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习俗是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之一,源自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活动,涵盖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猜灯谜等节庆内容,以月圆象征团圆,承载祈福丰收与寄托思念的文化内涵。其核心习俗包括庭院设案祭月、阖家团圆围坐赏月、亲戚朋友间走访互赠月饼庆贺。在桂东南中秋节是具有神圣祭祀与世俗娱乐的双重属性的民间节日。
在蒲塘圩,中秋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按惯例须汤鸡前往各门所在社头拜神。祀礼时除了以鸡作为主供品外,另外一个主供品是节日的团圆象征属性月饼。十五日一大早,各门各户的上祖婆手携茶酒壶,新妇担起盛有鸡和月饼及柚子果蔬供品的“哈萝”,侬儿则提起装有香油纸竹的“提篮”组成一小型队伍前往社头祀社头伯公与寒山三圣爷。仪式核心也是祈愿中秋团圆节日全家老少平安健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一家三代乃至四代有老有幼一起参与祀礼,家庭与地方传统文化习俗的传承就有了丰富且具体内涵。
八月十五中秋夜,各门家家户户男女老幼齐聚一堂,进行重要仪式拜月贡月亮。拜月仪式,旧时也称为祭月、礼月或供月,是一种对月亮尊崇的民间信仰习俗。是夜,准备拜月台,找一个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蒲塘圩通常在门前,市区可以在阳台、院落。拜月台上依次置上香炉一个,三茶五酒杯,象征团圆的月饼和柚子各类水果等等供品。有的人家还置一对花瓶,各插一束双数花朵(避免带刺的花),作为供奉月姑的供品。
当月亮升起月光照亮拜月台,大约戌时(晚上七点)起至亥时,香炉上点燃三支香,点燃大红蜡烛一对。上香前须先净手,捧着香一揖行礼,置在香炉中,此乃曰敬香。然后,三躬或伏下三叩,站起来一揖礼成,此乃曰拜月,拜月主角通常为家中主妇。民前一些家谱还详细记叙祀礼的次序,上香顺序为中间、右边、左边。三炷香要直平,间隔不超过一寸宽。供品须等三炷香烧完才能撤走吃掉。拜月后由家中主妇按人口数切开月饼 一人一块,象征合家团聚,分享福气。一俟拜月后,侬儿们就可欢天喜地鸣放烟花,节日欢乐氛围达到沸点!这样,一场简单而庄重的拜月仪式就完成了。
(完)
(完)
蒲塘习俗:七月粽叶包糯米的丰富内涵
蒲塘七月十四习俗
蒲塘年三十“灶君”下天与春节、压岁钱习俗
蒲塘十二月二十三“灶君”上天习俗
蒲塘冬至节习俗
蒲塘九月重阳节习俗
蒲塘中秋节习俗
蒲塘五月节(端午)习俗
蒲塘挂灯习俗
春节过大年习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