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我们需要引进外来人口吗?

0
分享至

  • 作者:观雨者

  • 顾问:谈书

注:最近公众号的推送机制有改变,需要将公众号设为“星标”才能收到推送(点击下方名片-点右上角弹出菜单栏-点“设为星标”即可),谢谢大家的关注。另,自制音频在次条。

第一节·新签证

最近新签证的话题非常受关注,围绕它也产生了很多争议。

那么就让我们从这些争议聊起吧。

根据现在公开的信息,新签证是签发给从境内外知名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领域专业毕业并获得相应学历学位证书(学士学位及以上),或者在上述机构从事相关专业教育、科研工作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

获得该签证后,可在5年内多次往返,单次停留的最长时间为180天。

我们可以看到,该签证的主要目的是引进青年科技人才。

那么外国人拿着这个新签证能在国内干什么呢?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该签证并非工作签,所以理论上并不能就业,只能从事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创业及商务等活动。


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从纸面上看,该签证具备这么几个特点:

  • 有一定门槛,需要本科以上学历或符合要求的工作经历;

  • 不能就业,不会直接冲击就业市场;

  • 有机会吸引更多的资金,因为外国人来参加活动或创业是需要花钱的;

  • 有时间限制,只能5年内多次往返。

综上所述,该签证在理论上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一是促进国际人才交流。

二是方便在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毕业后找工作。

第二点网上提的比较少,它的逻辑是这样的:

新签证的签发对象是“境内外知名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的人才”,所以从国内大学毕业的外国留学生自然也包括在内。

这些留学生毕业后不一定能马上找到工作并申请工作签,那么该签证正好可以给他们一个缓冲期,让他们利用这段时间去找工作。


对于他们来说,这个签证更像是个“实习签证”。

所以如果只从纸面内容看,新签证是对我国现有签证体系的一个补充,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那大家为什么会担心呢?

原因也很简单:现实太复杂了,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钻空子的大聪明。

第二节·人们的担忧

接下来我们看看新签证具体都有哪些争议。

首先,虽然有门槛,但不高。

只要不是老登、有个本科学位就行。甚至连学位都不是必须的,有相关机构的工作经验也可以。


而人才其实是在长期工作中磨练出来的,一个光有文凭的年轻人,只能算是个“人才毛坯”。

即使是文凭本身,也不是很靠谱。

因为如果你来自境外的学校和机构,那你的相关证明自然只能由当地出具,这里面的操作空间就很大了。

要知道在很多落后国家,制造假文凭甚至都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


不过只要执行部门严格审核,或者干脆规避掉一些高风险的国家和学校,这个问题也不是不能克服。

只能说现实中新签证的门槛到底能维持在多高的水平上,完全取决于执行部门的选择。

其次,该签证虽然不能就业,但不代表不能找工作。

持证人在中国停留期间完全可以找工作,找到工作后再申请工作签证就可以。所以它在客观上还是会对就业市场有间接的冲击。


第三,虽然允许停留的时间有限,但5年也不短了。

另外在他们在中国居住的时间内,家属是可以过来探望并长期陪同的(S1字签证)。

而人一多,需要处理的问题和摩擦自然也会变多。

对于这些隐患,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还有一个比较敏感的风险,就是国家安全。

现在世界局势是什么情况大家都明白,国际间的对抗是非常激烈的。各种渗透与反渗透、寄生与反寄生的斗争可以说是此起彼伏。


那么在人员流动的门槛降低后,我们能否防住境外破坏分子的渗透?这就非常考验我们内部的管理能力了。

毕竟科研领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领域。

正是因为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太多,所以人们感到担心是非常正常的。

我相信大多数普通人并不反对国家引进高端人才,但关键他得是真的高端且没有坏心眼。


往粥里加配菜大家没意见,大家担心的是往粥里加老鼠屎甚至定时炸弹。

比如“名震全球”的阿三。


虽然K签并不是一个针对印度人的签证,未来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也未必就是印度人;但奈何三哥的名声太臭,所以一谈到签证相关的话题,大家就会第一时间想到他们。

这群人出现在网络上的时候总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欢乐,但如果出现在我们家门口的话,那就是一个鬼故事了。


现实中的三哥总是能给各国居民打开各种新世界的大门,顺便还在门口留下一坨...

