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6岁少年偷偷参军,18年后成副司令返乡,母亲不识:长官,你找谁

0
分享至

1947年,一位穿着军装的中年男子在村口下马,步履匆匆走进黄安老家。

他16岁那年离开家偷偷参军,到如今,已过去了18年,他也成为了副司令,可他太想念家乡和亲人了。

只是,他刚到自家门口,院前那个满头白发、衣着破旧的老太太却皱着眉问他:“长官,你找谁啊?”

那么,这十八年,他到底经历了些什么?这位副司令又是谁?



裁缝铺学徒

1913年,郑国仲出生在湖北省黄安(今红安)郑家塘村头的一间泥屋里。

那时候的黄安,山地多而良田少,薄地里的收成常常靠天吃饭,郑家兄妹众多,唯一的一亩薄田,连年歉收后早已养不活一家人。

父亲试过外出卖柴、做短工,母亲则靠着一双巧手缝缝补补,全家仍是饥一顿饱一顿。



而郑国仲,作为家里的长子,自懂事起,便明白“饿肚子”不是短暂的煎熬,而是日子本来的模样。

十四岁那年,他还被送进了裁缝铺当学徒。

学徒的日子,远比他想象得辛苦,凌晨天未亮就得起床扫地、生火、煮粥,白天站在板凳上帮师傅递剪刀、捻线头,一站就是半天。

饭食清苦,大多是红薯干、陈年米饭泡咸菜汤。

但他从不抱怨,几年下来,他总算能独立裁剪、缝制衣服了。



每逢村里谁家结亲办喜事,都会找他来帮忙缝制嫁衣,他总是提前几天熬夜赶工,即便对方没给多少钱,他也从未推辞。

可现实依旧残酷,那几年,天灾人祸接连不断,战乱蔓延至大别山区。

郑国仲费尽心力学来的手艺,终究抵不过现实的饥荒与动荡,于是他一边靠缝补勉强糊口,一边去给地主家抬水、打短工。

同时,他在听说了红军后,开始生出一个念头:是不是,换一条路,才能冲出这片困住了命运的灰土地?



红军招兵

1929年,郑国仲16岁那年,机会终于来了。

那年,村子里有人激动地喊着:“红军来招兵啦!红军来啦!”

郑国仲猛地直起身,那不是第一次他听说红军,这些年,大别山一带不时传来红军的传说,说他们是穷人的队伍,是敢跟军阀、地主对抗的人,是给百姓争口气的人。

他早就心生向往,只是年纪尚小,又难舍家中爹娘,才把这股热望硬生生压在了心底。



可这一次不同,他知道,如果错过今天,或许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再踏上那条道路。

于是,他来不及多想,扔下手里的锄头,飞快地奔向消息传来的方向。

到了县里,招兵的地方早围满了人,郑国仲也赶紧挤进去,生怕自己失去机会。

轮到他登记时,招兵的红军干部问:“小伙子,年纪不大吧?参军不是闹着玩,打仗可是要掉脑袋的。”

郑国仲点头只说了一句:“我想参军,跟着红军走,我心里踏实。”



之后,他的名字被写在了纸上,那一瞬,他知道,他的命运已经彻底改变。

登记完后,他没有回家,没有留下字条,也没有携带行李,他知道,如果回去,母亲一定会用眼泪拽住他的脚,父亲或许不会说话,但担心也会让自己心软动摇。

部队出发那天,他换上了红军发的灰布衣裳,头戴一顶褪色的红星帽,他和同乡几个新兵排成一队,在队伍末尾行走。

部队行军的节奏紧张,常常翻山越岭,夜宿山野,郑国仲起初体力不支,但他从不掉队。



别人睡觉他练枪,别人休息他练体能,他知道,真正的考验还未开始,他必须强大起来。

也正是这股子不服输的劲,让他在队伍中逐渐脱颖而出。

每次训练,他都冲在最前;每次苦活累活,他都默默承担;每次队伍停下休息,他不是找水喝,而是坐在一边擦枪练操。

他渐渐被连长注意到,也开始被老兵们看重。



另一边,郑国仲参军的决定,在村子里引起不小的波动。

母亲听闻消息时,郑国仲已经走了,也担忧不已,可国家同样需要人守护,也只能在担忧中希望儿子能平安归来。

就这样,郑国仲带着无法倾诉的愧疚、坚定不移的信念,踏上了与命运对抗的征途。

这一走,便是十八年。

他将从最底层的战士,一步步走进枪林弹雨之中。



百团大战

1940年,百团大战中,狮脑山与敌人展开生死对决的,是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团长,郑国仲。

