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川湘贵,却不知德械抗战的昙花一现,在网络上或许人人都能做到事后诸葛亮,但如果你活在当时的中国可能更加不堪一击!历史的进程有时候总是伴随着人类的悲哀,他们这些为了国家民族存亡的英雄们,是谁家的孩子又是谁家的父亲啊,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曾经付出的一切!
![]()
1927年,当时的中国开始转向德国寻求军事援助。那时的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不久,他们看中了中国蕴藏着丰富的战略资源,接着前后分几批次派出军事顾问陆续来到了中国。1935年德国军事顾问团提出了一份《陆军改革建议书》,其中明确阐述将分批、分期完成60个师的整理计划,这项计划就当时的中国而言显得非常及时。
![]()
然而到了执行的时候却是困难重重,这是一段截取自档案馆的历史描述,深感大规模整军之不易,并为适应国防需要计,乃以预算之武器经费,选择其已就国防位置,而素质较优者十个师,调整充实之并以所余之装备,预先调整十个师。先后两次,共二十个师,命名为调整师。”根据《整军建军专题报告》的描述,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调整师”的来历。
![]()
总共20个调整师,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是18个师,另外加一个教导总队和一个补充旅,因为后两者的官兵编制上差不多相当于一个师,所以国人习惯上称作20个调整师。它们分别是第一批调整的第2师、11、14、25、36、57、67、87师,另外加上教导总队和第2师的补充旅,而第二批调整的是第3师、4、6、9、10、27、80、83、88、89师。
![]()
在当年这20个师的调整过程中,军事教育训练或多或少都有德国军事顾问的参与,也正是这个原因德国的军事思想、战术、技术等等,也就被一部分移植或者传播到了当时的中国军队当中,甚至一些德国的军械装备也被中国采用。所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后人,将抗战中的调整师称作德械师的一个原由。
![]()
到了1937年的上半年,也就是日军开始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前几个月,又有10个师陆续加入到了调整的计划中,他们分别是第1师、5、13、16、51、56、58、78、85、98师,然而很遗憾的是直到抗战全面爆发,其实还有很多部队尚未完成调整计划。像影视剧里出现的经过所谓“德式训练”的部队,他们属于是最早成立的样板部队一共有四支,而他们的番号正是耳熟能详的教导总队,他们是未来所有部队的典范,而教导总队的成员很多都是挑选的军校生,旨在让他们从一开始就接受德式训练,所以教导总队的最大目标是成为其他部队的榜样,因此他们的训练和装备标准将成为全军的参照。
随着时间节点慢慢的往后推移,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的中国军队在没有接受现代化改造之前,无论是武器还是部队制度都处于混乱状态。现在网络上很多人都在谈论德械师,只是因为看到他们装备了德国的某些军械。实际上调整师在战争爆发时就已经派遣到了战场上,但是由于调配不足以及装备和训练还未到位,甚至有些部队可能都不够熟练地使用武器。
到了1939年,此时的战争已经艰难的进行了两年,计划中的30万调整师并没有全部完成,这在战争爆发时表现得特别明显。因此教导总队和87师、88师、36师就被特别强调,因为他们是当时中国军队里能够拿出的,最现代化、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也是在最关键时刻派出去抵御日寇侵略的部队。
前面我们提到过中德之间有过一段合作,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远在欧洲的德国陷入了一种二选一的抉择。因为当时的中国和日本都算是他们的盟友。当时的日本指责德国培训中国发展精锐的德式师,并且德国的教官还教导他们如何对抗日本军队。日方表示德日之间的盟友关系必须做出选择,而历史上德国最终还是倾向了日本。1938年德国下令所有德国军事顾问撤离中国。绝大多数德国军事代表都奉命返回了欧洲,但是在1938年及以后还是有一小部分德国军官选择了留下。
事实上在中德合作结束之前,中国曾经提出了大批军事装备的采购需求。由于许多装备都属于普通步兵装备系列,我们希望获得更多的重型装备,比如装甲战车和坦克之类的重武器等等。德国当时开发的一号坦克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新型号,前后已经向中国交付了大约10多辆。随后双方还签署了合同约定继续合作,拟定德国将向中方出售大约200辆一号坦克,我们不难想象一下,如果当时的中国真的拥有这些武器装备,那将是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
然而遗憾的是历史并非如此。所有这些合作在1938年之后就全部中断了,而所谓的“德械师”也不得不悲凉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