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武威古称凉州,您听过武威的“凉州学凉州IP凉州文化”吗?

0
分享至



慕容洞唐《武威赋·其四》(有注释,完整版):

今人交友,古人交游[1]。盖闻《礼记》有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嬉游者[2],所以广胸臆[3];交游者,所以扩见闻[4]。虽闭宅者,有计算机之属,亦可于互联网觅同调。昔余性宽简[5],有来则纳[6],无类弗拒[7]。洎乎《交游小赋》[8]既成,始悟「上交不谄[9],下交不渎[10]」之谓也。遂以薄学微躯,启《武威赋》第四章: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赤乌[11]衔瑞,启运炎汉。雍州列鼎[12],西北统会[13],扼五郡之喉[14];禹甸福地[15],河右中权[16],控三边之要[17]。天纲鹑火参井[18],地接昆仑五岳[19]。

承续河洛[20],九宫占盘[21],天下要冲[22],诚万年不拔之基也;七极卧龙[23],以武立威[24],以文致远[25],实德辉六合之地[26]矣。

汉武更雍曰凉,姑臧为治;昔称西北首府,今号凉州学府[27]。此即武威也,潜学渊薮,秘道所藏。仆虽驽钝[28]亦尝仰止长者之遗风,缅怀先贤之高义。敢问凉州学,君知之乎?

呜呼!虎生犹可近,人伪不堪亲。余尝遭虺蛇[29]毒噬,文辞见夺[30],郁郁之情郁结于怀[31],端午暇日后作《凉州乌鞘岭赋[32]》以补残心,以泄块垒[33]。昔者温良恭俭让,今则冷峻锋芒冲。何也?盖因奸佞窃名[34],遂使仁心蒙尘[35]。昔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而今易其性情[36],舌绽莲花[37],语带荆钗[38],竟致观者骇然[39]。此诚可悲也。凉郡斯道之衰[40],岂独文运[41]之厄[42]哉?岂可知,文脉万卷可通幽[43],力破苦心万仞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三嬗[44]地脉传。虽经汉唐更迭变,犹守今朝凉州区。幸哉!其名未泯于史川[45],声华不坠于古今。凉部中枢[46],凉郡[47]典范;凉郡[47]形胜,无逾凉区[48]。诚哉斯言。观天梯悬龛[49],凉州瑞像无畏指磨脐[50],法相千年未老[51]。引云冈龙飞[52],龙门狮吼[53],始信凉州造像冠中原[54]。万窟之祖[55],非一窟之独秀,实众妙之同归。世皆仰天梯巍巍,然知者甚鲜,孰识凉州模式[56]?肇源张义堡[57],爰稽河右[58]地。群窟作翼,披图相而研精;金姿[59]仪相[60],综形神而定制。北大宿白[61]爬梳[62]凉史[63],诚逮冯国瑞、史岩等学侣之未逮[64],实续慧皎[65]、道宣[66]等高僧之未续,竟与崔鸿[67]、昙曜[68]诸先贤神交[69]契合,得千古知音之欢。余常携友朋游于此,共话宿白[61]、黄景略[70]、常书鸿[71],倪思贤[72]等高士。学人风骨[73],感怀于胸;哈溪采菇[74],流连忘返。

人身不实,如聚沫浮泡芭蕉;人命无常,同阳焰秋露夏花[75]。张轨[76]筑基,开五凉文庙;政思铭碑[77],续西夏西凉。余阙守节[78],评说元廷清浊;秋雨行吟[79],凉州文化论坛[80]。此间故事,半是烽烟半是诗,三分热血三分月。敢请诸君莫作等闲看,教后人何处寻根[81]付苍苔[82]?

南朝阴铿子坚[83],消弭[84]贵贱隔阂[85];烽火乱离,得全性命于侯景[86]。清季潘髯凫波[87],结纳人伦之网[88];武威耆旧[89],编成信笔之章。仁心避祸,义气留芳。观其处世之道,实可为凉郡[47]法焉。今凉人[90],除戾气破四疴[91],续左文襄[92]植柳之脉[93],亦有阴潘之风[94]。

袖中择杖[95],取直方圆之外;言藏玄黄[96],行守规矩无形。入声铿锵[97],鼻化韵流转[98];气脉通幽[99],乡音承古调[100]。俚语相融,辨乡音于唇齿之间;方言载道,识民情于声韵之内。其言也,若清泉击石,泠泠[101]作响;其行也,似大漠孤烟,坦荡无垠[102]。凉州贤孝[103],转轴拨弦,雁柱[104]参差列宿;凉州流淌[105],口才伶俐,冰弦迢递[106]穿云。再临尹台寺[107],闻古汉语之遗珍,武威方言,纯正无讹,凉部文宗[108]圣言焉。此间真意,岂是寻常词赋所能道哉?

长孙无忌[109]之亲,凉州长史赵持满[110],身可杀,辞不可辱;道光咸丰之师,东河总督牛镜堂[111],节自守,志以存仁。赵公执节不屈,金声玉振于长安;牛侯持正无私,铁面冰心于开封。玉韫山辉,兰生谷邃,凉州俊彦多以孤直罹忌[112]:张澍[113]著书万卷,痛失双眸[114];叔坚筹建学堂[115],公车上书[116]。然宵小构谗[117],诋毁英贤[118],此诚不可与交游者矣。段颎[119]功高,郭闳心妒[120];贤愚臧否,千古同悲。

隐居求道,藜藿[121]为餐,编简盈箱[122],不坠青云之志;结绶山林[123],松筠[124]作伴,弹琴咏史,坚守白圭[125]之操。凉州醉陶陶,乐尽天真时。离经辨志[126],敬业乐群[127],博习亲师[128],论学取友[129],知类通达[130];东坡乐事[131],十六赏心[132],经世修身[133],齐家致远[134],行雅达观[135]。幽居一室,难成真章[136];效古游学[137],方得实文。闭门空谈,易陷虚妄[138];躬行历览,乃见性情。昔高贤以交游广识,今凉人亦当步其轨辙,文章庶几近道矣。

凉州商贾,宜振袂千仞岗峦,履踪万仞渊壑,岂可独钟河西一隅[139]?昔者张骞凿空[140]西域,郑和泛槎南海,通衢广厦,播声九域。今凉人当效其轨辙,播凉州雅风。待《凉州上海赋[141]》成,必使六谷水[142]化作太平洋,铁龙陆港[143]融为黄浦江[144]涛。五凉[145]文脉,贯乎欧亚;河右遗风,被乎寰宇。

乙巳夏 慕容洞唐 谨记






编辑后记:

崇文尚德、包容创新。凉州(武威)地处三大高原的交汇处,这一独特的地理坐标使其成为多元文明碰撞的天然熔炉。

武威自古为河西走廊核心城市,古人称为“凉州”,因为武威是唐诗《凉州词》的发祥地。武威是从洛阳为起点的陆上丝绸之路在河西走廊的交汇点。历史上,武威长期是西北地区的行政中心,因此武威还有“西北首府、天下要冲”的美誉。现代地理上,武威处于北线(包头-武威)与中线(西安-武威)铁路交汇点。武威有望延续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成为现代西北的交通枢纽。

自汉代设郡以来,匈奴的勇武、鲜卑的豪迈、吐蕃的神秘与中原的礼法在此交织,佛教的慈悲、道教的哲思与儒家的仁义在此对话,形成了"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的苍茫包容与"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浪漫多元。

