迈向核聚变发电站”的战略行动方案提了出来,将投入20亿欧元的巨资一鼓作气的将其打造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壁,美国的科技巨头微软、亚马逊也纷纷押注了聚变的初创公司,甚至将2028年就将其用来为数据中心供电。
![]()
不仅仅是这样的一场竞赛,更深刻的体现了各国对能源的自主权的角逐,各国都将此次的竞赛看作是自己的能源的生存与发展的前瞻性大举措。但从严建文的口中就可以听出聚变新能的发展不仅仅是解决了一个科学的技术问题,更是要体现出我们国家的战略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强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