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春节,江苏72岁的万大爷对着满桌饭菜犯起了愁——夹一筷子鱼,咽到一半就卡在喉咙;喝口汤,呛得直咳嗽。起初他以为是年纪大了消化慢,没太在意。可这“咽不下去”的毛病,竟拖过了整个年关。
3月底,万大爷终于把苦衷告诉儿子。第二天,儿子便带他到当地医院做胃镜。结果显示:距门齿35厘米处有食管占位,病理确诊为鳞状细胞癌。
![]()
为求更专业治疗,4月11日,父子俩辗转来到南京市第一医院。手术很顺利,但术后病理提示肿瘤已侵及外膜层。考虑到万大爷年过七旬,医院未安排进一步放化疗。本以为闯过手术关,谁料术后仅1个月,新问题来了——喝水会呕,吃流食也吐白色粘液,老人肉眼可见地瘦下去,精神一天比一天差。
看着父亲被病痛折磨,儿子急得四处打听。一次听同事提起中医调理,他便在网上搜索肿瘤中医治疗。河南作为食管癌高发区,中医积淀深厚,对比多家后,他注意到非遗“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第八代传人袁希福——对方不仅有多届“百位抗癌明星”活动背书,案例也让他心动:“既然西医没后续方案,试试中医吧。”
6月10日,因万大爷身体虚弱,儿子代诊。他向袁希福详细描述父亲状况:“吻合口狭窄,吃三口就堵,吐粘液,大便靠药……”袁老看了病历和舌苔,斟酌后开出药方,叮嘱注意事项。
![]()
6月18日,儿子发来微信:“吃了5副药,大便正常了!就是吐粘液还有……”虽未痊愈,但已见曙光。
6月23日,儿子电话里语气轻松许多:“爸说吃东西顺多了!那个‘消开散’他用着舒服,这两天他自己坐车来复诊!”
6月30日凌晨,郑州的诊室外,人们惊讶发现队伍第三位是位风尘仆仆的老人——万大爷前晚坐火车,凌晨抵郑没休息,直接来排队。
一进诊室,他顾不上擦汗,眼睛发亮:“袁院长,我能吃啦!米饭、肉、饺子都能咽!偶尔堵,喝口汤顺顺接着吃!痰少了,一天就一两回!”眼前老人精神头十足,与一个多月前那个虚弱呕吐的形象判若两人。袁老连声道喜,又根据他当前状态调整药方。
复诊时,万大爷难掩激动:“我现在见人化疗就劝,受那罪不如吃中药!”袁老只是笑着回应:“能帮到病人,是我们该做的。”
![]()
两个月前,万大爷还为“水米难咽”发愁;如今,他能咬下肉饺子的脆边,喝口热汤眯眼笑。这场康复没有惊天动地的逆转,只有中药一碗碗喝下去,身体一天天松快起来的踏实。
从代诊到独自赴郑,从吐粘液到吃饺子,万大爷的故事里,藏着最朴素的希望——当治疗回归“能吃一口顺饭”的日常,便是癌症患者最珍贵的胜利。而这份胜利,始于家人的坚持,成于医者的用心,更源于老人自己对生的渴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