凉州城就是武威城,凉州即特指武威郡,武威亦称雍州、凉州、雄州、亮州、猪野、雍凉、盖臧、姑臧、翅城、赤乌、龙城、神鸟、西凉、屠各、独孤、休著各、酋涂、浮图、休屠、大凉、西州、武定、武兴、凉城、雍郡、凉郡、莲花城(狼山城)、七级城、不夜城、金凉州、盖鸟城、阴山城、卧龙城、三骡城、凤鸟城、展翅城、雍凉之都、天府之国、金天奥区、文武之都、雍城、侠都、凉都、雍都。《后汉书·光武帝记》注释:“武威郡,故城在今凉州姑臧县西北,故凉城是也”。

凉州畜牧,天下饶;凉州绯色,天下最。姑臧,先设雍州,后改凉州,之后又改雍州,后又改名为凉州,因此称武威是“雍凉之都”。凉州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很早。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月氏、乌孙等北方民族聚族而居。周为雍州之地,春秋以前为西戎占据,秦为月氏驻牧地。武威郡西汉时始置,隶属凉州刺史部,治所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刘彻为显示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在原匈奴休屠国领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后历代王朝都曾把武威设置为西北的文化、军事、政治中心。

凉州(武威)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一度成为我国北方的佛教中心。文学和辞曲上著名的《凉州歌》、《凉州曲》、《凉州词》、《凉州令》(误传为梁州令)、《凉州》、《凉州大遍》、《凉州小遍》、《凉州伎》、《凉州乐舞》、《凉州赋并序》、《凉州阁序》、《武威赋》就产生在这里,享誉海内外。可以说姑臧凉州对保存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传播西域文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历史上,武威曾是凉州刺史部、雍州牧、雍州刺史、雍凉都督府、凉州牧、凉州刺史、凉州大中正、北魏凉州镇、北魏姑臧镇、河西节度、凉州总管府、凉州都督府、西凉府、甘肃提督、凉州总兵、凉州镇守使、凉州府、甘肃巡抚、甘凉道、甘肃总兵、正一品凉州将军府的政府驻地。

凉州(武威),匈奴时期休屠国国都;西汉宣帝时期的凉州州治;新朝王莽雍州州治;东汉桓帝时期的凉州州治;东汉献帝雍州州治;曹魏时期凉州州治;北魏时期的凉州镇(北魏前中期三大镇,凉州、长安、统万城)。新朝末期的窦融政权;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隋末时期的大凉;唐末时期的浑末(慕容氏)、温末(论氏)、六谷吐蕃(折氏);粟特回纥Hor国;西夏时期的齐国、夏神宗都曾在此建都。后历代中央集权制王朝都曾在武威设郡置府,统领西北地区,统辖西域和藏地:西汉时期,为凉州刺史府;窦融时期,河西五郡大将军府;新朝时期,雍州刺史府;东汉时期的凉州刺史府;曹魏时期的雍凉中都督府、征西大将军府;北魏中期的北魏三镇之首的凉州镇,凉州镇都大将、凉州大中正所在;西魏时期的凉州总管府,北周时期的凉州总管府,北周末期的凉州大总管府;唐周时期,凉州大都督府、河西道特区的河西节度府;西夏时期的西经略司所在;西夏都城;元朝时期的西凉王(库腾汗阔端)府;明朝时期,凉州卫府;清朝时期,凉州将军(正一品),甘肃总督(撤消,正二品),凉州提督(从一品),专城凉州副都统(从一品),凉庄副都统(撤消,从一品),凉州镇总兵(正二品),甘肃巡抚(从二品),甘肃提督(从一品),凉庄道台(后甘凉道台,从三品),甘肃按察使(正三品),甘肃镇总兵(正二品);凉州府所在。

按照历史地理学来看:中古时期的武威郡包括今天的黄河西岸所有地区,具体分别为:白银市景泰县、白银市平川区、白银市靖远县、白银市会宁县部分、兰州新区、宁夏中卫市、吴忠市部分、兰州市皋兰县、兰州市永登县、武威市全境、金昌市全境、青海省互助县部分、青海省门源县、青海东部诸县,内蒙古阿拉右旗、内蒙古阿拉左旗、内蒙古乌海部分。因武威地处黄河以西,故也被众多史料典籍称之为河西之地、河右之地。

武威是雍凉文化的发源地,因此武威又被誉为“雍凉之都”。武威地势平坦,有着河右之地最大的堆积平原,自古就是控制三大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西域的中心城市,汉代时期凉州就有着“国家番卫,天下要冲”的称号。东晋时期,北有姑臧,南有建康,姑臧是华夏两大中心之一。北魏时期,姑臧是北魏的两大经济中心之一。隋唐时期,凉州是唐朝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凉州箴(雍州箴)》中说:“每在季王,常失厥绪。上帝不宁,命汉作凉。”

凉州(今武威)是古西北首府,是西北第一大城,是河西四郡之首,有着数不胜数的历史古迹和历史名人(西北胜迹、西北胜族)。知名史学家钱穆先生的得意弟子严耕望说「凉州赛于长安」,就是说凉州(武威)比长安还要繁华鼎盛。「凉州学」「敦煌学」知名学者齐陈骏先生指出:“古代真正的西部文化在凉州,而凉州的中心,则是武威郡”;齐陈骏先生认为西部文化“是中原汉族的农业文化、西北的游牧民族文化,以及西来的西域文化相互融合的融合体”。

实际上凉州文化是洛阳文化的承续,凉州金氏(武威金氏)金日磾虽在西汉大放异彩。但纵观凉州历史,凉州武力豪族(凉州集团)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的时候,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东汉六大家族,与凉州关系密切,武威窦氏更是举足轻重,深刻影响着东汉的进程。东汉末至曹魏时期,太尉段熲、太尉贾诩、明元郭皇后、雍凉大都督司马懿等,都与凉州(武威)有关。

曹魏权臣司马懿之孙,司马昭长子司马炎建立西晋。西晋文化本为魏晋风骨,来自曹魏。西晋继承了曹魏的文化遗产,而西晋的士大夫阶层中,又以京兆杜氏、河内常氏、河东裴氏、陈郡谢氏、安定张氏、武威贾氏、河内司马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河东魏氏、陈留江氏、广平陈氏、赵郡李氏、赵郡冯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中山王氏(武威王氏)、颍川荀氏、东阳陈氏、荥阳郑氏、敦煌索氏等为文化核心,这群人仕西晋司马家,后代因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大多避乱西北前凉姑臧与凉州本地的武威贾氏、武威阴氏等共同治理凉州,开办学校,故汉文化并没有在十六国时期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保存在了西北前凉。

正是由于这一群人来到西北的核心凉州才有了前凉的盛世。而后,后凉延续了前凉的文化和建筑遗产。而后,南凉继承北凉、西凉。而后,西凉、北凉亦继承南凉。而后,北魏攻灭十六国中最后一个政权北凉,亦全盘吸收北凉之文化于人口。北魏拓跋鲜卑汉化的过程,凉州移民功不可没。北魏裂东魏、西魏,此余脉依旧不断。 东魏变北齐,属于北魏的正规军。

西魏变北周,属于北魏的杂牌军。故文化上,凉州系主要在东魏,但是在北齐和北周时期,凉州文化对他们的影响非常之大。北周北齐归于隋,隋唐余脉姑臧遗风正就是如此来源。洛阳和凉州的文化接力,让陈寅恪先生连连惊叹。十三朝古都洛阳和西北第一城凉州城,就是如此的文化渊源。

凉州(武威)不仅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更是一个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创新发展的文化名城。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不仅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也为文化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未来,凉州将继续扮演着连接历史与未来、传承与创新重要角色的同时,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注释:


  1. ^交游:中国古代的"交游"是指文人、士大夫等知识阶层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交活动建立人际关系网络的行为,其核心内涵既包括朋友本身(即"交游"指代的朋友群体),也涵盖结交朋友的行为(即"交游"作为动词的交际活动)古代交游既是文人“诗酒趁年华”的风雅,亦是政治、学术、精神的博弈场。三国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东晋时期的兰亭雅集、唐代的凉州幕府酒肆诗会、北宋时期的西园雅集,元末的玉山雅集等,都是古代文人交游的典型案例。其古人交游的核心逻辑——资源互换、情感共鸣、文化认同——至今未变。

