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刚这趟去宿迁算是被人给上了一课。
说是“包塘”,懂行的老乡一看就知道:这不是来挣钱的,纯粹是来送钱的。
![]()
一笼子螃蟹开价十万八千,网上一堆人吵翻了天:
有人说塘主太精了,有人说李维刚太傻了。
其实谁都没说到根上——他是拿做慈善的心态来做买卖。
![]()
那不就成了别人眼里的肥羊?
螃蟹价格一拍脑袋就定一百一斤,阳澄湖都卖不出这个价。大个的母蟹还能值点钱,那些小个的收都得看规格。
他倒好,一律一百块。
这买的哪是螃蟹,分明是花钱买个“经历”。
![]()
第一笼:外行的兴奋劲儿
捞上来第一笼,一百一十四斤。
李维刚自己掰着指头一算:多出来十四斤,净赚一千四。
这兴奋劲儿,也只有外行才有。
他压根没算运输、存活率、规格淘汰、市场价这些。
说白了,京东生鲜小哥一句话就给他点透了:
“腿不硬的不要,黄不多的不要。”
这话一出,什么幻想都没了。
螃蟹不是光看分量,还得看品相。
钱是真金白银掏出去的,拉回来的可能是一堆“空壳货”。
![]()
塘主的算盘
塘主说他黑,其实就是会算计。
用行里最贵的法子给你结账,风险全甩给你,多出来的钱装自己兜里。
一笼一万,保底八十斤,不够的他补,超了算你的。
听着挺公平,账一算完,十笼一千零六十二斤,李维刚掏了九万块。
可按市场价走,母蟹在宿迁本地也就六十块一斤。
这一车螃蟹,顶天值个六万出头,硬是让塘主多拿了三万。
关键是塘主心里跟明镜似的。
他知道你不是来做批发的,你是来拍视频赚流量的。
噱头搞这么大,不坑你坑谁?
![]()
慈善混生意,注定栽跟头
李维刚这些年,视频里到处包塘,说是助农。
粉丝看着挺热闹,他自己刚从新疆回来,心肠一软,就跟着人家去收货。
本想着做点好事,结果生意经没念明白。
做慈善有做慈善的道道,做买卖有做买卖的规矩。
这两样一掺和,就容易被人当枪使。
塘主说螃蟹养了两年,日子不容易。
李维刚心一热,合同就签了。
可市场上的买家只认品相和价格,谁管你背后有啥故事?
最后的结果就是:塘主拿着钱高高兴兴过节去了,李维刚一个人站在市场边成了看客。
![]()
有流量≠能赚钱
这事也提了个醒:
有流量,不代表就能把钱挣到手。
流量能帮你把货卖出去,但这货值不值钱,还得内行说了算。
京东小哥那句“八十块一斤都难挣钱”,才是大实话。
做生意不能拿善良当本钱。
这回九万块扔水塘里,换回来一个有流量的故事。
![]()
观众看个乐呵,真正买单的人不多,亏的还是自己。
农产品收购这行水深着呢,外行最容易栽跟头:
缺斤短两、规格混乱、运输损耗……哪一条都能让你赔到底。
网上那些高价收苹果、收西瓜的,最后不都一车货烂手里,赔得干干净净?
套路年年换花样,故事也年年上演。
![]()
会不会有人接盘?
现在就看刘强东那边会不会出手了。
宿迁毕竟是东哥的老家,李维刚又是网红,正好赶上中秋吃大闸蟹。
京东要是把这批货全收了,还能打一张“助农牌”。
就算赔点钱,也能靠流量赚回来。
可要是真按京东的规矩来,李维刚这单生意就算彻底砸手里了。
九万块扔出去,能卖回来六万都算烧高香。
最后还得落个“冤大头”的名声。
![]()
慈善是慈善,生意是生意
老话说得明白:外行下场做生意,就是待宰的羔羊。
这事儿过后,李维刚还敢不敢包塘?
估计还是会。
![]()
只是他得先把这句话想明白了:
慈善是慈善,生意是生意,千万别搅和在一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