而在新的签证体系中,存在着这么一种理论上可能的操作:

一个三哥进来创业、注册公司,然后再给老家的乡亲们发工作签,让他们全部过来。

于是一群人就拖家带口过来了。

这个场面很让人焦虑。

不过客观的说,这个情况虽然在别的国家出现过,但在我国未必会很严重。

这里面的逻辑是这样的:

落后国家的人往发达国家移民,除非是做贸易,否则他们自身在资源和技术方面肯定不会有什么优势。

他们唯一的优势是工资要求低。

而发达国家的人力成本高,在那里即使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低端工作,其薪资水平也依然对落后国家的移民有很大的吸引力。


但这套逻辑在中国不太行得通。至于为什么,大家看看自己的工资条就明白了。

当然,中国也有高薪职业,但我们讨论的是一个普遍情况。

这个基本面就决定了当下的西方发达国家才是“三哥”们移民的首选。

只不过这些年我国的高速发展可能会让一些地方的老哥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

他们可能会同时高估市场的薪资水平和自己的实际能力,然后过来撞得满头包。


现实的说,只要市场规则是公平的,大多数普通外国人在中国是没有太多发展机会的。

市场太卷了嘛。

但正所谓“量变引起质变”,人数一旦多到一定程度,很多现行的规则就可能会受到冲击。

比如美国,那里的黑哥们如今已经开创出“零元购”这种全新的市场规则了。


所以还是那句话:人们对新签证感到担心是非常正常的。

而这个话题如果往深了聊,就会涉及到一个很根本的问题:

我们是否需要通过引进外来人口的方式来应对人口下跌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问题跟目前的新签证没有直接关系。

但只有搞清楚了这个根本的问题,我们才能把握好“人才引进”这件事的力度和趋势。

第三节·人口下降是问题吗?

在讨论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应对人口下降之前,我们需要先在一个问题上达成共识:

“人口下降”这个事到底需不需要解决?


事实上这是存在争议的。

按照常识,社会财富归根结底是人创造的,所以人口的减少肯定会导致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降低。

于是我们就要想办法补充人口。

但现实中也有一个积极的因素:技术进步。

包括人工智能、工业自动化在内的各种现代生产技术,可以极大的填补由于人员减少而带来的劳动力缺口。

美国靠润人送外卖、我们靠机器人送外卖,这在理论上是完全行得通的。


所以现在社会中就同时存在着两种心态:

一方面担心劳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的工作被包括AI在内的新技术取代。

理论上随着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未必会因为人口的下降而衰退。

因为虽然总人口在下降,但更适应新生产模式的那部分人口可能是上升的。

所以就有观点认为:人口下降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当然,认为人口下降是严重问题的人也不在少数。

不管技术怎么进步,人口下降都肯定会导致消费人群减少,同时还会改变社会的年龄结构,主要的体现就是老龄化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行业会受到冲击,比如说一些幼儿园和学校以后可能就招不到生了。


而且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基石。

人口的减少不仅会影响生产和消费,还会削弱国家的体量和影响力,并加重国内人口分布的不均。

因为如果一个地区人口过少,很多产业就撑不起来,于是就会导致更严重的人口流失、陷入恶性循环。

俄罗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2002年到2022年这20年里,俄罗斯整体人口减少的比例是0.8%,而他们“远东地区”的人口则减少了10.4%。


该国未来还能不能控制住这些地区都是个未知数。

至于说技术进步填补劳动力缺口,现在只能说有这样的趋势,但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还说不好。

所以因人口下降而造成生产力崩塌的风险客观存在。

从这个角度看,人口下降确实是个大问题。

大家可以自己选择同意哪一种观点。

如果你认同人口下降是一个无论如何都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进入下一步的讨论了。

第四节·解决方案

怎么解决人口下降的问题呢?

