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数人的认知里,青春期孩子的厌学行为往往被简单归结为“逃学”“叛逆”,甚至被贴上“不务正业”“懒惰”的标签。然而,当我们真正走进这些孩子的内心世界,会发现所谓的“厌学”,并非表面那般轻率,而是他们用沉默包裹的“不想说的累”。
![]()
青春期,本应是生命中最为蓬勃的阶段,却也是情绪波动最剧烈、心理压力最复杂的时期。学业负担的加重、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自我认知的迷茫……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像一张无形的网,将许多孩子紧紧束缚。他们不是不想学习,而是面对这份重压,找不到释放的出口,只能选择用“厌学”来无声地抗议。
“不想说的累”,是青春期孩子内心最真实的写照。这种累,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疲惫,更是心灵的压抑与挣扎。他们或许在课堂上走神,不是因为对知识不感兴趣,而是因为昨晚与父母的争执让他们辗转反侧;他们或许对作业敷衍了事,不是因为懒惰,而是因为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他们或许突然拒绝上学,不是因为逃避责任,而是因为在学校里遭遇了霸凌,却不敢或不知如何向大人诉说。
这些“不想说的累”,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或许微不足道,但在青春期的孩子看来,却是足以压垮他们的巨石。他们缺乏足够的情绪调节能力,也无法像成年人那样,通过倾诉、运动或旅行来释放压力。于是,厌学成了他们唯一能想到的“自救”方式——通过拒绝参与,来暂时逃离那个让他们感到窒息的环境。
然而,这种“自救”方式往往适得其反。厌学不仅没有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反而让他们陷入了更深的困境:学业落后、同伴疏远、家长误解……每一个负面后果,都像一把锋利的刀,割裂着他们本就脆弱的自我认同。
面对青春期孩子的厌学行为,我们需要的不是指责和批评,而是理解和引导。家长和老师应该成为他们最坚实的后盾,而不是压力的来源。我们需要学会倾听,听他们讲述那些“不想说的累”;我们需要学会共情,感受他们内心的挣扎与痛苦;我们更需要学会引导,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应对方式,比如通过心理咨询、兴趣培养或社交活动来释放压力。
青春期是人生中一段特殊的旅程,它充满了挑战与机遇。厌学,只是这段旅程中的一个小插曲,而非终点。当我们以更加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的“不想说的累”,我们会发现,他们其实比我们想象中更加坚强和勇敢。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可以倾诉的肩膀,一份可以依靠的力量,以及一个可以让他们自由成长的天空。
让我们携手,为青春期的孩子撑起一片理解的天空,让他们在面对“不想说的累”时,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因为,每一个青春期的灵魂,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