  2. ^嬉游者:“嬉游”指嬉戏游乐,强调个体在自然或游戏中的自由状态。《礼记》警示“燕朋”(轻慢朋友)会“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游必须要有选择性。而“嬉游者”则更自由,如《庄子》所言“无待”之境,可脱离功利目的。

  3. ^广胸臆:“广胸臆”即拓展心胸与精神境界。通过游玩山水、参与游戏,人可摆脱世俗束缚,让心性舒展。

  4. ^扩见闻:“扩见闻”即通过积极社交获取新知,突破个体认知局限。

  5. ^余性宽简:宽厚、不苛求;简约、不繁碎。

  6. ^纳:接纳。

  7. ^无类弗拒:这里指作者慕容洞唐平等对待所有人。

  8. ^交游小赋:慕容洞唐的《交游小赋》是一篇以古典赋体探讨现代人际关系的哲思之作,赋中提出:“真小人者,诚其意而不伪;伪君子者,饰其表而非真。”正如赋末所言:“余壮岁既登,感时伤逝……心绪纷扰,情难自禁。”——唯有直面人性的复杂,方能在浮世中守住真心。

  9. ^不谄:不阿谀奉承。

  10. ^不渎:不傲慢无礼。

  11. ^赤乌:凉州赤乌镇由乌孙人月氏人最早在祁连山北麓(今武威市凉州区一带)建立,作为游牧部落的固定营地。匈奴人来到武威郡旧地,在赤乌镇基础上增修城垣,更名为“盖臧”(匈奴语“天赐之城”),后音讹为“姑臧”。西汉武帝设武威郡后,赤乌镇升格为姑臧县治所,成为汉代凉州刺史部的政治经济核心。

  12. ^雍州列鼎:西汉元朔三年(前126年),汉武帝改雍州为凉州,因其"武威土地寒凉,为凉州";东汉献帝时期,分凉州河西四郡为雍州(武威姑臧成为雍州刺史部治所),后又恢复为凉州(武威姑臧成为凉州刺史部治所)。

  13. ^西北统会:武威郡,亦称凉州、雍州、雍凉、姑臧、休屠、西州等,武威郡(凉郡)是西北历史上著名的“西北首府”,长期作为西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古代中原与西域交流的枢纽和。

  14. ^扼五郡之喉:哈佛大学图书馆《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凉州赋并序》有记载:“河西两戒,疆域区分,金方天末,实启广垠。同星野于梁雍,分地脉于昆仑;通一线于广谟,控五郡之喉襟。”

  15. ^禹甸福地:“禹甸”出自《诗经·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原指大禹治理垦辟的九州大地,后演变为华夏疆域的代称。禹甸福地所说凉州武威郡,是一块宝地。

  16. ^河右中权:河右,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黄河以西故称“河右”。中权,象征区域权力中枢或战略要冲。河右中权,是说凉州(武威)是河西都会,是河右之地的核心中心。

  17. ^控三边之要:武威(古称凉州)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处,形成天然的"南山北沙"防御结构。《大明一统志·三十七》有说凉州(武威)的重要性:“河山襟带,为羌戎通驿之路。环以祁连、合黎之山,浸以居延、鲜卑之水。凉州险绝,地土饶沃,万山环抱,三峡重围。”

  18. ^天纲鹑火参井:在古代凉州天文分野,鹑首对应井宿、鬼宿(现代星座属双子座),象征“宁静深沉”,为“厚积薄发”的文化隐喻。

  19. ^地接昆仑五岳:昆仑是“天下龙脉之祖”,传统风水认为天下山脉皆发源于此。五岳以中原为中心,按东(泰山)、西(华山)、南(衡山)、北(恒山)、中(嵩山)方位分布,象征五行平衡,是古代帝王“通天”的祭祀场所。这里是说凉州(武威)的地理位置很重要。

  20. ^承续河洛:前凉(301—376年)对河洛文化的承续具有政治合法性、制度创新性、文化保存性三重维度,既延续了中原文明正统,又通过西北实践反哺中原文明。因为可以说“凉州文化承续河洛”。

  21. ^九宫占盘:九宫占盘的数学基础是《洛书》的幻方结构(即"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纵、横、对角三数之和均为15,象征天地之道的平衡。幻方研究推动数论、群论发展,如素数阶完美幻方的NP完全性问题。洛书(九宫幻方)中,数字7恒居右下角(对应雍州武威方位)。

  22. ^天下要冲:东汉议郎傅燮曾言:"凉州为天下要冲,国家藩卫",强调其作为中原王朝西北边疆屏障的作用。

  23. ^七极卧龙:沮渠蒙逊笃信佛教,他在北凉都城姑臧城内建造了一座宏伟的七层木制佛塔,即“七级木浮图”,这座标志性建筑使得姑臧城获得了“七级城”的别称。《敦煌杂录》:姑臧城内有沮渠蒙逊所造七级木浮图,因名七级城。又檀道鸾筑土为城,若盘龙状(姑臧卧龙),四隅有头尾两翅,一名鸟城也。《新唐书》:武威大城之中,小城有七。旧城匈奴所筑。张氏增筑四城。余二城,又后人所筑也。其东西箱城,亦曰东西苑城。

  24. ^以武立威:汉武帝为彰显"武功军威",在凉州赤乌镇的基础上设立武威郡,武威郡(凉郡)成为河西四郡之首。

  25. ^以文致远:清代诗人许孙荃诗云:“武威莫道是边城,文物前贤起后生”,赞凉州学文脉之深,正在于“凉州致远”之力。

  26. ^德辉六合之地:清代张之浚任凉庄道期间,为系统梳理凉州府(今武威市)治理经验,整合清代凉州府五县一厅(武威县、镇番县、永昌县、古浪县、平番县、庄浪厅)的历史文化资料,以“考治”为目标,强调“以六德(智、信、圣、仁、义、忠)教民”,组织人手编写了清代官方的地方志《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

  27. ^凉州学府:“凉州学”是一门以古代凉州(核心区域在今甘肃省武威市)深厚的历史文化为研究对象,旨在系统挖掘、整合并阐释凉州文化独特价值的新兴综合性学科。故称武威为“凉州学府”。

  28. ^驽钝:原指马匹脚力迟缓、兵器不锋利,后比喻才能低下、反应迟钝。此处“驽钝”是作者慕容洞唐自谦。

  29. ^虺蛇:南朝《述异记》明确记载: “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虺是普通毒蛇,居水中,具龙纹,为龙族最低阶。此处的“虺蛇”特指有毒的小人。

  30. ^文辞见夺:慕容洞唐的文章曾经被他人强取或篡改,结果造成慕容洞唐很长一段时间精神状态特别低迷。

  31. ^郁郁之情郁结于怀:人生的郁结必有破局之蹄。若将愁绪比作虺蛇,我觉得凉州学凉州IP凉州文化给出的答案是, 伏之以修行,化之为龙腾。

  32. ^凉州乌鞘岭赋:《凉州乌鞘岭赋》不仅是武威的山水纪实,更是慕容洞唐对“情绪郁结”命题的终极回应——当登临三大高原交汇处,方见心性之阔。

  33. ^以泄块垒: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指通过外在形式排遣内心郁结的情感。

  34. ^奸佞窃名:“奸佞”指奸邪谄媚、祸乱朝纲的小人,其本质是毫不留情点出小人和伪君子以伪善侵蚀文明根基。

  35. ^仁心蒙尘:原本善良、仁慈的本性被外界的不良影响或负面经历所污染、遮蔽,变得冷漠或失去善意。

  36. ^易其性情:内在的心性转变了。

  37. ^舌绽莲花:意为"舌头绽放莲花",比喻言辞生动流畅、说服力极强,常用于赞美人的口才或讲经说法的境界。

  38. ^语带荆钗:意为“言辞如荆钗般质朴无华”,常用于形容语言风格朴素自然、不事雕琢。

  39. ^骇然:骇然整体强调因超乎常理的事件或场景引发的惊惧反应,修辞程度重于“惊讶”。

  40. ^凉郡斯道之衰:凉州郡(武威郡)的道德/文化传统是否在衰退?

