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敦煌最佳旅游时间是每年的9月到10月中旬,这里以汇聚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个文化体系而名闻天下,这里是敦煌石窟,也是古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
当你走进莫高窟,看见那些让人震惊的壁画与庄严的彩塑时,或许会好奇:是谁,在这片黄沙之中守护了它们数十年?答案里,绕不开一个名字——常书鸿。
沙漠中的守护者
常书鸿,被誉为“敦煌守护神”,把一生都献给了敦煌。
![]()
图片摘自《敦煌!父亲的召唤》
上世纪40年代,常书鸿放弃巴黎的优越生活,毅然回国,扎根敦煌。在物资匮乏、条件艰苦的环境中,他带领团队修复壁画、整理洞窟,用一生守护着这些千年艺术瑰宝。
父女的艺术传承
常沙娜,他的女儿,从小在壁画与彩塑间长大,耳濡目染间,她继承了父亲的执着与热爱,也将自己的生命与敦煌紧紧相连。
![]()
图片摘自《敦煌!父亲的召唤》
从12岁起常沙娜便随父亲常书鸿搬到甘肃,临摹敦煌壁画。19岁,她本可在美国继续深造,却选择回到敦煌,而这一留,就是28000多个日夜。后来常沙娜承继父亲遗志,始终致力于敦煌艺术教育的推广,被称为“永远的敦煌少女”。
精神的延续:从传承到创新的敦煌之路
对父女把自己的人生都献给了敦煌,他们将自己的追寻与敦煌石窟的保护、敦煌艺术的传承紧紧相连。
在《敦煌!父亲的召唤》一书中,年逾九旬的常沙娜回顾了人生经历与艺术轨迹,首次披露女儿与父母情感细节,记述了父亲常书鸿和自己两代人对艺术的不懈探索;其间更载入大量珍贵原版照片,部分首度面世,鲜活呈现了人物与时代的风貌。
![]()
在书中我们能感受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敦煌艺术不是僵化的标本,而是活着的、不断发展的艺术生命。
《敦煌!父亲的召唤》还以大量珍贵画作、手稿,集中呈现了常沙娜先生对敦煌艺术的理解与传承;并以大量原创平面及立体作品,集中呈现了常沙娜先生对敦煌艺术的开拓与创新。
![]()
![]()
![]()
![]()
查看更多 -
致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敦煌
读完《敦煌!父亲的召唤》,我们不禁思考:是什么让两代人情系敦煌,奉献一生?
或许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敦煌"——那是理想的召唤,是文化的根脉,是值得用一生去守护的精神家园。常家父女的故事提醒着我们:有些东西,值得用一生去坚守;有些传承,必须代代相传。
![]()
编辑|王蕾雅
复审|李 鹏
终审|张弋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