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到广西的桉树,不少网友都忍不住吐槽:“此桉非彼桉!这桉树怎么和我以前认识的不一样?”
确实,如今的桉树不仅外观大变样,生长速度更是快到让人难以置信。很多人不禁疑惑:到底是树种变异了,还是背后有什么技术推动?
![]()
其实,桉树本身并没有变,它依然有着庞大家族的一大类树,依然有着800多个品种,近200个亚种、变种。
真正改变格局的,是那些经过科学选育的杂交品种。就像杂交水稻一样,桉树杂交技术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绿色革命”,彻底改变了广西乃至中国桉树的发展路径。
![]()
我国1890年引入桉树,先后引入桉树品种300多种,我们比较常见的有柠檬桉、窿缘桉、大叶桉、细叶桉、野桉、邓恩桉、蓝桉、柳桉等。显然,我们过去所熟悉的,那只是桉树家族的冰山一角。
解放之后,我国率先在雷州半岛开展桉树的规模化种植,开始了桉树的引种、栽培研究,也启动了柠檬桉、窿缘桉的选育,并进行了柳桉与窿缘桉人工杂交育种,但由于引入的品种较少,种质资源缺乏,多以种子繁殖为主,且没有经过选优选育,因此桉树生长较为缓慢,6年生桉树平均年生长量仅为0.4立方米/亩,平均蓄积量约为2-3立方米/亩,并没有形成“气候”。
![]()
上世纪80年代,中澳合作的东门桉树项目“横空出世”,我国开启了有计划、有规模地引进桉树。
东门项目分别从澳大利亚、印尼、南非、巴西等8个国家,先后引进了174个不同的桉树树种和种源,重点选择38个树种和88个种源进行了详细的试验,并对其进行了1294个组合的种间和种内人工授粉杂交试验,开筛选出适合我国生长的尾叶桉、巨桉、大花序桉、赤桉、圆角桉等优良种源52个。
在东门项目的积极推动下,广西建立了135个树种(种源)的桉树树木园和600多个优良无性系基因库,选育出尾巨桉等桉树优良无性系148个,找到了适合南方区域适宜种植的品种、品系。
这一革命性的突破,不仅标志着桉树杂交育种技术的巨大进步,更为南方速生丰林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解决方案。
![]()
你可能会问,杂交桉树品种相比传统桉树品种究竟有何不同?
简单来说,杂交桉树品种利用了不同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将父母本通过人工杂交,形成不同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筛选,从而获得具有父母本优良性状、且不带有父母本中不良性状的新品种。
这些经过选优选育的新品种,往往具有更高的产量、更强的抗逆性以及更好的适应性,从而在有限的林地上实现了木材产量的最大化。
比如,以尾叶桉为母本、巨桉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了全新的品种尾巨桉,而大名鼎鼎的DH32-29、DH32-28、DH32-26就是尾巨桉其中的一个品系。它们同时兼具父母本的优良特性,植后一年即可成林,干形通直,林相整齐,平均生长量每年达到2.5立方米/亩以上,木材产量增加6倍以上。
![]()
与传统树种相比,桉树杂交品种的优势尤为明显。如本土树种松树成熟的采伐年龄在25年以上,杉木也在20年以上,而桉树仅需6-8年、不超过10年就可以采伐利用。
都说“百年树人,十年树木”,松树做不到,杉木也做不到,而桉树却轻轻松松就能实现!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
作为短期工业用材原料,桉树杂交品种适应性强、生长快速、轮伐期短、病虫害少,木材被广泛用于造纸和人造板等领域,拥有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据统计,杂交品种的种植面积已占全国桉树总面积的80%以上,在广西地区占比更是高达98%,而且成功推广到了越南、印尼、老挝等东盟国家,还登上安哥拉、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大陆。
这场由桉树杂交品种引发的绿色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木材产量,还有效缓解了全球供给压力。
![]()
桉树杂交品种的成功,并非偶然,更不是一蹴而就。
在它们的背后,是无数次的汗湿衣衫,是无数次的试验失败;在它们的背后,是人类科技的力量,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