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抗美援朝岁月
受访者:李云久
采访整理:苏东来 姚瑞喜 黄川模
![]()
亲历者:李云久
访谈人:苏东来、姚瑞喜、黄川模
访谈时间:2022年4月15日,2023年2月12日
访谈地点:宜宾市南溪区南溪街道农机厂家属院李云久家中
亲历者简介:李云久(荣久),男,汉族,1935年4月生,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裴石镇(原南溪县第一区和平乡)人。1951年6月20日参军,为补训9师44团4营15连战士。1951年10月赴朝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射机枪独立团4营15连战士,先后从事通信员、文书、卫生员、侦察员等工作。1953年加入中国共青团,1953年秋回国,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从辽宁转业回宜宾,1964年到南溪县农机系统工作,1996年退休。
一、参军赴朝 保家卫国
我叫李云久,1935年4月7日出生,新中国成立前家里有田105挑,瓦房7间,草房4间,系小地主出身。我从1942年开始读书,一直到1947年,读了5年私塾,1947年至1951年在家务农。1951年我16岁,和平乡乡长陈元发来家动员我参军,同时学校老师动员我继续读书。陈乡长就对我讲,参军和读书是相连的,军队既是军事学校、政治学校又是文化学校,在军队里既可以学文化、学政治也可以学军事。另外,我父亲有在旧社会当兵的体会,当时不仅当兵没有待遇,人病了死了也没人管。通过新旧社会当兵境遇的对比,尽管自己才16岁,我就决定参军,为新中国效力。
1951年6月27日,我们南溪这批志愿军新兵几百人在县城荷堰塘集中,7月1日乘木船到泸州纳溪县,7月3日在纳溪换军装。之后,乘船到重庆,受到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场面壮观。群众热情地送来鸡蛋、糕点等食品,由于部队有规定,我们只能吃群众的茶水。从重庆乘汉江号大船到宜昌,然后再到武汉。从武汉坐火车直接开到吉林延吉市。我们是专门为朝鲜战场补充的新兵源,因此我是志愿军补训9师44团4营15连战士。因为我们是新兵,不能直接开赴战场,就跟老部队混合,进行入朝前的短期培训。除一般的军事训练外,还要学习朝鲜语,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还要学习朝鲜风俗习惯,每个人发一个小本,上面都列得很清楚。
![]()
二、高机团部任通信员和卫生员
1951年11月部队入朝鲜,我属于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射机枪独立团4营15连战士。我们团长姓张,曾是毛主席的贴身警卫员。张团长讲话、开会很平易近人。我们打篮球,他就随便找个地方休息,看我们打篮球。因为我有点文化,团部任命我给连长、指导员当通讯员,平时背个手枪,连长到哪里去,我也跟着去,记录连长讲话、发放通知等。
进入高机团初期,由于高机不足,安排我们抢修中朝边境的南市机场,那时发现没爆炸的美军炮弹,我们就安全拆回部队用,因为炸药太珍贵了。不久这机场就废弃了。
3个月后,高射机枪团卫生队征调一批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战士,为各连队培养卫生员(含药剂员),我参加了此次培训,主要学习药剂、护理、医疗等专业知识。培训结束后留下4名战士在团部卫生队当药剂员,其中有我,其他战士分配到各连队当卫生员。在卫生队当药剂员时期,文工团缺少演员和乐器演奏员,我会拉小提琴大提琴,爱好文艺,所以又曾借到文工团工作一段时间。还有个营里曾缺秘书,因为我有文化基础,又让我到营部当专业文书。所以大家说我是一个“多面手”。
我们高机独立团的主要任务是配合高炮团,守卫青川江大桥。青川江大桥是中朝军队前线作战军需物资、武器弹药、后勤保障、伤员运送的咽喉要道,是高炮和高机特别重点保卫的阵地之一,也是美军飞机狂轰滥炸、重点破坏的主要目标。电影《英雄儿女》中敌人的机群狂轰滥炸青川江大桥,最后用担架人工运送伤员过河,就有青川江大桥的镜头,就是我们高炮团、高机团守卫的阵地。
敌人的飞机一来就是几十架轮番地轰炸,我们全体指战员冒着生命危险,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大桥,不让敌机靠近。一旦大桥被炸,前线将士们生命安全就将受到严重威胁,所以我们的任务是死守大桥、保护大桥、保卫火车站。
1952年2月2日晚,敌人的轰炸机又来轰炸青川江大桥,在高炮高机的猛烈射击下,打掉了敌人一架飞机,其余飞机见势不妙仓皇逃窜。后来在冰天雪地里,我因左手严重冻伤,被转移到国内医院治疗。伤基本好点后,我立即要求回部队参加战斗,返回朝鲜战场。后来分配到铁道兵警卫连当文化教员。
