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品方
高市早苗昨天胜出,压倒小泉进次郎,出乎笔者意料之外。日本政坛派系原本就不透明,现在看来,是因为麻生派和小泉派之间的矛盾,麻生太郎不愿意见到小泉纯一郎的儿子(44岁)胜出。
![]()
高市早苗所属派系是清和政策研究会(森喜郎派/安倍晋三派),是自民党内右翼保守派系。该派系以修改宪法、强化国防、修正历史为核心理念,是推动日本右倾化的主要力量。高市被视为安倍晋三的政治继承人,有“女版安倍”之称;2012年起在安倍内阁中历任总务大臣、经济安保担当大臣等职。她的政策主张(修改和平宪法、参拜靖国神社)与安倍高度一致。
昨天的总裁选举,她取得的关键支持有两方面。一是岸田派部分议员倒戈;原属岸田文雄派系的议员在选举后期转向支持高市(或涉及内阁席位争夺)。二是麻生派明确站队;麻生太郎领导的第二大派系“志公会”为她提供关键票仓,助力她在第二次投票的决选中击败小泉进次郎。
自民党因为在国会不占多数,需要和与党成立执政联盟,构成隐患。清和会的强硬立场可能引发联合执政的公明党(中道政党)不满,关系紧张、或会导致联盟破裂。自民党内的中道派(部分温和派议员)担忧高市早苗的极端政策激化外交矛盾、影响经济民生议题推进,因而会予以抵制。日本男人潜在的对女人自大狂和性别歧视(他们不会公开承认),或会构成某种无法评估的隐性变数。
高市早苗作为自民党右翼核心派系的代表人物,其当选依赖“安倍+麻生”阵营的联合支持。派系间的利益博弈怎样平衡,将是她执政的主要挑战。不排除一两年内又被替换下来。
![]()
短期内,高市早苗出任日本首相后(如无意外,只是程序问题),其政策倾向是强化日美同盟,但“亲美”程度有待观察,需要结合其保守主义与战略自主综合评估。安倍路线的对美关系基调是战略依赖与有限自主,主张大幅增加防卫预算、推动“集体自卫权”及“敌基地打击能力”,美其名曰日美关系“军事正常化”,深化日美军事一体化(联合军事演训、装备技术合作),为日本争取较大的军事主动权。在经济与外交方面,尽管强调日美同盟,但主张日元“量化宽松”政策与美国的货币政策存在潜在汇价冲突。在印太战略方面,继续尝试以“美日+”的多边机制(加上澳洲和印度)扩大其自身的影响力,不再完全依附美国意志。
关键的对华政策,是在“竞争优先”的前提下进行“战术性调整”。高市早苗(现年64岁)的性格改也难,她作为右翼保守派代表,曾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主张对华强硬。竞选期间为了争取中间选民,表态“需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估计只是敷衍。经济方面务实,维持对华贸易(中国是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避免全面脱钩。安全方面的基调是对抗,在台海、东海和南海议题上配合美国对华施压、进行技术封锁。估计她在任内将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略历史,将会引发中韩强烈反弹,而美国不一定倾力支持。中日关系不会改善。
高市早苗最重要的一项,是延续安倍的修宪野心,推动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一定会引发地区军备竞赛。美国虽支持日本“承担更多安全责任”,但会警惕其不可过度脱离美国设定的“防御性”控制框架。铁笼扩大了,仍然有铁笼。
![]()
高市早苗将延续“亲美”主线,但会通过强化自主防卫、布局“印太”战略,力图在日美同盟中争取更大话语权,不再无条件追随。中日关系或会继续“政冷经温”的局面,区域安全风险上升,中国对日本更加提高警惕。
昨天自民党总裁选举第一回投票结果,头两名(小泉进次郎和高市早苗)得票都不过半。两人各有10分钟时间发表见解,接下来对两人进行第二次投票。第一次投票是国会议员295票加上地方党员295票,共590票。第二次投票是国会议员295票加上47票(都道府县市的党代表各一票),共342票。这种安排让派系幕后角力得以“充分发挥”。高市早苗得票149+36=185,小泉进次郎得票145+11=156;国会议员只差4票(其中有一票是废票、耐人寻味)。笔者认为值得进一步研究、有待对她的内阁成员(组成后)进行分析。
总而言之,高市早苗当选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性自民党总裁并出任首相,她能否长期在任?笔者并不看好。小泉派系定必全力打压。从极端角度看,可以是日本要加快修宪打仗的节奏,不排除美国想要让日本当炮灰。平心而论,日本现在已经不是中国的对手,也许日本尝试修改和平宪法的“最佳时机”(安倍和拜登在任期间)已成过去,因为中国不会坐视不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