那年,他已不是当年扛枪的新兵,而是一员身经百战的老将。

自从从事革命以来,他从长征的雪山草地走到抗日前线,如今已是一位沉稳的指挥官。

狮脑山并非寻常之地,它正好横亘在正太铁路的要冲之上,如果红军能守住这里,便能截断日军的物资运输线,严重牵制敌军在华北的战略部署。



而日军也深知这一点,他们以多倍兵力誓要拿下此山,摧毁沿线铁路,彻底切断八路军的后路。

任务下达时,郑国仲没有任何迟疑:“我们在这里多守一天,大部队就能多消灭一批鬼子,我不在了,副团长顶上,副团长不在了,营长顶上!一句话,狮脑山,绝不能丢!”

8月20日夜,敌军妄图偷袭,郑国仲早已布置下伏兵,一排排手榴弹如雨点般砸向敌人阵列。

随后,密集的机枪火力将敌军打得措手不及,但这仅仅是开始。



第二天清晨,敌军改变战术,从山后和侧翼迂回,妄图包围。

郑国仲亲自带侦查员绕道查看地势,一路匍匐前行,鞋子磨破,膝盖磨烂,才识破敌军调动。

他立即调集14团部队三营、九连、十一连增援,展开三面夹击,一举逼退敌人。

失败让敌人变得更加疯狂,日军不再伪装突袭,而是倾尽全力强攻。

他们调来山炮、重机枪,甚至出动20余架战机低空轰炸,誓要将这座山头夷为平地。



在这样的高压攻势下,郑国仲却始终未曾退缩,他蹲守在临时指挥所的土坑中,时刻注视敌军动向。

他下令所有战士分散隐蔽,躲避空袭,保存有生力量,他知道,到了敌军步兵冲锋的那一刻,才是反击的最好时机。

到了第六天,敌人依旧不肯罢休,天未亮,大规模炮轰再度展开。

郑国仲预感到最后决战即将来临,他坐在石头上,看着仅剩的弹药库存,对副团长说:“打完这些,我们就跟他们拼刺刀。”



果不其然,第七天凌晨,敌军倾巢而出,铺天盖地涌来。

他命令士兵屏息以待,待敌人逼近再近、再近……“打!”号令一出,枪声、手榴弹齐发,最后一轮火力倾泻而出。

紧接着,是白刃相见的肉搏,郑国仲奋战在前,指挥所几度转移。

他的衣襟被鲜血染透,可他从未停下,他知道,这是最后一搏,拼的是意志,是信念。



黄昏将临,枪声渐稀,山头上、战壕里,一具具敌军尸体横陈,狮脑山依旧在我军手中。

历经七昼夜苦战,769团和14团浴血奋战,硬是用血肉守住了这道咽喉要塞。

战后总结,中央连续四日发布捷报,称赞狮脑山守卫战为“百团大战第一阶段全面胜利的首功”,更称守军“守如泰山,攻如猛虎”。

郑国仲和许许多多战士的名字,也随着这场战役,写进了八路军辉煌的战斗史诗里。

后来,他又参与了大大小小数次战争,其中包括白晋战役等。



18年后的重逢

到了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一路穿越崇山峻岭,直逼敌人腹地。

在这一支行军部队的队列前沿,骑着一匹黑马的郑国仲不时望向远方,那双眼睛里,藏着无法掩饰的颤动。

他已贵为三纵副司令,更是一个十八年未归的游子,一个在心底千百次梦回故里的儿子。

而此时,行军路线恰好路过黄安县,他的故乡。



于是,他请示了首长,只用了一个简单理由:“我想回家看一眼。”

