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出了个叫笮融的家伙,这人坏到什么程度呢?吕布好歹还讲点江湖规矩,他倒好,谁收留他就杀谁,连杀四个恩主,手段之狠辣让人瞠目结舌。
奇怪的是,这么个十恶不赦的恶棍,死后竟然能在佛门享受香火供奉,被当成护法供起来。
![]()
一个杀人魔头怎么就摇身一变成了佛教功臣?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历史秘密?
笮融的人生剧本在深山里画上了句号。
刘繇带着军队追杀过来的时候,这家伙的队伍已经溃不成军了。
他带着残兵败将钻进深山老林,以为能躲过一劫,结果山里的百姓早就听说了他的恶名。
这些年他到处烧杀抢掠,害死的人命不计其数,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
![]()
当笮融狼狈地在山林间逃窜时,村民们拿着锄头木棍就围了上来,乱棍之下,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军阀就这么死在了山沟里。
他的死法其实挺讽刺的。
一个带兵打仗的枭雄,最后不是死在战场上,也不是死在仇家手里,而是被普通老百姓给活活打死。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作恶太多,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
刘繇追杀他也不完全是为了正义,主要是笮融杀了朱皓,让刘繇的地盘陷入混乱,这个仇不能不报。
笮融这辈子干了不少坏事,唯独有一件事让后人记住了他——他特别舍得给佛教花钱。
在汉末那个年代,佛教刚传入中国没多久,根基不稳,信的人也不多。
![]()
笮融倒好,他抢来的钱不是拿去享乐,而是大手笔投到寺庙建设上。
他在徐州当官那会儿,修了一座能容纳三千人的大佛寺,这在当时简直是天文数字。
寺里供着一尊金光闪闪的大佛像,高度达到了丈余,佛身上贴的金箔都是真金白银。
每逢浴佛节,笮融就组织大型法会,免费请百姓吃饭,一次就是好几千人。
这种排场在东汉末年根本没人做过,老百姓看着这金碧辉煌的寺庙,听着僧人念经,不少人就这么信了佛。
笮融投资佛教不是三分钟热度,他是真心实意地砸钱。
他修的浮屠塔,装饰用的都是上好的材料,还专门从各地请来高僧主持法事。
![]()
这些钱哪来的?当然是他贪污受贿、杀人越货抢来的。
血腥的钱变成了金身佛像,这本身就是个黑色幽默。
佛门后来为什么供奉他?道理很简单——他对佛教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确实做出了贡献。
那个年代,佛教要在中国立足,需要有人大力推广,需要修寺庙、塑佛像、办法会。
笮融虽然人品不行,干的这些事却实实在在地帮助了佛教传播。
佛门讲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笮融算是用钱买了一张佛门通行证。
笮融从徐州逃出来的时候,身上还挂着下邳国相的官印,手里攥着陶谦给他的军队和粮草。
他逃到广陵,太守赵昱是个厚道人,听说老朋友的部下来投奔,二话不说就打开城门欢迎。
![]()
赵昱不光收留了笮融,还摆了一桌丰盛的酒宴给他接风洗尘,完全没把他当外人。
宴会进行到一半,笮融突然翻脸。
他事先安排好了心腹,趁着赵昱喝得差不多的时候,一刀就把人砍了。
赵昱到死都没想明白,自己好心好意接待,怎么就换来了这么个结局。
笮融杀了赵昱之后,立刻派人控制了太守府,把广陵城里的钱粮财物洗劫一空。
老百姓还在睡梦中,笮融已经带着抢来的东西溜了。
这一仗让笮融名声彻底臭了。
![]()
杀恩主这种事,在讲究忠义的汉末简直是大逆不道。
吕布虽然也反复无常,好歹还会找个借口,笮融倒好,连借口都懒得找,就是赤裸裸的谋财害命。
赵昱死得窝囊,他的家人后来连尸首都没收全,因为笮融走得太急,现场一片狼藉。
笮融杀了赵昱之后,带着队伍四处流窜,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这时候,陶谦的另一个旧部薛礼找到了他。
薛礼也是徐州出来的,跟笮融算是老相识,两人当年在陶谦手下共事过。
![]()
薛礼听说笮融落魄了,就发了封信,说咱们老同事见个面,叙叙旧情。
笮融收到信之后,心里打起了小算盘。
他知道薛礼现在手里有点地盘,也有些积蓄,这不就是送上门的肥肉吗?他表面上客客气气地回信,说好久不见,一定要聚聚。
约定的日子到了,薛礼准备了酒菜,等着老同事来。
宴席上,薛礼还在跟笮融回忆当年在陶谦手下的日子,说着说着,笮融突然动手了。
他带来的人一拥而上,把薛礼按在地上就是一顿乱刀。
薛礼临死前大骂笮融不是人,笮融冷笑着说,老子就是要你的命和你的家产。