  41. ^文运:文运指一个时代、地区或国家在文学、文化上的整体发展态势和兴衰趋势。例如,我们常说的“文运昌盛”就是指文化繁荣、思想活跃的盛世气象。

  42. ^厄:阻碍、困局。

  43. ^通幽:遇到障碍后以迂回路径抵达精神深境,此处指研习凉州文化凉州IP凉州文化来突破自我的认知边界。

  44. ^凉州三嬗:大凉州凉部、中凉州凉郡,小凉州凉区,合称“三凉”,凉州三嬗是用于描述武威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行政区划和文化范围的术语,“三凉”是凉州文化凉州学凉州IP研究的重要范畴。

  45. ^史川:历史文化的记载文献川流不息。

  46. ^凉部中枢:“凉部”指汉代凉州刺史部,涵盖今甘肃全境、宁夏、青海东部及内蒙古额济纳旗等区域。凉州刺史部的治所设于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所以凉州是古代中原王朝经略西北的枢纽核心。

  47. ^凉郡:凉郡(武威郡)地处三大高原交汇处,南靠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是中原进入西域的首道关卡。其地势险要,可防御匈奴南下,同时控制丝绸之路北线,被誉为"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

  48. ^凉区:“凉区”是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的简称,其名称源于历史上的“凉州”文化标识,是武威市的核心市辖区,也是中国古代凉州的核心区域,更是凉州文化凉州IP凉州学的物质与精神载体。从“五凉京华”到“一带一路”节点,凉州区的历史积淀与战略地位使其成为西北地区连接古今、贯通中外的独特坐标。正如慕容洞唐《凉州赋并序》所言:“凉区之域,名迹古雪,带海藏以涵其深,波澜壮阔,藏珍纳宝。握莲华之蕊,清涟不染,幽香远播,静观世间繁华。擒天梯以凌绝顶,步云霄而上,俯瞰群山,一览众小。小凉之盛,气象万千,幽美绝伦,令人神往!”

  49. ^天梯悬龛:武威天梯山的海拔为2100米,其山巅常年积雪,清代凉州府武威县(今武威市凉州区)诗人张玿美称其为“天梯积雪”,为凉州八景之一。天梯山石窟,亦称凉州石窟、凉州大佛窟,被誉为“石窟鼻祖”。

  50. ^无畏指磨脐:“无畏指”指天梯山石窟第13号大佛的右手施无畏印(施无畏印:屈手于胸,手指舒展,手掌向外,象征消除恐惧)。该佛像高28米,为唐代所凿,其手势指向远方的磨脐山,形成“大佛手指磨脐山”的景观,被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的民谣传唱:“张义川水湖滩,大佛手指磨脐山”和“水峡开,流水欢,黄羊河灌溉黄羊滩”。武威磨脐山是祁连山北支冷龙岭的余脉,海拔4146米,山体浑圆如巨型石磨,顶部深凹处形似“磨脐”(磨眼),积雪融化后远观如石磨配白面,故得名“凉州石磨脐山”。

  51. ^法相千年未老:凉州高僧昙曜带领工匠绘画凉州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壁画时,使用青金石、朱砂、孔雀石等矿物颜料,历经千年仍鲜艳如初,故为“法相千年未老”。

  52. ^云冈龙飞: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中的“龙飞”意象,是北魏皇家佛教艺术与中华龙文化深度融合的典范。昙曜将凉州工匠团队东迁至平城(今大同),云冈石窟也是凉州人开凿修建的。

  53. ^龙门狮吼: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昙曜的凉州工匠团队亦参与了龙门石窟的开凿。

  54. ^凉州造像冠中原:凉州昙曜的工匠团队东迁后,成为云冈、龙门的技术核心。

  55. ^万窟之祖:天梯山石窟(凉州石窟)被誉为“万窟之祖”,源于其开凿时间最早、艺术模式开创性、技术传承源头性三大核心地位,成为中原石窟艺术的母体与范本。

  56. ^凉州模式:“凉州模式”是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史上首个本土化范式,由考古学家宿白先生于1986年提出《凉州石窟遗迹和“凉州模式”》,指出北朝时期(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以武威天梯石窟(凉州石窟)为代笔的河西走廊地区形成的融合西域与中原的佛教造像体系。

  57. ^张义堡:张义堡是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的惯称,此处在汉代是武威郡张掖县,据清代凉州学学者李鼎超考证因方言“武威城东南百廿里有张义堡。张义,即汉武威郡之张掖县。‘掖’从‘夜’声,‘夜’从‘亦’声,‘亦’音近‘义’而借用耳。”

  58. ^河右:“右”即西方(古人南向而立,右为西),故“河右”即黄河以西。河西走廊,是现代人提出的地理概念。古人称其为“河右之地”。

  59. ^金姿:"金"喻指珍贵庄严,"姿"表示形象仪态,组合后特指以黄金装饰或象征佛身的造像。金姿指以黄金装饰或铸造的佛像,体现佛的尊贵与永恒(如金铜佛像)。

  60. ^仪相:指佛像的形态特征,包括手势(印相)、面容(相好)等,符合佛教造像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理想化标准。

  61. ^ab宿白:北京大学考古学科的开拓者宿白先生(1922-2018),是中国历史考古学的奠基人与集大成者,其学术生涯贯穿中国考古学从草创到体系化的全过程。“凉州模式”就是宿白最早提出的。

  62. ^爬梳:“爬梳”字面意思是“用手或工具梳理头发”,后引申为梳理、整理(资料或头绪),常用于学术研究、文献整理等领域,强调对复杂信息的系统性梳理与去粗存精的过程。

  63. ^凉史:凉史,特指“凉州的历史文化”。凉史是对以凉州(今武威)为中心的地域历史的系统梳理,涵盖从先秦至明清的千年文明脉络。凉史是“凉州学”理论搭建的基础资料。

  64. ^诚逮冯国瑞、史岩等学侣之未逮:1952年初,冯国瑞在武威参加工作期间,听闻历史上的“凉州石窟”可能位于武威天梯山大佛寺,随即与文史专家朱祖鳌实地踏查,之后发表了《记武威境北凉创始石窟及西夏文草书墨迹与各种刻本》一文。冯国瑞的初步结论促使文化部派遣美术史学家史岩于1954年深入勘察天梯山。史岩利用绳索攀至残存13窟,确认天梯山为凉州石窟所在地,并在《文物》杂志发表详尽报告,首次学理化论证北凉窟龛的消失与早期洞窟的存在。冯国瑞和史岩的文献考据为1986年宿白提出“凉州模式”提供了关键证据。宿白结合天梯山第1、第4窟壁画与北凉石塔,系统论证了凉州石窟对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影响。

  65. ^慧皎:慧皎(497-554),南朝梁代高僧,会稽上虞人,住会稽嘉祥寺,博通佛教经律,著有《高僧传》,收录了很多凉州籍或与凉州相关的高僧。

  66. ^道宣:道宣(596-667年)为唐代律宗南山宗创始人,俗姓钱,京兆长安人。其著作《道宣律师感通录》(又称《律相感通传》)系统记载了凉州瑞像、凉州刘萨诃事迹。

