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深秋,江苏扬州40岁的张姐总在饭后犯胃胀,偶尔恶心想吐。她以为是天凉犯了老胃病,连续吃了几盒健胃药,症状却时好时坏。谁也没料到,这场持续4个月的“消化不良”,藏着最残酷的真相。
2025年2月7日,家人硬拉着张姐去扬州市中医院检查。胃镜报告上的“胃体低分化癌,部分印戒细胞癌”,像一盆冰水浇灭了全家的春节期待。
为求确诊,2月11日他们转至扬州大学附属医院。PET-CT结果更让人窒息:胃体及胃窦部增厚,大网膜呈“污垢样”改变,腹腔、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还有腹盆腔大量积液和附件区恶性包块——医生明确告知:“腹膜转移了,神仙也救不了。”
![]()
这句话彻底击垮了张姐。她整日以泪洗面,甚至想放弃治疗。“刷到生病的视频就哭,饭也吃不下。”丈夫回忆时声音发颤。40岁的人生,难道就要被一句“无救”画上句号?
西医的“无力回天”像枷锁,但丈夫不肯认输。他翻遍“胃癌晚期”“中医调理”的资料,对比多家医院后,带着妻子的厚厚病历,独自踏上开往郑州的高铁。
3月3日,初春的寒意里,他攥着病历冲进希福医院诊室。“精神差,脸蜡黄,吃不下饭,肚子胀得难受,腹水严重……”他比划着妻子膨隆的腹部,急得语速都快了。袁希福院长静静听完,一边开药一边特意叮嘱:“药是一方面,病人心态千万要稳。”
![]()
10天后,丈夫的电话带来喜讯:“腹水基本消了,气色好多了!”可这份欣喜只维持了4天——他又焦虑地询问:“能停掉化疗,只用中药吗?”医生耐心解释:“化疗像打仗,中药是修战壕,听身体的。”
![]()
4月的郑州飘着柳絮,丈夫再次复诊时,张姐的腹水已完全消失,手脚心发热,舌苔也好了很多,只是消化仍慢。为配合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化疗,他特意来开“保驾中药”,还悄悄带走《关爱生命》手册,想帮妻子走出崩溃。
但命运再次给了重击。第四次化疗后复查,肿瘤竟进展了。“西医说没希望了……”张姐的话像块石头砸在丈夫心上。
5月26日,张姐自己走进希福医院。还没落座,眼泪先掉了下来:“西医判我死刑了……”
“你自己感觉身体怎样?”袁院长递过纸巾。
“没啥不舒服,腹水没了,不化疗后轻松多了……”她抽噎着。丈夫补充:“她整天哭,看了《关爱生命》能缓两天,刷抖音又崩溃。”
袁院长敲了敲诊桌,语气严厉又温和:“别人说没希望,你就换医生?自己没难受,凭啥让别人定你的死期?哭一次,我药就白喝了!”他从五行相生讲到“哭伤气”,又说起早年胃癌患者靠信念撑过来的故事。十多分钟里,这位老中医像长辈般急,像老友般劝。
![]()
张姐的眼泪慢慢止住了。那一刻,某种东西在她心里松动——当“倒计时”的标签被撕下,她开始重新感知自己的身体:不腹胀了,能吃饭了,手脚有了温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