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位里,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情形:有的人明明能力出色,做事也踏实肯干,可每到提拔的时候,却总也轮不到他,年复一年待在原来的岗位上。而还有些不显山露水的同事,反而能一步步稳步上升,走上领导岗位。这难免让人心里犯嘀咕:组织部门在选拔干部时,到底看重什么?能力强,难道不是最重要的吗?
![]()
其实,能力强当然是重要的,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如果你属于下面要讲的这五种类型,那么即便能力再突出,恐怕也很难进入组织部门的提拔名单。
第一种,是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的人。
这样的人很多在业余能力上没问题,但他们有一个明显的缺陷:不善于和人协作。他们习惯一个人做事,开会时不怎么发言,集体活动也常常缺席,总觉得周围的同事甚至领导都不如自己。在他们心里,“我”字摆在最前面,“我们”这个词却很少出现。
组织部门怎么看这个问题呢?领导岗位不是技术比武,关键是要能带领团队。一个人如果不能融入集体、团结同事,怎么能指望他凝聚人心、带队前进呢?能力越强的“独行侠”,有时候反而越容易让团队失去合力。组织上考察干部,首先看的就是政治素质和大局意识——一个只顾自己、不顾全局的人,显然不符合要求。
第二种,是缺少担当、有问题喜欢回避矛盾的人。
这种人表面上看人缘不错,跟谁都不红脸。遇到矛盾,他们能躲就躲;看到问题,也装作没看见。分配任务时满口答应,一旦出了事,却最擅长推卸责任。他们的原则是:宁可不出彩,也绝不能出错。
组织部门对此看得很清楚:领导干部就是要解决问题的,关键时刻必须能扛事、敢担责。一个处处回避矛盾、不敢坚持原则的“老好人”,平时也许能维持一时的平静,可一旦遇到急事难事,很可能就把整个队伍带偏。组织上绝不会把重要岗位交给一个不敢碰硬、不愿负责的人。
第三种,是凡是不讲规矩、爱自作聪明的人。
这类同志脑子转得快,办法也多,但常常把纪律和规则视为障碍。他们做事不喜欢请示汇报,习惯自己拿主意,甚至为了达成目标,偶尔会瞒报情况或搞一些不规范的操作。
这在组织部门看来,是非常危险的信号。规矩意识和组织观念,是干部必须守住的底线。一个不守纪律的干部,能力越强、位置越高,可能造成的危害就越大。组织考察干部时,一定会做全面深入的了解,任何不守规矩的记录,都可能导致一票否决。
第四种,是不愿学习、靠老本吃饭的人
这类人往往依赖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应付眼前的工作。他们对新政策、新知识缺乏兴趣,开会时的发言总是老三样,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多年不变,还自认为这是“经验丰富”。
组织部门的看法是,如今社会发展快,工作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一天不学习就可能跟不上节奏。组织上需要的是善于学习、能适应新形势的干部。一个总躺在过去功劳簿上的人,显然难以应对未来的挑战。提拔这样的人,等于让一个单位停止进步。
第五种,是心态不好、总发牢骚的人。
他们有一定能力,但心态容易失衡。多干一点就觉得吃亏,提拔慢一点就满腹牢骚。整天抱怨领导不公、同事不好,成了办公室里的“负能量源”。
组织部门认为,干部不仅要能干,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一个心态不稳、整天传播负能量的人,不仅自己干不好工作,还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氛围。组织上需要的是能扛压力、传递信心的人,而不是一味抱怨的“祥林嫂”。
那么,组织部门到底按什么标准选拔干部呢?
说到底,组织选拔干部,看的从来不只是某一方面突出,而是整体的素质和长期的表现。能力强是好事,但只有将能力用在正确的方向上,融入团队、遵守规矩、勇于担当、不断学习、保持良好心态,才能在组织的考察中脱颖而出,成为幸运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