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会开幕式已吹响了集结号,在一场盛大的开幕式背后,有这么一群默默奉献的“小海豚”——来自广州地区16所高校28个校区的2350名志愿者在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倾情服务,另有600名赛会志愿者驻守各远端集结点,为市民提供咨询指引等服务,保障市民群众在开幕式期间顺畅出行。
在这2950名志愿者中,有81名港澳志愿者。在这场粤港澳三地共同举办的盛会中,他们以“青春合伙人”之姿奋斗在各自的志愿服务岗位上,成为了赛会背后最温暖的光,也展现了湾区青年同心协力、携手共进的精神风貌。
在紧张有序的开幕式综合演练期间,“志愿者之家”成为他们休憩、交流的空间,更是粤港澳三地青年融合互动、共同成长的温馨港湾。服务于十五运会开幕式的“小海豚”们在这里分享故事、交流心得,在服务中结下深厚情谊,共同书写湾区青年的志愿篇章。
![]()
“志愿者之家”一角。 通讯员供图
16所高校特色摊位打造移动“加油站”
走进位于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志愿者之家”,各高校精心布置的特色摊位与照片墙,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里不仅是展示校园文化的平台,更成为促进湾区青年交流的桥梁。
“大家辛苦了,学校为大家特别定制了‘小海豚能量盒’。”暨南大学的摊位前,结束服务的小海豚领取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里面不仅有坚果、巧克力、能量棒等补给零食和舒缓疲劳的护眼贴,更收录了师兄师姐与同伴们的暖心寄语,每件物品都承载着关怀,激励志愿者以更好的状态和饱满的热情为赛事护航。除此之外,还有中医学院定制的特色驱蚊香囊和艺术学院学子设计的“四海同心”主题鼓励挂件。
![]()
“小海豚”领取到了学校定制的能量盒。 通讯员供图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分校则带来了本校的吉祥物周边“红鸟日晷”,希望“小海豚”们能够传承、发扬港科大精神。除此之外,一整面照片墙和“打call”墙也承载了“小海豚”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珍贵回忆和感悟,让志愿者之家更添一抹温馨的本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志愿者带队老师吴怡则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做好志愿者的后勤保障工作,从心理关怀到交通餐饮,让他们在付出之余,也能够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为了让“小海豚”参与服务时没有后顾之忧,学校每3—5天就发放一次激励物资,还在志愿者之家策划了插花、积木、知识问答等16项解压小活动。
![]()
“小海豚”们在志愿者之家休闲放松。 通讯员供图
这不仅仅是一次展示,更是一次“家园”的共建。在这里,志愿者们分享着彼此的校园文化,诉说着共同的志愿记忆,在陌生的赛场旁,找到了熟悉的归属感。
“小海豚”集体生日会齐筑志愿“同心圆”
“小海豚,生日快乐!”10月29日,一场专属于开幕式志愿者的集体生日会温情上演,近400名在10月和11月过生日的“寿星”齐聚志愿者之家,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
活动现场,来自中山大学的志愿者带来了《气势如虹》助威操表演,气氛瞬间被点燃,接下来的歌曲串烧更是让大家乐在其中。8位过生日的“小海豚”登上舞台,分享心声,收获祝福。开幕式志愿服务中心领导为过生日的“小海豚”代表们送上了生日贺卡与纪念礼物。
![]()
“小海豚”集体生日会。 通讯员供图
来自暨南大学的香港籍学生李均泽作为志愿者骨干深度参与策划了这场生日会,负责现场氛围布置和活动主持。“希望‘小海豚’们在志愿者之家能够留下珍贵的回忆。”李均泽表示,“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此刻我们因为志愿服务聚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这是非常宝贵的经历。”
“今天刚好是我20岁生日,第一次和这么多‘小海豚’一起‘庆生’,我觉得氛围特别好。”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韦佳伶激动地说道,“经过这个活动感觉大家变得更像一个集体,志愿者之家好像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在这里大家都是兄弟姐妹。”
“小海豚”思政工作坊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在志愿者之家,还有一个特别的角落——“小海豚思政工作坊”。这里不仅是学习的空间,更是凝聚湾区青年思想的重要平台。
11月4日,来自中山大学的“小海豚”们为大家带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粤语小课堂”。来自广州、香港、澳门三地的“小海豚”同台分享志愿经历和感悟,并现场进行观众引导“粤语教学”。最后,全场合唱粤语经典歌曲《海阔天空》。来自澳门的黄俊瀚同学表示:“歌声响起的时候,我忽然明白这不只是一堂普通的思政课,更是一次三地青年面对面交流的宝贵机会。无论我们来自哪里,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这种感觉真的很温暖。”
![]()
小海豚思政工作坊开展的“小海豚故事会”。 通讯员供图
在广州赛区执委会志愿者部指导下,广州市团校(广州志愿者学院)依托“志愿者之家”打造“小海豚思政工作坊”,组织十五运会开幕式志愿者开展“小海豚故事会”“读书分享会”“志愿初心讲堂”等主题活动,分享志愿故事、坚定志愿初心、传播志愿精神,将志愿服务打造成为“行走的思政课”,充分发挥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打造了大型赛会志愿服务与“大思政课”融合发展的广州创新模式。工作坊以十五运会志愿服务为实践载体,打造“理论研学+场景体验+价值践行”三维课程体系。志愿者们在这里共创课程、共编教材、共讲故事,从“听讲人”成长为“讲述人”,在服务中学习,在分享中成长。同时,还特别注重挖掘粤港澳大湾区元素,鼓励来自港澳的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其中,分享服务心得和对湾区融合发展的感悟。截至目前,“小海豚思政工作坊”已经开展5期,举办35场专题活动,覆盖开幕式志愿者超3800人次。
![]()
小海豚思政工作坊内,“小海豚”们互动交流。 通讯员供图
“志愿者们就地取材,立足广州、立足湾区、立足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志愿服务事件,深入挖掘身边故事,参与团队共创,讲好赛会思政课、传播志愿精神,这是推动我们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价值功能在新时代的独特彰显。”广州市团校团属培训部部长胡国表示,“小海豚思政工作坊”是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和大思政课的生动融合,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新风尚,成为展现中国青年良好精神风貌的重要载体。
在这场湾区青年与赛会的双向奔赴中,每一位志愿者都是城市的“青春合伙人”。他们因责任相聚,因热爱同行,在志愿服务中彼此支撑、共同成长。无论是照片墙上定格的笑脸、生日会上的温暖祝福,还是思政工作坊中的思想碰撞、故事会中的真情流露,都在诠释着一个理念:志愿服务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场青春的集体奔赴,是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共同书写的时代篇章。带着这份温暖与力量,“小海豚”们定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坚定的担当,为十五运会开幕式保驾护航。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叶孜文 通讯员穗团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