首长没有多问,只点了点头,他知道,郑国仲离家十八载,从未归家半步,连信件都因战火辗转无门。

黄昏时分,马蹄踏入故土的边界,他不再是那个年少离家的裁缝徒弟,也不再是当初连一双草鞋都穿不起的穷家小子。

他穿着军装,腰别手枪,胸前是满身的军功与荣耀,可当他靠近村口时,心跳却莫名快了起来,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步履开始踟蹰。



终于,他站在了门前,刚打算门而入,却听得屋里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一个身影缓缓走出。

那是个年迈的妇人,腰脊佝偻,头发早已花白,脸上布满了沟壑般的皱纹,衣衫破旧。

她手里还拿着一根木棍,似是刚劈完柴。

两人目光交汇,却没有一丝熟悉的惊喜。

“长官……您找谁啊?”老妇人的声音沙哑而怯生,眼里带着不安,她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陌生军官吓住了。



郑国仲走时母亲还不老人,而且,多年过去,容貌和身形都发生了变化,因此,他也不敢确定,只能先问:

“我……我来找我爹娘,我叫郑国仲……我家以前就在这...”

老妇人一听这个名字,手里的木棍掉落在地,瞳孔剧烈收缩,嘴唇也开始颤抖。

就在这时,屋里又走出一个瘦小佝偻的老头,步履踉跄地看着院门口的情景:“咋回事?谁来了?”



“老头子……他说他叫郑国仲……”老妇人的话终于说了出来,语调中带着一种难以置信的颤音。

老头子的眼睛也猛然睁大,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到前头,站定后盯着眼前的人仔细打量。

郑国仲却再也忍不住了,他朝着两位老人一步步走近,突然“扑通”一声,双膝跪地,头重重磕在地上:

“爹,娘,是我……孩儿回来了……孩儿不孝……不孝啊!”



那一声声呼喊,唤醒了十八年压在胸口的酸楚与自责,也唤醒了两个年迈父母心底最久远的牵挂。

老妇人“哇”的一声哭出来,扑过去一把抱住他,手不停地拍着他的背:“二娃……真的是你?你真的还活着?娘还以为你早就、早就......”

老父亲也是老泪纵横,他一边哭一边拉着郑国仲的手,用那一口熟悉的土话反复念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我儿还活着,我儿还活着!”



可惜这份团聚不能太久,作为军中将领,郑国仲无法久留。

他也只能将自己简单的经历、去向,讲给爹娘听,又承诺他还会回来,到那时,一定带上爹娘一起生活,不再离别。

此后,郑国仲又参加了不少战役,并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郑国仲,这个名字或许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但他的生命轨迹,却是无数革命战士的缩影。

在国家危难之际,他将儿子的身份藏入心底,以战士之名奔赴前线。

他没能常伴父母膝下,却为千万家庭撑起和平的天空,他欠自己亲人的太多,却还给了这个国家无尽的安宁。

也正是他们,在最苦难的年代里,不曾忘家,却甘愿舍家为国;他们不是钢铁,却以血肉筑起不可撼动的长城。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富安健洋陷入职业生涯至暗时刻:27岁生日无球可踢,世界杯梦恐碎

富安健洋陷入职业生涯至暗时刻:27岁生日无球可踢,世界杯梦恐碎

星耀国际足坛
2025-11-06 22:25:46
大家做好准备了,A股拐点明朗了,下周,走势提前预测!

大家做好准备了,A股拐点明朗了,下周,走势提前预测!

明心
2025-11-07 15:10:00
你和异性最亲密的一次接触是啥?网友:相互勾引,在一起结婚生娃

你和异性最亲密的一次接触是啥?网友:相互勾引,在一起结婚生娃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0-06 00:10:03
中国王朝频繁更迭,日本为何却是全球唯一没有改朝换代的国家?​

中国王朝频繁更迭,日本为何却是全球唯一没有改朝换代的国家?​

小莜读史
2025-10-19 21:23:56
约基奇33+15+16仍遭批!张佳玮:比赛毫无激情

约基奇33+15+16仍遭批!张佳玮:比赛毫无激情

运动全视界
2025-11-06 15:20:24
79年张国焘病死异国,28年后高晓黎到墓园发现:墓碑后是别人名字

79年张国焘病死异国,28年后高晓黎到墓园发现:墓碑后是别人名字

孔孔说体育
2025-11-01 12:01:19
狂轰34分26板!中国女篮又冒出一条大鲨鱼:她联手张子宇会怎样?