杀完人,笮融照例把薛礼家里翻了个底朝天,拿走了所有值钱的东西。
![]()
这已经是笮融第二次杀恩主了。
薛礼虽然算不上他的顶头上司,至少也是老同事,结果就因为贪财,笮融连这点香火情都不顾了。
他这种人眼里只有利益,什么情义、道义,统统不值一文。
笮融最早在历史上露脸,是因为陶谦提拔了他。
陶谦是徐州牧,手下缺人,听说笮融在丹阳那边拉起了一支队伍,就把他招到麾下,任命为下邳国相。
这个官职不算小,管着一个国的税收、治安和民政,权力不小。
![]()
笮融上任之后,陶谦对他寄予厚望,给了不少政策支持。
笮融也不负众望——往贪污腐败的方向狂奔。
他当国相那几年,下邳的百姓苦不堪言。
他巧立名目收税,什么过路费、保护费、水利费,想得出来的都收一遍。
老百姓敢怒不敢言,因为笮融手里有兵,谁敢反抗就是死路一条。
陶谦对笮融的所作所为不是不知道,他收到过不少举报信,也有官员进谏。
陶谦毕竟是个讲情义的人,觉得笮融好歹是自己提拔的,总得给个机会改正。
他找笮融谈过几次话,笮融表面上答应得很好,转头该干嘛还干嘛。
陶谦这才意识到,自己看走眼了,引了一头狼进来。
![]()
曹操打到徐州的时候,陶谦把希望寄托在笮融身上,让他带兵守城。
笮融倒好,看到曹操来势汹汹,二话不说带着军队和粮草就跑了。
陶谦气得吐血,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一手提拔的人,关键时刻居然跑得比谁都快。
徐州后来丢了,陶谦也在忧愤中死去,笮融这个叛徒脱不了干系。
笮融杀了薛礼之后,名声已经烂到家了,没人敢收留他。
这时候,扬州的刘繇出现了。
刘繇是个有理想的人,他觉得自己能管住笮融,就把他收到麾下。
笮融表面上对刘繇毕恭毕敬,暗地里却在打主意。
![]()
豫章太守朱皓跟刘繇是盟友,两人关系不错。
朱皓那边出了点乱子,需要军事支援,刘繇正愁派谁去,笮融主动请缨。
他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帮朱皓摆平麻烦。
刘繇犹豫了一下,他知道笮融的黑历史,也担心这家伙会出幺蛾子。
笮融看出了刘繇的顾虑,就发了一通毒誓,说自己以前年轻不懂事,现在痛改前非了,要是再背叛,天打雷劈。
刘繇心软了,他想着笮融杀了那么多人,总该有点忌惮了吧,就同意让他去帮朱皓。
这个决定后来让刘繇肠子都悔青了。
笮融到了豫章,朱皓热情接待,把他当救星一样供着。
![]()
笮融表面上帮着朱皓处理政务,暗地里却在摸清朱皓的家底。
他发现朱皓家里很有钱,粮仓也堆得满满的,心里的贪念就压不住了。
找了个机会,笮融突然发难,带着人马冲进太守府,把朱皓全家都杀了。
他抢走了朱皓的财产,一把火烧了府邸,扬长而去。
刘繇听到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傻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笮融居然第三次杀了恩主。
这次不是别人,是刘繇的盟友,这等于打了刘繇的脸。
刘繇怒火中烧,立刻集结军队,发誓要把笮融碎尸万段。
![]()
笮融这个人,出身不高,就是丹阳地方的一个小混混。
汉末天下大乱,各地豪强纷纷起兵,笮融也看到了机会。
他在丹阳拉了一帮兄弟,组建了自己的私人武装。
这支队伍人数不多,战斗力也一般,笮融靠着这点资本四处找机会。
那个年代,有兵就有话语权,笮融虽然兵不多,至少能自保。
他在丹阳周边晃悠了一阵,发现这地方太穷,没什么油水,就想着去投靠大势力。
陶谦当时正在徐州站稳脚跟,急需扩充实力,笮融就带着队伍投奔过去。
![]()
陶谦见笮融带兵来投,还挺高兴的,觉得这小子有眼光,就给了他一个下邳国相的职位。
笮融拿到官职之后,立刻展现出了自己的本色——贪婪。
他在下邳疯狂敛财,把老百姓榨得苦不堪言。
陶谦虽然听到了风声,一开始还不太相信,毕竟笮融表面上做得挺漂亮,公文写得也规规矩矩。
笮融在丹阳起家的时候,就学会了一套生存法则——谁有钱就跟谁,跟到有机会了就动手。
这种思维后来贯穿了他的一生,他从来不把忠诚当回事,眼里只有利益。
![]()
丹阳那段经历,算是他恶人生涯的起点,后来的种种恶行,都是从那时候开始埋下的种子。
笮融这辈子杀人无数,背信弃义,按理说应该遗臭万年。
他对佛教砸下的真金白银,客观上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这笔账让后人很难算清楚。
一个十恶不赦的恶棍,因为给佛门修了几座寺庙,就摇身一变成了功臣,这事放在今天怎么看都觉得荒诞。
![]()
历史就是这么吊诡,善恶功过从来不是简单的加减法,笮融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性的复杂远超想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