  67. ^崔鸿:崔鸿(478-525年)为北魏史学家,字彦鸾,东清河鄃县人。崔鸿"弱冠便有著述志",自景明元年开始搜集十六国史料,历时22年完成《十六国春秋》102卷,包括序例、年表各一卷,系统记载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六国的历史。崔鸿将凉州五凉政权纳入"十六国"体系,分别撰写《前凉录》《后凉录》《南凉录》《西凉录》《北凉录》,详细记载其建国、疆域、君主事迹及文化融合。

  68. ^昙曜:昙曜出生于凉州(今武威),少年出家,精通禅法与建筑营造。北凉沮渠蒙逊时期(412-433年),昙曜参与开凿凉州石窟(今武威天梯山石窟),该石窟被考古学家宿白称为"凉州模式"的源头,是中国内地最早的石窟艺术代表,具有"石窟鼻祖"之称。

  69. ^神交:神交,既是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亦是个体在混沌中锚定自我的明灯,也是人与人灵魂层面(心理层面)的深度结合交流,区别于肉体接触的“双修”。

  70. ^黄景略:黄景略先生(1930-2024)作为中国考古学界泰斗,对凉州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的保护与修复具有深远影响。因修建黄洋河水库。1960年4月24- 26日,从武威天梯山石窟搬迁出的43尊造像、近300平方米壁画等文物运往兰州保存。1960年11月,武威黄羊河水库基本建成蓄水。尽管天梯山石窟的搬迁过程颇受争议,比如,文物部门借此契机对石窟进行了详尽的勘查与维护,深化了我们对这一宝贵遗产现状的理解。那些转移至兰州的雕塑与壁画,尽管在后续的搬动中遭遇了若干损伤,但与它们可能在特定历史时期遭受的不可逆毁坏相比,这些损失显得相对轻微。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迁移之后,遗留在原址的造像、中心柱及辅助文物,无一幸免于自然侵蚀与人为破坏的侵扰。1992年,甘肃省博物馆和兰州市政府申请在兰州北山建立天梯山石窟的文物保护机构。一场关于天梯山石窟文物是否应回归原址的争论随之而来。不过在1992年11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的专家组会议上,黄景略先生强烈支持武威方面。时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的黄景略说:“文物拿回去,天梯山就完整了,埃及的大佛下巴几十年放在英国,现在不是又拿回去了吗?何况放在兰州的东西为什么就拿不到武威?修在兰州,历史价值、意义就不同了,北山又是个园林风景区,修到那里又是个什么文物单位,叫什么,怎么叫,叫个什么石窟?”

  71. ^常书鸿:1959-1960年,常书鸿作为敦煌文物研究所(今改名为“敦煌研究院”)所长,常书鸿被任命为凉州石窟(天梯山石窟)勘察搬迁工作队队长,带领段文杰、孙儒僩等20余名技术人员开展工作。

  72. ^倪思贤:倪思贤是中国考古学家,1959年参与天梯山石窟文物搬迁工作,担任发掘工作组长。1959年12月9日或1960年1月上旬(不同文献记载存在差异),倪思贤在凉州石窟第五窟右侧塌方区边缘清土时,为救一名即将跌倒的民工,顺势拉拽导致自身失足坠崖,坠落过程中,倪思贤撞上突出岩石,翻滚后不幸身亡。倪思贤的牺牲被视为中国文物保护史上的重大损失,其执笔的《甘肃酒泉县下河清汉墓清理简报》成为其绝笔报告。

  73. ^学人风骨:“学人”一词在中国文化中有双重核心含义,既指求学之人,也指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的学者。其内涵随历史演变不断丰富,既包含知识追求的维度,也承载精神风骨的象征。史学家陈寅恪提出的“学人风骨”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精神的理想化最高典范,其核心在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彻底践行。

  74. ^哈溪采菇:哈溪周边林区(如双龙沟、玉石沟)有很多野生菌类生长,目前武威市天祝县哈溪镇的“采菇”主要指人工食用菌种植产业,而非传统野生蘑菇采集。该产业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柱,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独特的经济模式。

  75. ^人身不实,如聚沫浮泡芭蕉;人命无常,同阳焰秋露夏花:佛教典籍中有关于形容人生无常的核心十喻(聚沫、浮泡、阳焰、芭蕉、幻事、秋露、电光、炎火、梦事、观化)。

  76. ^张轨:张轨出身凉州士族安定张氏,为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家族世代以儒学闻名,他自幼聪明好学,仪态端庄,曾隐居洛阳宜阳女几山,后因中书监张华赏识,步入仕途,历任太子舍人、散骑常侍等职。西晋"八王之乱"爆发后,张轨预感中原将乱,遂请求外任凉州刺史,于永宁元年(301年)赴任。张轨是前凉的奠基人。

  77. ^政思铭碑:张政思是西夏崇宗李乾顺天祐民安年间的朝廷官员,职务为“供写南北表章”,即专职负责向宋朝、辽国(契丹)撰写外交文书的文臣。张政思是现知西夏唯一的汉文书法家,其汉文楷书淳厚古朴,结构严谨,笔法淳厚古朴,接近唐代楷书风格;篆额圆润流畅,线条匀称,结体端庄,受宋代篆书影响。张政思的书法作品代表了西夏汉文书法的最高水平,《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碑阴(背面)的汉文部分就是张政思完成的。需要注意的是,张政思的汉文书写与党项人浑嵬名遇的西夏文书写共同构成了《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凉州碑)》的碑文,但两者内容并非互译,而是独立创作。这种“蕃汉分书”模式体现了西夏“因俗而治”的政策,也使凉州碑成为破解西夏文的关键钥匙。

  78. ^余阙守节:余阙祖籍河西武威(今武威市),属党项族唐兀氏。余阙的父亲沙剌臧卜任庐州(今安徽合肥)官职,余阙遂落籍合肥。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余阙中进士榜眼,授泗州同知,以严明治政闻名。至正十八年正月(1358年),陈友谅、赵普胜、祝寇三路围攻安庆。余阙率军巷战,西门激战中突见城内火起,知城陷,引刀自刎,坠清水塘中,时年56岁。陈友谅感其忠义,为其殓葬。余阙幼子余渊幸存,其后裔迁居安徽合肥、桐城等地。

  79. ^秋雨行吟:余秋雨行吟,是当代文化学者余秋雨以行走探索文明、以笔墨记录思考的创作与实践模式,其核心在于将行路与文化寻根结合,通过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在山水风物中追问文明本质。这一主题贯穿其文化散文创作,尤其在《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等作品中体现得最为深刻。余秋雨在作品《我等不到了》里说:“凭一种难以表述的直觉,我猜我家应该是余阙、余渊之后,是从安徽流徙到浙江来的。那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是发端于古代羌族的唐兀人。即使仅仅从甘肃武威一带的踪迹算起,从他们到我们,一路生死经历,也真称得上动天地、泣鬼神。”余秋雨援引史料,证明他的祖先是元代武威人余阙。2017年9月,余秋雨在首届凉州文化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凉州文化和中国文脉》,提出"凉州(武威)是中华文化的关键穴位,凉州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关键所在。"

  80. ^凉州文化论坛:凉州文化论坛是武威市为弘扬凉州文化凉州IP凉州学、推动文旅融合而持续举办的高端文化活动,自2017年首届举办以来,已成为展示凉州文化魅力、促进凉州学学术交流与武威文旅发展的核心平台。