狂轰34分26板!中国女篮又冒出一条大鲨鱼:她联手张子宇会怎样?

篮球快餐车
2025-11-07 03:59:15
被称“脓包”后,郑丽文任命新大将,向大陆摊牌,蔡正元表态亮了

被称“脓包”后,郑丽文任命新大将,向大陆摊牌,蔡正元表态亮了

生活魔术专家
2025-11-07 14:27:28
真实世界中的县委书记是什么样的

真实世界中的县委书记是什么样的

尚曦读史
2025-10-31 11:13:05
国足新帅上任三把火!提拔3大新星!武磊出局,范志毅一针见血

国足新帅上任三把火!提拔3大新星!武磊出局,范志毅一针见血

大国侃球
2025-11-06 12:07:38
股市套现170万元,浙江男子一口气买了300克金条!就差一点点……

股市套现170万元,浙江男子一口气买了300克金条!就差一点点……

环球网资讯
2025-11-06 20:41:40
她是马斯克的白月光:美的无可挑剔,生理性喜欢!上头不是没原因

她是马斯克的白月光:美的无可挑剔,生理性喜欢!上头不是没原因

牛牛叨史
2025-11-06 15:48:40
3名厅干任上被查,他主动投案

3名厅干任上被查,他主动投案

鲁中晨报
2025-11-07 07:15:03
吴石出事,家中佣人却没受到牵连,原因是她拒绝了吴石的这个提议

吴石出事,家中佣人却没受到牵连,原因是她拒绝了吴石的这个提议

伴史缘
2025-11-04 16:40:01
他一婚娶港姐,二婚娶助理,三婚娶小20岁女演员,如今怎样了?

他一婚娶港姐,二婚娶助理,三婚娶小20岁女演员,如今怎样了?

仙味少女心
2025-11-06 13:51:44
不管你信不信,女性过63岁后,基本都有如下这些现状!要坦然接受

不管你信不信,女性过63岁后,基本都有如下这些现状!要坦然接受

白宸侃片
2025-11-07 14:39:09
视频丨特朗普承认美民众或为关税付出一些代价

视频丨特朗普承认美民众或为关税付出一些代价

国际在线
2025-11-07 15:09:43
5199元!华为新机官宣:11月11日,全新开售

5199元!华为新机官宣:11月11日,全新开售

科技堡垒
2025-11-07 11:48:41
ESPN:39岁胡尔克重新迎来职业生涯黄金阶段,他已不考虑离队

ESPN:39岁胡尔克重新迎来职业生涯黄金阶段,他已不考虑离队

懂球帝
2025-11-07 07:59:09
事实证明,“消失”7年的周立波,早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事实证明,“消失”7年的周立波,早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优趣纪史记
2025-08-13 18:46:36
2025-11-07 15:52:49
兴趣知识 incentive-icons
兴趣知识
感谢关注 感谢喜欢
918文章数 16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军事专家:福建舰将成为南海的"定海神针"

头条要闻

军事专家:福建舰将成为南海的"定海神针"

体育要闻

是天才更是强者,18岁的全红婵迈过三道坎

娱乐要闻

白百何回应东京电影节争议

财经要闻

老登们的社交货币全崩了

科技要闻

75%赞成!特斯拉股东同意马斯克天价薪酬

汽车要闻

美式豪华就是舒适省心 林肯航海家场地试驾

态度原创

教育
亲子
手机
数码
公开课

教育要闻

万万没想到!新加坡藏着这3类工作签证,90%职场人没听过

亲子要闻

爸爸问儿子:生病好了最想做什么?孩子的回答太搞笑了

手机要闻

苹果空间照片、空间场景详解:一个永久格式,一个临时特效

数码要闻

利用回收材料制造,三星移动固态硬盘、威刚内存条环保新品曝光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