朝鲜百姓对中国人民志愿军非常信任,非常亲近,因为志愿军纪律非常好,从不骚扰当地百姓。在朝鲜期间,还有一段小插曲。当时我们机关人员都住在朝鲜百姓家里,朝鲜人主要是住炕,分为里炕和外炕,里炕是最热的,百姓盛情邀请我们住里面。那天因为火烧大了,把草席给烧燃了,水缸又结冰了,我们一时不会破冰,没有水,没有办法,我们三个就用尿水把火熄灭了。火熄灭了,但炕上臭烘烘的,到哪里去睡呢?老百姓了解情况后,就给我们换了新的被褥,我们十分感动。
还有一件事是关于美军战俘的。我们抓的战俘开始是集中管理,后来战俘多了,他们要吃要喝,还要娱乐。我们本身物资匮乏,难以供养,所以都是抓了战俘经过教育就会放掉。但是战俘都不想被放回去,他们希望到停战后再放。停战后,双方交换俘虏时,我们就吃亏了,因为我们的战俘之前都放回去了,交换的数量就少。但是把战俘放回去也有好处,他们会在美军中宣传,只要投降就能保住性命。
总结我们最后取得胜利的原因,我觉得在战术上我们有三个优势:一是战壕,二是交通壕、防空洞,三是狙击手。战壕之间互相连接,便于隐蔽,狙击手互相配合,骚扰敌人。所以到战争后期,战士的伤亡率就下降了。
1953年,我服从部队调动,分配在侦察连,负责铁沉线的扫雷、排雷的高危工作,保障铁路安全和军用物资的安全畅通。1953年停战后我军撤回国,我们负责搞国内国防战备铁路的建设。1955年3月至1958年2月,我在0351部队高炮营卫生院工作,地点在辽宁长海县大长山岛。当时战士们在此修建营房,我们卫生队就服务于修建工地的战士。我负责发药、敷药、包扎等,常顾不得吃饭和休息,因此1955年5月荣立“三等功”一次。军功证书现在还在,上面记载的功劳事迹是:“该同志做卫生工作认真负责,爱护同志,无论什么时候发生病号,都尽快去治疗,同志们都很满意他,并能积极参加营建备料中之劳动工作。”证书上的红色印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辽东要塞师政治部印”。
1958年2月9日,国防部颁发给我的兵役证记载:“1951.7—1951.10,志愿军补训师44团战士;1951.11—1952.6,高机独立团通信员;1952.7—1955.2,高机独立团卫生队学员和药剂员;1955.3—1958.2,解放军0351部队高炮营卫生员。”
![]()
三、复员转业 服务农机
1957年苏联发射了洲际导弹,因为我们和苏联是好邻居,国家安全有了保障。国家开始裁军,规定副排长以下全部裁掉,我是上士班长,属于裁撤范围。当时因为我是卫生员,属于83种技术人员范畴,部队中的照相师、司机、医生等有技术的人员都留下来,集中在辽宁瓦房店等待统一安排工作。期间,有几次要把我安排在东北,东北太冷,尤其是冬天不好过。我当时特别想回家,不想等工作了,1958年3月我就回到老家南溪中坝村,当年我就结婚了。婚后我觉得需要一个文凭,我就把家里的担子交给了妻子,复习功课,当年考取了位于宜宾的四川省宜宾农业学校。我在这个两年制的中专班里认真学习,还差3个月毕业时,宜宾农业局需要人,就把我们分配过去了。
![]()
当时宜宾地区农业局修造一艘“江鲟一号”货船,需要一名领江(开船司机)。因为我出生在长江边,水性好,就被抽调到宜宾轮船公司学习领江。当时“江鲟一号”船上共20多个人,开支比较大,难以维持,就把船卖给四川长寿县狮子山发电站,并把我们家属全部由农业户口改为城镇户口。当时,我觉得狮子山发电站太偏僻,就申请回到宜宾农业局下属的渔业研究所。因为我生活在江边,对鱼的习性、种类、习惯及饮食结构等比较熟悉,空闲的时候,我就结网打鱼。
1964年,为照顾家庭,我申请调到南溪拖拉机站上班。1972年南溪拖拉机站、南溪农机厂、南溪铧厂三家合并,成立新的南溪农机厂(南溪农机一厂)。我在农机厂任行政科长,属中层干部,主要负责工资、福利发放、职工的生养死葬、住房、公章、宣传等工作,一直到1996年退休。其中1988年被评为劳资管理经济师(中级职称)。
抗美援朝过去70多年了,我也88岁了,人们说我这人爱讲笑话,幽默风趣,心态乐观,所以长寿。
我有4个子女,工作稳定,对我也很孝顺。我退休工资4800元,够我平时生活,日子过得富足安逸。但我依然很怀念在朝鲜的岁月,想起牺牲的战友,《跨过鸭绿江》“雄赳赳,气昂昂”的歌词依然在耳畔响起。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原载《巴蜀史志》2025年第3期)
受访者:李云久
采访整理:苏东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姚瑞喜(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
黄川模(南溪一中教师,宜宾市南溪区巴蜀家风研究中心理事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