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爱 献给家国
76年波澜壮阔
76年风雨征程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
一代代中原儿女怀揣“清澈的爱”
用青春和汗水
打拼出城市更新的蓬勃气象
凝聚起国家发展的磅礴力量
《清澈的爱 献给家国》
今天推出
《银发守屋暖归途郑州志愿者中的“雷锋答卷”》
![]()
![]()
国庆黄金周,郑州火车站迎来客流高峰,南来北往的旅人在此汇聚又分散。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一群平均年龄70岁的银发老人和一座“小红屋”,成为郑州火车站广场上一道特别的的风景,用心温暖了南来北往旅客的回家路。

在郑州火车站西广场上,一个标有“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的红顶房子格外醒目,两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坐在屋内。每当旅客遇到疑难,总能在这个红房子里找到答案。
值班的其中一位老人叫姚淑英,今年74岁,是郑州市“老年雷锋团”的团长,她说:“像问路的情况,我们天天都能遇到,因为我们站点的功能就是解答问事,指个路、喝个水、充个电等等。”

郑州市“老年雷锋团”成立于2013年7月下旬,由40多位铁路离退休职工组成,平均年龄70岁,是全国平均年龄最大的“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团队。
帮人指路,是老年雷锋团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为了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公交信息,志愿者们想出了手绘公交车路线图的法子。由于公交车线路不定时会更新,志愿者们经常带着纸笔到公交站牌前自己抄写,一遍又一遍的修改。

服务对象在变,服务方式也在变。老年雷锋团的志愿者们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导航系统,还有翻译软件。在记者采访中看到,小到提供纸巾、热水、创可贴、帮旅客缝包,大到寄养宠物、代充话费、给行动不便的旅客带路甚至是送回家……只要旅客需要的,“老年雷锋团”都会尽力做到。

旅客杨海燕说:“郑州有这样的雷锋站,这像胖东来一样,我们前就是冲着这个来的,等我老的时候退休,我也会加入的,这份爱我也会传递下去。”
59岁的王国红是团队里的“新生代”,也是唯一的“团二代”——她的母亲曾在服务站服务十余年,行动不便才离岗。2016年退休后,王国红接过母亲的红马甲,加入学雷锋志愿者团队。她一边接过旅客行李箱,在寄存牌上仔细标注姓名与联系方式,一边擦去额头汗珠。手指关节因早年铁路售票工作变形,是落下的职业病,但她搬运行李、弯腰指路,从不喊累。

“旅客的一句‘谢谢’,比啥都金贵。”姚淑英轻轻擦拭着屋中央的雷锋铜像,铜像底座刻着的“奉献”二字被擦得锃亮。
截至目前,这个团队累计帮助旅客找回丢失物品1.2万余件,护送走失老人和儿童回家400多次,义务寄存行李超30万件。一批又一批老人从“新人”变成“前辈”,但小红屋里的热水永远是温的,指路的声音永远是清晰的,帮忙的手永远是温暖的。

这个国庆,当无数人踏上归途或旅程,这座小红屋里的银发志愿者们,正用布满皱纹的手托举起温暖,用不变的坚守,为节日的旅途铺就了最安心的底色。
记者:罗燕、郝宏杰
编辑:郝宏杰
统筹: 马松林、相山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