世界上有一些现成的办法。

第一个办法是国家投入资源鼓励大家多生娃。


人口下降的根源是生育率下降。如果生育率长期低于自然更替生育水平(2.1),人口总数就会下降。

所以鼓励生育是很正常的思路。

只不过国家鼓励生育虽然是好事,但在现实中的效果很有限。

原因也很简单,任何国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除极少数国家外,大多数国家能给到每个人头上的补助并不多。

而是否养育后代是影响一个人几十年生活状态的重大决策,它不太可能被“小恩小惠”左右。


俄罗斯从2007年起就设立了“母亲基金”,二孩以上的家庭可以申请总额超过46万卢布(约合人民币4万元)的补贴。

瑞典的新生儿父母拥有共计480天的带薪产假,且每个月可以领1250克朗(约合人民币950元)的补助,一直到小孩16岁。另外在请假照顾生病的子女时,还能从社保机构获得补贴。

这两个国家的生育鼓励政策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比较慷慨的了,然而依旧无法改变他们生育率下跌的大趋势。


(数据来源:快易数据)

扭转生育率趋势确实很难,这是因为造成生育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个人创造的财富数量增加,这也意味着个人的时间精力变得更加值钱。

在现代社会,如果你把时间精力用在工作中,可以挣到很多钱;用在娱乐中,可以享受到很多乐子。


反过来说,如果你把时间精力用在养育后代中,那就等于少赚了很多钱或少享受了很多乐子。

虽然养育后代也有收益,但这个收益在现代社会中的回报周期很长,且充满不确定性。

最终因为号没练好,不仅没有收益反而还被啃老的情况也不少见。

很多人怀念农业时代的高生育率,但那个时候的情况是:

大人的时间精力是“闲着也是闲着”,养娃的成本是添双筷子,收益是3岁开始就能下地干活。


和现在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另外现代社会是典型的原子化社会。个人的生活和发展并不依赖家族,而是依赖自己的努力和社会的保障体系。

所以现代社会不存在农业社会那种“如果后代数量不足会连自家田地都保不住”的情况。

说白了,对于现代人而言,养育后代这个事成本高且不是刚需。

虽然喜欢孩子的朋友不会在意这些问题,但现实中肯定也会有很多人觉得不划算。


如果我们查一下数据就会发现:

生育率下降并不是少数国家的问题,而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连印度、阿联酋之类的的地方,生育率也是下降的。


(数据来源:快易数据)

由于生育率死活提不上来,所以很多国家在人口问题上还会采用第二个办法:直接引进劳动力。

这个办法很直接,既然我这里没人了那我就从外面拉人。

该情况在西方发达国家非常普遍:

美国一堆墨西哥人、德国一堆土耳其人、法国一堆非洲人、哪哪都是印度人......


单纯从理论上看,落后地区的人向发达地区移动是合理的,资源优化配置嘛。

但问题在于:

这个世界并不是一个天下大同的状态。

国际间的移民并不像一个国家内部的“农村居民进城”那么简单。

因为各国国民的文化、信仰和道德标准都存在巨大的差异。

而一个社会的稳定又是建立在所有社会成员的共识的基础上的。

所以大量外来移民的涌入和繁衍,会对原社会的稳定结构造成冲击。西方国家这些年的移民乱象已经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别看那些西方国家现在整天拿我们来说事,搞得好像我们是多大的威胁一样,其实真正对他们威胁最大的,就是他们自己引进的大量移民。

在长期的“饮鸩止渴”式的移民操作下,说不定哪天西方文明就自己走向消亡了。


而这正是我们现在主要担心的趋势。

接下来就剩下第三个办法:硬撑。

最典型的就是日本。

虽然他们很早就进入了严重的老龄化社会,但依然严格控制移民。

结果该国现在65岁以上老人占人口的比例接近30%;2024年有51%的企业因人手不足陷入经营困境;养老金系统已经是2.1名劳动者供养1名老人,压力山大。


近期终于扛不住了。

日本官方今年宣布要在未来5年内和印度实现50万人次的交流往来,其中包括引进5万印度“技术人才”。


然后日本人就怒了,网上的段子也火了。正如上文所说,三哥的名声太臭。


各国的处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现实:

