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才上了半年学的夏芸,不得已从武汉大学退学。她是烈士夏明翰的女儿,因为家中没钱,读不起书。
消息一路传到了毛主席那里,主席是怎样帮助这个小姑娘的?
![]()
夏芸从小就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母亲和外婆陪她长大,她连续多年用着“郑忆芸”这个名字。小时候她只记得自己总在搬家,这里住十天,那里住半月。小学还没读完,日本人就打到长沙了,母亲只得带着她南下逃难。
母亲为了养活家人,日夜不停地做刺绣、做缝纫。乖巧的夏芸心疼母亲,13岁起就帮家里干重活。家里没有男人,女子们便自己撑起了一片天。
后来夏芸凭着一张难民证,在耒阳断断续续读了三年中学,同学们聚在一起喜欢聊天,问她爸爸是做什么。终于有一天,她隐约知道了真相,自己其实不姓郑,爸爸姓夏,叫夏明翰,是革命烈士。
原来母亲和外婆从来不提过去,还给她改名换姓,是为了保护自己。1945年抗战胜利,母女俩回到长沙,夏芸考进一所女子中学,1949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
上了才半年,学费成了大问题,母亲收入微薄,根本供不起她上大学,眼看就只有退学一条路了。有父亲的战友告诉夏芸,去找李先念吧,他当年也认识你父亲。夏芸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了,李先念表示可以安排她工作。
可夏芸想继续读书,从小就求学不易,她太珍惜学习机会了。李先念建议她去北京,这事也很快传到了毛主席那里。当年毛主席曾亲自介绍夏明翰入党,现在一听说昔日战友的女儿辍学了,立刻过问这件事。
![]()
在毛主席的帮助下,幸运降临了,当时北京农业大学对老区学生和烈士子女实行供给制,免除全部学费。这个政策解决了燃眉之急,充满渴盼的夏芸如愿以偿,再一次走进了大学校园。
母亲郑家钧得知这件事,更是感动不已,她当年和丈夫在一起,就是毛主席介绍的。1926年农历九月初四,毛主席做媒,两人结了婚,战友们送上了祝福和对联,现在他们又伸出援手,帮助了女儿。
大学毕业后,夏芸没有留在大城市,她服从分配,去了江西。赣南大吉山钨矿、新余钢铁厂、丰城矿务局……这些地方条件艰苦,但她一点都不打怵,一年四季扎根深山,吃住都在溶洞里。
文革期间,夏芸被下放了四年,1975年,调到九江动力机械厂,直到退休。几十年如一日,夏芸从没因为烈士后代的身份提过任何要求。退休时,有同学告诉夏芸可以办离休,享受更好的待遇,她摆摆手说不用。
夏芸家里最珍贵的东西,是父亲的一张遗像,照片装在精致的木框里,旁边是她亲手抄写的父亲的《就义诗》。
母亲郑家钧一辈子过得很清贫,解放后,谢觉哉等人专程来长沙看这位“老嫂子”,劝她去北京享享福。她却说自己一个人生活惯了,能养活自己,不给国家添麻烦,年纪大了,她还糊纸盒子赚钱。
这种骨气,夏芸继承了下来,她要求子女生活不能奢侈,不要因为是烈士后代就觉得和别人不一样,要凭自己的本事吃饭。
![]()
曾经有记者去夏家采访前,在公交车上与一位老人攀谈,老人在九江生活了大半辈子,不知道身边住着夏明翰烈士的后人。当他知道真相后,感慨万分:“配得上'后来人'这三个字!”
参考资料:专访夏明翰烈士女儿:烈士后人更自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