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庆县,张家庄和王家庄像两颗棋子,静静地躺在这片土地上,相距不过二里地。张家庄有个张老汉,老实巴交,一辈子在地里刨食;王家庄的王老汉,也是个质朴的庄稼人。两家交情深厚,在张老汉的儿子和王老汉的女儿出世不久,便定下了娃娃亲。
时光匆匆,两个孩子都长到了十七岁,还没来得及完婚。这年春天,正是种地的好时节,张老汉家忙着糟地播种,可谷种却不够了。那块地离王家庄近,张老汉心急火燎地对儿子张春说:“春儿,你拿上口袋,快去你岳父家借点谷种,快去快回,这儿还等着种地呢!”张春应了一声,拿起口袋就匆匆出门了。
![]()
到了岳父家,张春发现岳父、岳母都不在,只有未婚妻枝儿在家。枝儿见女婿来了,心里欢喜得像开了朵花,忙不迭地要下地烧水做饭。张春却焦急地说:“枝儿,来不及吃饭了,我家糟地谷种不够,先跟你家借点,那边还等着用呢!”枝儿心里有些失落,但还是舍不得让他走,非要留他多呆会儿。
两个年轻人,情窦初开,又都已长大成人,如今见了面,且爹妈都不在家,春心萌动。一番亲昵之后,枝儿从柜里拿出一双特地给张春做的袜子,让他换上,这才给他灌了谷种。张春背上口袋,匆匆往家赶。
张老汉早就等得不耐烦了,远远看见儿子慢悠悠地走来,顿时火冒三丈,破口大骂:“你他妈干啥去了?借点种半天不回,非要等到天黑再来?你老大不小了,什么活儿都指不上你,你还回来干啥?养你这么个废物……”张老汉越骂越气,撸起袖子就要打他。张春吓得转身就跑,他觉得父亲的怒火像要把他吞噬。
张老汉望着儿子逃跑的背影,心里想着:“你跑还能跑哪去,晚上回家再收拾你!”然而,晚上收工回家,却不见儿子的影子。张老汉问家里人,都说没见他回来。张老汉这才慌了神,心想:“莫不是真的跑了?”他急忙打发人出去找,可找遍了村子的角角落落,谁都说没看见张春。张老汉心里满是后悔,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张春逃离家乡后,有家不敢回,只能靠四处讨要过活。他不知道走了多少天,也不知道走到了什么地方。一天夜里,他实在走不动了,便睡在了一家粮店的门道里。门房里,掌柜的和帐房先生正在算一笔帐,可怎么也算不对,两人急得满头大汗。张春在门道里听着他们算帐,心里渐渐有了数,可他们还是算得一塌糊涂。
都快半夜了,张春忍不住在门道里说:“掌柜的,这帐挺好算的,我这里都算出来了,你们还算不对。”掌柜的听到门道里有人说话,把头伸出窗口一看,竟是个衣衫褴褛的叫花子,便好奇地问:“你刚才说什么?”张春说:“你们算的帐绕住了,不对哩。”掌柜的说:“你怎么就知道绕住了,你能算吗?”张春说:“掌柜的要是相信,我可以试试。”掌柜的心想,人不可貌相,既然他这么说,想必是有点本事。于是就说:“好吧,你来给算算。”
张春走进帐房,要了两把算盘,双手同时拨弄起来。掌柜的念完数,他也打完了,两把算盘的得数一模一样。他又连打了两遍,结果还是相同。掌柜的暗暗惊讶于这个小伙子的本领,心里不禁疑惑:他有这样的才学,为啥要饭呢?一问之下,才知道了张春出逃的原因。掌柜的觉得张春是个人才,便把他留在店里当了伙计。
没过两年,帐房先生不幸去世了,掌柜的便让张春接替了帐房先生的位置。又过了六七年,掌柜的年纪越来越大,店里的大小事务都交给了张春,张春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实际上他已经成了二掌柜的。
再说王枝儿,自从那天把张春留在家里后,不久便发现自己身怀有孕了,肚子一天比一天大。爹妈察觉到不对劲,问她是怎么回事,枝儿害羞得说不出话来。王老汉急了,要把她撵出家门。枝儿哭着说:“爹,您别撵我,我有地方去生。这是张家的根,我到婆婆家生去。”接着,她把张春来借谷种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王老汉一听,既然是这样,那就让她到婆婆家去吧。
王枝儿来到婆家,把实情告诉了张老汉。张老汉想起那天借谷种耽搁了那么长时间,原来是这么回事,便把儿媳妇留了下来。
不久后,王枝儿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张继。日子过得飞快,一晃十八年过去了,张继也订下了媳妇,眼看就要办喜事了。这时,同村有人赶驴驮贩运粮食,挣了不少钱,张继也心动了,想出去挣点钱,便跟爷爷说了。爷爷担心他年纪太小,出门不安全,不想让他去。可张继一心想去,爷爷只好依了他。
![]()
张继跟着同行一伙赶驴驮的,走了好几天,来到了一家粮店。巧的是,这正是张春所在的那家粮店。张继他们住下后,张春看到这个年轻人,越看越觉得跟自己长得相像,便盘问他是哪里人,多大岁数,父亲叫什么。张继一一如实相告。张春心里一动,他猜到这是自己的儿子到了,但也不敢贸然相认。
第二天,其他人都驮上一驮高粱准备出发,张春却对张继说:“你驮一驮糠吧,也少卖不了钱,回去跟你爷爷说把糠倒出来,掺合掺合再卖,千万别原口袋去卖。”张继照做了,回到家后,跟爷爷说了张春的话。爷爷倒糠的时候,发现一条口袋里装着两个元宝,四条口袋一共倒出八个元宝。爷爷又惊又喜,心里琢磨着:“怎么给装这么多元宝呢?”第二天卖了糠,爷爷对孙子说:“下次你再去还驮糠,糠的价钱好,挣钱多。”
张继第二次来到店里,张春仍给他装上一驮糠。临走时,张春交给他一双袜子,说:“你拿这双袜子,回去交给你娘,让她受累给我补一补。”张继受了掌柜的恩惠,觉得这点小事自然能办得到。
回到家,张继把袜子交给母亲,说:“这是那个粮店掌柜的袜子,他一个人,没人缝补,让您受受累补一补。”王枝儿接过袜子一看,心里“咯噔”一下,她一眼就认出这是自己给丈夫的那双袜子。她忙问儿子,这人长得什么样,多大岁数。听完儿子的描述,王枝儿激动地说:“儿呀!那个粮店老板就是你爹啊!你还去吧,这回去,一定让他回来,你就说你要娶媳妇了,让他回来喝喜酒。他不回来,你也别回来!”
张继把母亲的话告诉了爷爷,爷爷恍然大悟,怪不得张春在糠里给装回那么多元宝呢。如今儿子有了下落,他自然也是高兴万分。
![]()
张继第三次去的时候,终于认了爹,要爹跟他一块回家。张春高兴地说:“回去,回去喝我儿喜酒去。”
张春回到家,一家人终于团聚了。紧接着,家里就给张继办喜事。然而,张春和枝儿还没拜过天地呢。张老汉便择了良辰吉日,先给儿子办完喜事,又给张春和枝儿举行了婚礼。这便是“先娶儿媳,后娶老妻”的一段佳话,在两个村子里流传开来,让人感叹世事的奇妙和缘分的神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