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36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8分钟
人们眼中的校长,总是站在主席台上从容发言,在校园中运筹帷幄。这个身份似乎总与权威、尊重紧密相连。可真正坐上这位子的人才懂,校长的光环之下,是一副特别能扛事的肩膀。它不仅要托起学校发展的蓝图,也要接纳那些琐碎又具体的压力,甚至是不为人知的委屈。如果说教学能力是成为校长的敲门砖,那么“受得住委屈”的韧性,才是让一位校长走得稳、走得远的根本。这不是一句抱怨,而是实实在在的一门课,一门关乎治理成效的必修课。
1
从教学能手,到协调中心
在走向校长岗位之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学校的教学能手。作为教学能手,他们的成就感往往来自清晰可感的反馈:学生课堂上热烈的回应、班级成绩的提升,都会带来纯粹而直接的喜悦。他们面对的是知识和学生,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然而,一旦成为校长,角色便发生根本转变——从“对事”转向“对人”,从专业执行者转变为复杂的“协调枢纽”。
校长处在校园关系网的中心。向上,要对接主管部门的指令与考核;向下,要面对性格各异、诉求不一的教师团队;向外,要回应家长越来越高的期待与社会舆论的审视;向内,则关系着千百个孩子的成长与安全。每一方都在施加不同的力,有的相左,有的相冲。校长的任务,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力场中寻找平衡,让学校稳步前行。而这个过程中,很难让所有人满意。不满和抱怨,往往最终汇聚到校长这里。那位曾经只需专注课堂的老师,必须学会在多重声音中保持清醒与定力。
2
委屈的来源,是多方期望
校长的委屈,并非无中生有,它真实而具体,源于期望与现实的落差。
家长的期望直接而强烈,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照顾。一旦班级调整、教师调动等常规安排触碰到某个孩子的利益,不满便直接涌向校长。即便这些决策是为了整体公平与效率,个体也往往难以理解背后的全局考量。
教师的期待则专业而多元。校长面对的是几十甚至几百位有独立教育理念的知识分子。职称评审、岗位晋级、课务安排、评优推先,几乎每一项决策都难以让所有人满意。重教学的老师可能觉得德育被过分强调,年轻教师可能觉得老教师受偏袒。校长听取了某一方的意见,另一方就可能感到被忽视;支持某项改革,就可能被视作对传统的否定。这些来自内部的误解,最让校长感到孤独。
社会的目光同样严苛。校园安全不能有半点闪失,教学质量要持续提升,办学特色要不断彰显。学校如同置于玻璃房中,接受全方位审视。任何一点风波,都可能发酵成舆情,最终要校长出面承担。这些期望织成一张密实的网,校长的每一次协调、每一个决定,都可能牵动某根网线,反弹回来的,常是各种不理解、不支持。
3
承受的价值,是格局体现
如果只把“受委屈”当作负面情绪,校长这个岗位将充满煎熬。但卓越的领导者与普通管理者的区别,恰恰在于他们能跳出个人情绪,看到“承受”背后的价值。这种承受,不是软弱,而是为更大目标所做出的情绪管理,是一种格局的体现。
承受委屈,是为了组织的稳定。许多矛盾初现时,需要有一个“缓冲带”来吸收冲击。校长若能扛住这份压力,就等于为学校设置了一块稳压石。教师之间有摩擦,校长出面调和,哪怕暂时被误解,也避免了冲突升级,维护了团队的整体氛围。暂时的委屈,换来的是长久的和谐。
承受委屈,也是为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空间。任何变革都会触动原有格局,遭遇阻力是常态。若校长因怕被指责而退缩,改革便寸步难行。有魄力的校长,会选择把阻力扛在自己肩上,用个人的忍耐换取政策落地的机会。当改革见效时,曾经的委屈常会转化为理解与信任。
更重要的是,承受委屈本身,就是一种垂范。校长如何面对压力、消化情绪,全校师生都看在眼里。一个遇事推诿、抱怨不断的校长,会带出负能量的团队;而能理性应对、积极求解的校长,则在无声地传递什么是责任与担当。这种非权力的影响,往往比制度更有力量。
4
修炼的途径,是自我超越
修好“受委屈”这门课,不等于一味压抑自己,那只会带来疲惫与消耗。真正的修炼,是通向内心的自我超越,是把外在压力转化为成长动力的过程。
首先,要有边界感。明白很多指责并非针对个人,而是针对“校长”这个身份所带来的决策角色。把职务与自我适当分开,能帮助我们保持清醒,不过度卷入情绪。
其次,要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可以是几位能交心的同行好友,也可以是阅读、运动或某项爱好。在这些时刻,校长能暂时从角色中抽离,重新积蓄能量。常与其他校长交流,会发现大家面对相似的困境,这种“同行感”本身就能带来安慰。
最根本的,是提升认知的维度。当我们把眼光放远,从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学校发展历程来看今天的困难,许多委屈就显得不那么沉重了。把每一次委屈当作案例去反思:是不是沟通不到位?制度有没有漏洞?如何更理解人性?当我们开始从委屈中“学习”,便完成了从被动承受向主动成长的跨越。
所以,当我们再次讨论校长素养时,“承受委屈”的能力应当被郑重看待。它不是矫情的说辞,而是治理实践中冷静而必须的一课。这门课的学分,直接关系着一所学校的凝聚力、执行力与创新力。一位能恰当、智慧地承受委屈的校长,往往能带出更有温度、也更坚韧的校园共同体。他用自己的肩膀,为学校的宁静与发展撑起一片天。在这片天空下,教师能安心教书,学生能安心成长——这或许就是这门课最终的价值,也是最崇高的回报。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欢迎【关注】&【星标】&【转发】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中小学"十五五"时期发展规划编制与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专题八讲
邀请函| 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发展大会暨第三届特色课程博览会
关于举办2025第二届中小学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研讨会的通知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高级研修班(科研能力、论文撰写与成果发表专题研修)
来源|政理实
编辑|智库君
说明|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