解决人口问题的办法不是没有,但代价极大。

“你好我好大家好”是不可能的,现实是如果不想支付这个代价,那就只能考虑支付那个代价。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不是普通的资源。

人是有思想的,是共识和文化的载体。

所以人口问题不是单纯的加加减减那么简单。


引进人口不是不可以,但前提是大家有接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如果没有这个前提,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陷入丛林法则的状态中。

所以引进人口需要有一个前置步骤:教化。

当然,如果你的文化强大到能让对方自觉进行自我教化也可以。

然而当今世界的主流模式就是把人口当普通资源看待:拿来就用、为了引进而引进、完全不考虑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契合度。

结果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一团糟。

结 语

说到对外开放,我们往往会想起我们在历史上的那个辉煌时代:盛唐。


那个时候确实有很多外国人来我们这里讨生活,我们也赞赏那个时代的开放与自信。

但盛唐之所以是盛唐,是因为它处在居高临下的位置上。

只有夷人迁就大唐,没有大唐迁就夷人。

这个逻辑如果反过来,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普通人能够接受外国移民的前提,是自己的地位不低于外国人。

这个标准已经很低了。

如果外国人随便出点事就大惊小怪,那人们当然不放心让太多外国人进来。

实在是伺候不起。

所以真正阻碍开放的,恰恰是现在依然流行的“迎合外宾”的心态。


另外,中华文明非常强调文化的认同。

从这个角度来说,所有想来中国长期发展的外国人,都应该学会中文、熟读《论语》、了解中国历史、认可中国价值观...

也就是上文所说的“教化”。

而只有当我们全社会上上下下都认同“所有来中国的外国人都应该自觉融入中华文化、接受中华思想”的时候,才能说我们已经有足够的自信去迎接大规模的开放。

最后还是那句话:

只有夷人迁就大唐,没有大唐迁就夷人。

全文完

欢迎大家添加我的个人微信guanyuzhe03,这样可以和我保持联络和催更。我也会定期在朋友圈分享一些资讯。因为添加的人过多,有时候可能会添加失败,如果是这样的话,等一段时间再重新添加即可。

欢迎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加入知识星球,加入星球后不仅可以咨询各种问题,还可以浏览之前的精彩问答,以及加入观雨的讨论群(终身制),加入方式详见星球置顶帖。

本文无表情包版本放在小号上,欢迎大家前去浏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星座女神日运1121| 双鱼自带光环,狮子思维混乱

星座女神日运1121| 双鱼自带光环,狮子思维混乱

准了APP创始人莫小奇
2025-11-20 21:17:01
人过五十我才发现:对儿女再怎么一视同仁,女儿都是最吃亏的

人过五十我才发现:对儿女再怎么一视同仁,女儿都是最吃亏的

小马达情感故事
2025-11-19 18:45:03
高市挑衅后果再现,中方暂缓日本进口影片上映,不纠错就是这结果

高市挑衅后果再现,中方暂缓日本进口影片上映,不纠错就是这结果

谭浩俊
2025-11-18 09:19:37
若不是日媒披露,我都不敢相信,中国真的强大到了如此地步

若不是日媒披露,我都不敢相信,中国真的强大到了如此地步

全金猫眼
2025-10-31 22:10:03
程序员攒8000枚比特币,被女友当垃圾扔了,事后发现价值51亿……

程序员攒8000枚比特币,被女友当垃圾扔了,事后发现价值51亿……

华人星光
2025-11-04 12:02:28
李书福被坑惨了!14亿投资极星5个月亏一半,到底栽在哪?

李书福被坑惨了!14亿投资极星5个月亏一半,到底栽在哪?

雷科技
2025-11-18 12:52:04
杨晨晨写真美炸天,魂儿都被勾走啦!