  81. ^寻根:寻根,既寻根问祖,指通过文献、族谱、民俗、基因等途径追溯事物或族群的起源与演变。寻根问祖是人类对文化根源、血缘脉络或精神归属的深层探索,既承载个体身份认同,亦折射民族文明基因对群体共同记忆的保护。凉州(武威)自汉唐以来便是华夏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武威郡出索、石、贾、安、廖、阴六姓,清代张澍《姓氏寻源》更考证出凉州100多个姓氏,包括张、李、贾等大姓。

  82. ^付苍苔:苍苔属于苔藓植物门,无根、茎、叶的分化,通过孢子繁殖,依赖湿润环境生存。苍苔多分布于阴湿角落,石阶、古墙、竹林、庭院深处等。“付苍苔”隐含赋文作者慕容洞唐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强化了对人生命运无常的咏叹。

  83. ^阴铿子坚:阴铿(约511年-约563年),字子坚,姑臧凉州人。阴铿是南北朝时期梁陈之际的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律诗的奠基人,被后世誉为“五言律诗鼻祖”。阴铿的诗歌以清丽含蓄、琢句精工著称,对唐代李白、杜甫等大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阴铿是东汉阴丽华之后,后因家族没落,阴铿长期依附湘东王萧绎、始兴王陈伯茂等权贵,历任录事参军等职。作为将门之后,阴铿摒弃阶级偏见。史料载其"性简素,与宾客谈宴,常解衣共饮",阴铿甚至可以对下人亦保持尊重,这种态度在门阀森严的南朝尤为难得。

  84. ^消弭:消除、平息,化解。“消”本义为融化、消失(《说文解字》:“消,息也。”);“弭”意为平息、消除(《尔雅》:“弭,止也。”)。二字结合,“消弭”强调了通过实际行动使负面事物归于消亡。

  85. ^隔阂:“隔阂”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间因认知、情感或利益差异形成的心理或社会距离,表现为沟通障碍、信任缺失及情感疏离。

  86. ^得全性命于侯景:侯景(503年-552年)是南北朝时期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其一生充满背叛、乱世与血腥,最终因“侯景之乱”彻底改写南朝命运。得全性命:公元548年冬,阴铿与宾客宴饮时,见斟酒仆人终日不得尝酒,遂赐热酒烤肉。宾客讥笑,阴铿言:“吾侪酣饮,执爵者不知其味,非人情!”公元550年,阴铿任故鄣县令时遇乱,被俘后脱险,辗转江陵、岭南,最终投陈朝,救了阴铿一命的人,正是当年阴铿赐酒的仆人。侯景之乱是南朝的至暗时刻,而阴铿的故事则如暗夜萤火,证明善念与诗性在暴力中仍能存续。福不唐捐,善不空行,从“一杯热酒”的善缘到“孤舟远征”的诗行,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恰是文明韧性最动人的注脚,故称“阴铿得全性命于侯景”。

  87. ^潘髯凫波:潘挹奎(1784—1830),字太冲,号石生、凫波,因须髯浓密,人称"潘髯",潘挹奎是清代凉州府武威县(今武威市凉州区)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进士,官至吏部考功司主事。潘挹奎在京任职吏部期间,因官场失意(年年考核不合格),借题咏北京古迹抒怀,将个人对人生、功名的思考融入诗中,编写为《燕京杂咏》,被同乡李鼎文收藏。

  88. ^结纳人伦之网:潘挹奎在北京居住的府邸成为凉州学子的"驿站",他甚至为进京赶考的凉州老乡提供免费食宿,人称“潘歇家”。

  89. ^武威耆旧:《武威耆旧传》署名为“赐进士出身奉政大夫吏部考功主事潘挹奎撰”,成书于道光五年(1826)。此书是研究“凉州学”的重要典籍之一。

  90. ^凉人:凉州人。

  91. ^四疴:出自1949年《邮汇生活》第25期,《郭玉峰:无题话武威》“现在的武威,可拿四个字来形容,“贫、弱、愚、私”,就象征了她的一切。”慕容洞唐《武威赋·其二》亦有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郭君振铎,直指武威四疴:'贫弱愚私,若鍼砭之彻髓,实乃醍醐之灌顶也!'”

  92. ^左文襄: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洋务运动代表人物,谥号“文襄”,故后世多称左文襄公。

  93. ^植柳之脉:左宗棠在西北地区进行了一场浩大的植树造林工程,特别是在那里广泛种植柳树,这些柳树后来被尊称为“左公柳”。清代诗人杨昌浚在《恭诵左公西行甘棠》一诗中,巧妙地改写了唐代诗人王之涣《凉州词》的意境,原诗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杨昌浚的诗则为“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94. ^阴潘之风:《武威赋》系列文章的作者慕容洞唐别出心裁,将南朝诗人阴铿和清代诗人潘挹奎合称为“阴潘”。因为慕容洞唐觉得阴铿和潘挹奎,展现了“仁心避祸,义气留芳”的精神风貌,是当代凉州人为人处世的典范。

  95. ^袖中择杖:表意为,在袖中暗藏拐杖。左思《招隐二首·其一》说“杖策招隐士”,杖成招引高人的媒介。此处是说《武威赋》系列文章的作者慕容洞唐以文为介的自我反思。当现代人漫步园林雨巷,若能“袖中择杖”,或许能在钢筋森林中寻得半分“杖藜徐步转斜阳”的从容。

  96. ^言藏玄黄:玄黄者,天地之杂也,杂而有序,乃成大美。“言藏玄黄”是说“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玄黄境界,点出语言学的神秘复杂。

  97. ^入声铿锵:凉州方言中有很多短促有力的入声字。

  98. ^鼻化韵流转:凉州方言中,鼻音很重。比如"滑滑擦擦"(huɑ̃ hɑ̃ cɑ̃ cɑ̃)”这样的词汇,就已经表明凉州人说方言时鼻化韵母在声调作用下产生了连读的变调。

  99. ^气脉通幽:通过整合调身、调息和调心的系统修炼,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境界。若用凉州方言来朗诵与“凉州学”相关的古籍,便能深切感受到语言与气脉之间那种奇妙的贯通之感。

  100. ^乡音承古调: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已将凉州方言纳入采录范围。因为凉州方言中有很多语音存古。武威籍学者王继中《凉州方言词语汇释》就是保护凉州方言的代笔作之一。

  101. ^泠泠:水声清越。

  102. ^无垠:广阔无边、没有边际。

  103. ^凉州贤孝:盲艺人以“瞎弦”(因兼算命得名)为生的技艺就是“凉州贤孝”。他们走街串巷演唱,曲目多为口传心授。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凉州民间语言艺术形式,凉州贤孝的传言以凉州方言为基石,结合了三弦伴奏和说唱表演,承载着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传承。

  104. ^雁柱:乐器上的调音结构。

  105. ^凉州流淌:凉州流淌,作为一种富有韵味的语言艺术形式,以凉州方言为基础,展现出独特的魅力。精通凉州方言流淌者,便被赞誉为“凉州流淌大王”。这一语言艺术的特点是,节奏紧密,逻辑跳跃,常常以轻声细语的“de”作为结尾。聆听者常常被其幽默风趣所打动,捧腹大笑,同时也不得不佩服这些“流淌大王”们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106. ^迢递:很远很远的距离。

