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剧震!数千平台清零仅余数十家,欠的钱怎么办?
楼下小卖部的王哥最近总对着手机叹气,之前在两家网贷平台借的钱还没还完,这两天打开APP发现全登不上了,急得直挠头:“平台都没了,这钱是不用还了还是该找谁还啊?”隔壁单元的李姐更纠结,去年在一家小平台借了3万,现在平台被查了,突然冒出来几个“催收”让她转钱到私人账户,不敢给又怕影响征信。这几年网贷行业的整顿大家有目共睹,从高峰时的几千家缩减到2024年底合规运营的不足60家,仅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就从2018年的224家降到2023年末的179家 ,大量不合规平台被清零。但平台没了,债务可不是“一笔勾销”,这里面的门道得掰扯清楚,不然要么白花钱,要么吃大亏。
![]()
1. 先明确:平台倒了,钱就不用还了?错!债务不会“消失”
不少人觉得“平台跑路=欠款作废”,这其实是天大的误会。不管平台是被吊销执照、主动退出还是被接管,只要借贷合同是合法的,你欠的钱就必须还——这是《民法典》里明确规定的,借贷关系不会因为平台倒闭而失效。
那该还给谁?通常有三种情况:如果平台被其他持牌机构接管(比如一些合规平台会被消费金融公司收购),接管方会主动联系你告知新的还款渠道;要是平台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法院会指定清算组,还款信息会通过官网公告、短信等方式通知;就算是被监管部门取缔的非法平台,也会有专门的处置专班负责债务清偿。去年江西有家网贷平台被取消试点资格,处置专班就通过当地金融局官网公示了还款账户,还开通了咨询热线 。千万别信“私下转账销账”的说法,所有还款都得走官方渠道,不然很可能被诈骗。
2. 怎么还?认准官方渠道,这几步能避坑
最关键的是“找对门路”,乱还钱不仅可能白扔钱,还不算结清。正确的做法就三步:
第一步,查官方通知。先登原平台官网(很多停业平台会保留公告页)、当地地方金融管理局官网,或者拨打12378金融消费投诉热线,查平台的处置主体是谁——是接管方、清算组还是处置专班,这是找对还款对象的核心。
第二步,走合规渠道还款。优先用平台原官方渠道(比如APP、官网的还款入口),如果渠道关闭,就用处置方公示的银行对公账户转账,转账时必须备注“姓名+身份证号+借款合同号”,这是证明你还款的关键证据。比如某被接管的平台,就要求用户通过指定工行对公账户还款,还得在24小时内联系专班确认到账。
第三步,留好所有凭证。不管是转账截图、还款回执还是和客服的沟通记录(电话要录音,聊天要截图),都得保存至少5年。之前有用户还款后平台没更新状态,靠这些凭证成功在征信中心更正了记录 ,不然真可能吃哑巴亏。
3. 还多少?只还“合法的”,高息、砍头息可拒付
不是平台要多少就还多少,法律只保护“合法本息”,超出部分你完全有权拒绝,就算已经付了,还能要回来。
首先算准“本金”。如果平台扣了“砍头息”(比如借1万先扣2000手续费,实际拿到8000),本金只能按8000算,这是法院明确支持的 。
其次算对“利息”。目前司法保护的利率上限是“合同成立时一年期LPR的四倍” ,比如借款时LPR是3.65%,那合法年利率就是14.6%,超过的部分不用还。要是平台收了“服务费”“违约金”,加起来超过这个上限,超额部分也能拒付。比如借1万,一年后要还1.2万,算下来年利率20%,超过14.6%的540块就可以不还。
最后注意征信问题。只要还了合法本息,就算平台之前上报了逾期,你也能凭还款凭证和结清证明,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申请更新记录。要是平台倒闭没上报结清,逾期记录满5年也会自动消除,这是《征信业管理条例》的硬性规定 ,不用太担心征信一直“留黑”。
其实面对网贷平台清零,核心就是“不慌、找对人、算明白”。别信私下催收的套路,也别抱着“能躲就躲”的侥幸,认准监管部门公示的处置渠道,只还法律认可的本金和利息,再把凭证留好,就不会出问题。要是实在搞不清,找当地的法律援助中心问一句,比自己瞎琢磨靠谱多了。毕竟钱要还得明明白白,才不算白交“学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