杨晨晨写真美炸天,魂儿都被勾走啦!

一抹暖阳
2025-10-18 11:21:22
普通人千万别幻想在股市赚钱,因为你根本赚不到

普通人千万别幻想在股市赚钱,因为你根本赚不到

流苏晚晴
2025-11-12 19:00:28
佳木斯市委书记丛丽已任黑龙江省政府党组成员

佳木斯市委书记丛丽已任黑龙江省政府党组成员

澎湃新闻
2025-11-20 17:58:26
“建议拆完快递的纸箱立马扔掉”火上热搜,网友:再也不敢囤了

“建议拆完快递的纸箱立马扔掉”火上热搜,网友:再也不敢囤了

中国日报
2025-11-17 20:04:09
她因生不出儿子被软禁16年,31岁再嫁19岁小鲜肉,连生5个儿子!

她因生不出儿子被软禁16年,31岁再嫁19岁小鲜肉,连生5个儿子!

百态人间
2025-10-16 15:38:43
“倒闭潮”来了,曾经比车还贵的机械停车位,如今甩卖都无人问津

“倒闭潮”来了,曾经比车还贵的机械停车位,如今甩卖都无人问津

毒sir财经
2025-09-05 23:14:58
罗志松任上海援克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此前为上海市商务委总经济师

罗志松任上海援克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此前为上海市商务委总经济师

上观新闻
2025-11-20 04:17:05
成都一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被查

成都一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被查

鲁中晨报
2025-11-20 18:13:10
南京老板到安徽滁州投资遭遇离奇官司 6000多万元资产被直接间接查封3年致企业陷入困境

南京老板到安徽滁州投资遭遇离奇官司 6000多万元资产被直接间接查封3年致企业陷入困境

极目新闻
2025-11-19 18:57:41
红军城补给线遭切断,俄军十万大军陷绝境

红军城补给线遭切断,俄军十万大军陷绝境

世界探索者探索
2025-11-20 17:35:42
文化工作者要有文化:《澎湖海战》用“东宁”指代明郑,是否妥当

文化工作者要有文化:《澎湖海战》用“东宁”指代明郑,是否妥当

黄娜老师
2025-11-16 11:24:31
曾琦医生的事还没过去,又来个劲爆的!

曾琦医生的事还没过去,又来个劲爆的!

诗意世界
2025-11-11 10:42:51
资治通鉴:一定要有胡说八道的能力,没有背景又不会吹牛很难成功

资治通鉴:一定要有胡说八道的能力,没有背景又不会吹牛很难成功

李舟
2025-11-15 17:43:02
给《唐朝诡事录3》演技最好的演员排个名,杨志刚第3,岳丽娜第6

给《唐朝诡事录3》演技最好的演员排个名,杨志刚第3,岳丽娜第6

追星顶流大姑娘
2025-11-19 10:26:50
2025-11-21 03:12:49
观雨大神经 incentive-icons
观雨大神经
探索现实世界的真实逻辑
39文章数 17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山东和内蒙高考差距有多大

头条要闻

日本政府被判赔偿39亿日元

头条要闻

日本政府被判赔偿39亿日元

体育要闻

Faker,何以成为Faker

娱乐要闻

胡彦斌的每一任都是大美女

财经要闻

揭秘三体公司原CEO许垚投毒杀人案始末

科技要闻

马云发话了:冲第一

汽车要闻

AI驱动内容营销新纪元 2026网易年度新车总评榜揭晓

态度原创

教育
游戏
时尚
家居
本地

教育要闻

2020年吉林省国家励志奖学金发放时间

《闪避刺客》DLC“离奇的一天”G-STAR试玩报告:爽"/> 主站 商城 论坛 自运营 登录 注册 《闪避刺客》DLC“离奇的一天”G-STAR试玩报...

全球颜值最高女孩集体掀桌,网友:太爽了

家居要闻

黑白极简 慵懒通透空间

本地新闻

卖力整活儿的大湾鸡,靠疯癫成了新顶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