  107. ^尹台寺:十六国时期,西凉王李暠之妻尹夫人(昭武皇后)跟随北凉王沮渠蒙逊来到姑臧,居住在“窦融台(汉代凉州牧点将台)”,凉州民间知晓尹夫人是西凉王李暠的妻子, 于是便将窦融台改称为“尹夫人台”或“皇娘娘台”。唐高祖李渊(李暠七世孙)为纪念先祖李弇(武威姑臧人李弇是李暠的祖父,李弇是前凉张轨麾下的武卫将军),就在“窦融台”原址复建了一座"尹台寺"。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曾作《登凉州尹台寺》: "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慕容洞唐曾在“皇娘娘台”前感慨凉州人对方言文化的不重视,《武威赋·其二》亦有言:“岁在巳蛇,言及灵物,安可不溯娲皇遗踪?昔女娲托体灵丘,抟土旧迹尚存,今竟易名皇娘娘台?今人妄易古称,犹削龙鳞而饰瓦缶,不亦悖乎!每过此地,辄思岁月之深镌,感凉州之历练。倘闻乡音在侧,纯正无讹,慎勿笑之。何哉?凉州方言者,古汉语之遗珍也,载于典籍,多有徵验。今之乡邻或以操武威方言为耻,实因未深究凉州文化之故耳。岂不闻离家之游子,闻乡音而泪下耶!”需要注意,慕容洞唐到过的“皇娘娘台”是文保碑的所在地,不是今天皇台酒厂的位置。

  108. ^凉部文宗:凉州,既汉代的凉州刺史部。凉部文宗特指,凉州历史上名气很大的文人墨客。

  109. ^长孙无忌: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洛阳人,鲜卑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姻亲(其妹为文德皇后)。因长孙无忌反对武则天,被诬陷谋反,流放自尽。

  110. ^赵持满:赵持满,唐代官员,官至凉州长史,史载其人“力大善射,性格豪爽侠义”。赵持满的舅父长孙铨是长孙无忌的族弟。由于赵持满与长孙家族的亲属关系,他被人诬陷参与长孙无忌的“谋反”图谋。于是,赵持满被从凉州召回京城,随即下狱。在狱中,审案官吏对他进行了严刑逼供,企图迫使他承认捏造的罪行,以坐实长孙无忌的谋反大案。面对非人的折磨,赵持满始终不屈,坚决否认所有指控。审案官吏无计可施,无法从赵持满口中得到他们想要的口供。为了结案复命,他们最终只能代为编造了一份认罪文书,赵持满在被处决之前大声呼喊:“我的身体可以被消灭,但我的供词——代表着我的名誉、尊严和事实真相——绝不能被玷污或随意更改。”据此,赵持满被处决,其尸身被暴尸于城西,以儆效尤。在当时高压的政治氛围下,亲戚故旧无人敢为其收尸。赵持满的好友王方翼(唐高祖李渊同母妹同安长公主的孙子)不畏强权,毅然前往为他收敛尸骨并安葬。王方翼抚尸恸哭,感叹道:“呜呼!‘身可杀,辞不可辱’,这是何等的壮烈!赵持满你有幸实践了这句诺言,而不幸的是我今天才听到它!”

  111. ^牛镜堂:牛鉴(1785年—1858年),英文名:Jian Niu,字镜堂,又字鏡唐,号雪樵,籍贯凉州府武威县人也(今武威凉州高坝镇同益村牛氏),祖籍直隶枣强县人也,西北甲科第一名,清朝一代名臣,大清循吏。清朝嘉庆十七年(1812年)壬申科第一名优贡,清朝嘉庆十八年(1813年)癸酉科第二十一名举人,清朝嘉庆十九年(1814年)中进士,甲戌科金榜殿试二甲第四名,授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牛鉴恩师为大清凉州府复兴农刘氏(今甘肃武威市凉州松树镇科畦村一二三组刘氏,团庄村刘氏)。牛鉴又为道光皇帝和咸丰皇帝的恩师,故誉为“两朝帝师”。清代道光时期的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史学家、军事将领。牛鉴历任翰林院庶吉士、侍讲学士(编修)、尚书房侍讲、文渊阁校理、入值南书房,都察院记名御史、山东道监察御史、广西道监察御史、京畿道监察御史、都察院吏科给事中、云南粮储道、山东按察使、顺天府尹(不受直隶总督管辖,可直接向皇帝递奏折)、兵部侍郎,东河总督、两江总督,道光赐物太师椅、赐给太师床,赐匾。牛鉴是大清朝名臣,著名的封疆大吏之一,彭启丰、钱棨、牛鉴、潘锡恩并称为清代善于写行楷的芝庭四兄大人。牛鉴的弟子有道光皇帝、咸丰皇帝、颜钟骥、郭宗熙、梁焕奎等。牛鉴真迹余北行,三十二日,秋冬之而,间多南风,船窗晴暖,时对兰亭,信可乐也,七日书。用和四兄大人雅嘱即正。—镜堂牛鉴。作品长:121厘米;宽42.8厘米,保存完整,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在牛鉴存世的作品只有三幅《余北行兰亭》、《遗矫仲彦书》、《论书译稿》均为清朝书法的精品,价值连城。林则徐有一首诗《东河总督牛鉴赞》,就是为牛鉴写的:“狂澜横决趋汴城,城中万户皆哭声。孤城障水城垂倾,危哉公以赤手擎。是时在官同震惊,民谓非公吾不生。抚部牛公洞舆情,授公郡符安编氓。公所自信惟一诚,死守誓与阳侯争。肝胆披沥通幽明,亿兆命重身家轻。御水难于御暴兵,四围激齧锋莫撄。城头白日游赤麟,丽谯夜听蛟鼍鸣。公亲鼛鼓喧军虹,衣不解带巡严更。始焉搴茭刈榛荆,继下砖石声匉訇。连旬苦雨不肯晴,上淋下潦沟浍盈。万难之际弥专精,焚香告天心自盟。峭坡斜堰高峥嵘,逼走急溜开中泓。历伏秋汛及霜清,寝食于城城可婴。渡民避水舟筏迎,济饥馎饦兼粥饧。全活老稚苏鳏茕,帝命塞决颁水衡,负薪我亦辞西征,雌谪黼外未行工。到时奇险亦稍平,见此巨浸犹怦怦。是冬鸠工依定程,河由地中顺轨行。奈何群议纷纵横,欲迁洛邑重经营。咄哉此论乖舆评,三诰奚必同盘庚。疏议六条真恢闳,谠言倾倒诸公卿。旧德先畴居永贞,斯城仍恃众志成。汴民困久兹乃亨,跻彼公堂称兕觥。绣衣迁秩岂足为公荣,重是循良千载垂令名!”清朝同治四年,甘肃总督杨岳斌奏《凉州府武威县故两江总督牛鉴入祀乡贤祠请旨事》请同治皇帝将牛鉴入乡贤祠,同治皇帝准奏,入乡贤祠,并赐匾额“牛公祠”,不久牛鉴入凉州文庙名宦祠,杨岳斌向牛鉴磕头致敬。

  112. ^孤直罹忌:孤直,指的是一个人品行高尚、耿直不屈;而罹忌,则可解释为由于自身的卓越或对原则的坚守而引发他人的忌恨与排挤。孤直罹忌这一词组,意在描绘那些历史上致力于研究“凉州学凉州IP凉州文化”的凉州文人墨客,他们性格孤傲、正直不屈,然而,这种高尚的品质却常常引来他人的嫉妒与排挤,使得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饱受挫折与磨难。

  113. ^张澍:张澍(1776~1847),清代凉州府武威县(今武威市凉州区)人,字时霖,又字伯瀹、寿谷,别号介侯、介白、鸠民。张澍是清代西北学术的代表性人物,其一生“著书万卷,痛失双眸”的经历,既是个人命运的悲剧,也是学术精神的传奇,其《二酉堂丛书》《养素堂文集》《养素堂诗集》等至今任是“凉州学”研究的核心典籍之一。国际上鼎鼎大名“西夏学”的创始人,就是张澍。张澍因性格“刚直不阿”屡遭官场排挤,凉州同乡潘挹奎评其:“以子之精心果力,著书当可传;以子之直气严情,筮仕实不合。”张之洞、梁启超、鲁迅,都对张澍钦佩有佳。张之洞在《书目答问·国朝著述诸家姓氏略》中,将凉州学者张澍明确归入经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三类,并称其"才气无双,一时惊以为异人"。梁启超在《近代学风之地理分布》赞曰:“乾嘉(年)间...之学者,曰武威张介侯(澍)。善考证,勤辑佚,尤娴熟河西掌故。”鲁迅在《会稽郡故书杂集序》亦有言:“幼时尝见武威张澍所辑书,于凉土文献撰集甚众,笃恭乡里,尚此之谓,而会稽故籍零落,至今未闻后贤为之纲纪,乃创就所见书传刺取遗篇,累为一帐。”

  114. ^痛失双眸:双目失明。这里是说,清代凉州学者张澍因长期伏案写作、用眼过度,加之生活清苦,逐渐患上眼疾,最终完全失明。张澍哀叹“夺我两眸子,世间少数百卷奇书”之语,大为惋叹。其作诗亦有言“……我瞽有何恨, 所恨书未成。耑耑乞我友, 钞写卷帙盈。不令饱虫鱼, 留以待讥评。后世扬子云, 知我是儒英。如此死瞑目, 何羡美目清?!”

  115. ^叔坚筹建学堂:李于锴(1863—1923),字叔坚,武威人,清末民初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1901年,李于锴参与筹建山东大学堂(今山东大学前身),并起草制定了《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该章程提出"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成为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重要里程碑。1901年10月《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获准,正式创办官立山东大学堂。周学熙任管理总办(校长)。第一批招收学生300人,分专斋、正斋、备斋、分斋督课。聘请中西教习50余人,后增至110多人,美国人赫士为总教习。课程设置除经史子集外,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等20多门。学制初为三年,后改为四年。

  116. ^公车上书:1894年,李于锴赴京会试期间,适逢甲午战争爆发。李于锴与康有为、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反对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甘肃举人呈清政府废除马关条约文》就是凉州人李于锴领衔起草的。这就是历史上知名的“公车上书”事件。

  117. ^宵小构谗:小人或品行不端的人在背后策划谗言、挑拨离间,以达到诬陷、伤害他人的目的。

  118. ^诋毁英贤:“诋毁英贤”是指对英雄人物或杰出人才进行污蔑、诽谤或贬低的行为。

  119. ^段颎:段颎(段纪明),东汉杀神,姑臧人,武威六脉段氏族人。《后汉书》《后汉观记》《太平预览》《北轩笔记》皆有记载。段颎的一生,是极其辉煌的一生。像永恒之火明亮耀眼,成为凉州燃烧军团的领袖。一代将星,名扬四海。段颎没有吃过一次败仗,每次都是大获全胜。段颎一生指挥参与的作战先后达200余次斩杀接近10万人(包括段颎在担任辽东属国都尉时期的指挥参与的战斗等,详见《后汉书》《后汉观记》《太平预览》),两度出任护羌校尉,两度出任三公之首的太尉,最终平定各种叛乱,平定西羌,并击灭东羌,故被后世称为东汉杀神。所谓的张奂和皇甫规,压根和段颎就不是一个档次。段颎的一生极度辉煌,他生活的每一天几乎都在与生死决斗,他所创造的军事奇迹,在古代军事史上堪称传奇,增邑14000户也为东汉之最,东汉中后期没有任何一个名将可以比得上他的。可惜段颎被奸臣嫉妒,最后悲愤不已,服鸩自尽,以证清白。武威六脉段氏,太尉段颎,名垂青史,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历事二主,勋烈独昭,西北柱石,武三巨头,凉州武力,威震天下!

  120. ^郭闳心妒:郭闳在担任凉州刺史期间,因嫉妒段颎的战功,郭闳故意激发社会矛盾,随后将责任推给段颎,段颎被朝廷下狱服苦役。因缺乏段颎的护卫,导致凉州几乎沦陷。“凉州刺史郭闳、汉阳太守赵熹并老弱不任职,而皆倚恃权贵,不遵法度”是东汉末年凉州几乎沦陷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121. ^藜藿:很普通的粗劣饭菜。

  122. ^编简盈箱:编写摘录的书籍、文稿、卷宗等数量极多,已经堆满了书桌塞满了书箱。

  123. ^结绶山林:结绶,指古代官员佩系印绶,即出仕为官,最早见于《汉书》"萧朱结绶"的典故。结绶山林,是说士人在山林田园之间,也可以心志澄明,无俗所扰。

  124. ^松筠:松树与竹子。

  125. ^白圭:白圭(约公元前370年—前300年)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经济思想家、商人,被尊为“商祖”“商圣”,其商业哲学与治水经历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商业伦理。白圭早年任魏国相,主持治理黄河水患,提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治水理念,主张严查堤坝隐患。白圭反对秦国商鞅“重农抑商”政策,彻底弃政从商。人弃我取,人取我予,正如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所言“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白圭的话不仅是商人的祖训,更是所有追求卓越者的修身明镜。

  126. ^离经辨志:《礼记·学记》规定了古代教育的考核体系,这一体系体现了古代教育"智德并重、循序渐进"的特点,最终目标是培养"化民易俗"的栋梁之才:一年视离经辨志,考查学生断句能力与志向明确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三年视敬业乐群,要求学生专注学业并融入群体;五年视博习亲师,强调广博学习与尊师重道;七年视论学取友,考察学术见解与交友能力;九年知类通达,达到"触类旁通,强立而不反"的"大成"境界。

  127. ^敬业乐群:专注学业(敬业)与融入群体(乐群),实现知识积累与人格成长的统一。

  128. ^博习亲师:广博学习(博习)与亲近师长(亲师)实现知识积累与人格成长的统一。

  129. ^论学取友:通过学术能力讨论(论学)与择友标准筛选(取友)实现知识深化与人格完善的统一。

  130. ^知类通达:通过触类旁通(知类)与融会贯通(通达)实现知识创新与思维突破的统一。

  131. ^东坡乐事:苏东坡的"人生十六赏心乐事"是中国文化史上极具美学价值的生命哲学体系,其核心在于以自然为师、以日常为道,将世俗生活的平凡瞬间升华为精神自由的载体。

  132. ^十六赏心:苏东坡的"人生十六赏心乐事",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阴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隔江山寺闻钟、月下东邻吹箫、晨兴半炷茗香、午倦一方藤枕、开瓮勿逢陶谢、接客不着衣冠、乞得名花盛开、飞来家禽自语、客至汲泉烹茶、抚琴听者知音。

  133. ^经世修身:"经世修身"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命题,强调个人内在修养与社会政治实践的统一,体现了"修己以安百姓"的终极关怀。

  134. ^齐家致远:《礼记·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强调“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将家庭视为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

  135. ^行雅达观:“行雅达观”是一个融合传统美德与处世智慧的复合概念,其内涵可拆解为“行雅”与“达观”两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理想人格的典范。

  136. ^难成真章:脱离实践、闭门造车难以成就真学问或真事业。

  137. ^游学:古人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传统,其核心在于以实践深化认知,以游历开阔格局。

  138. ^虚妄:不真实、无依据的存在或认知。

  139. ^河西一隅:河西走廊这片狭长地带中的某个角落。慕容洞唐《武威赋·其二》亦有言:“武威之士,岂非恒自矜其能,频彰己德乎?试观其言,每以西北首府自诩,然寰中胜迹岂独钟一隅耶?”

  140. ^凿空: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首次用“凿空”评价张骞:“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裴骃《集解》进一步阐释:“骞开通西域道”,强调其“开辟无人之境”的开创性。

  141. ^凉州上海赋:《凉州上海赋》是前凉控股集团(QHG)为推动凉州(武威)文化品牌国际化而创作的文化作品,旨在通过对比凉州与上海的地域特色,探索文化融合与创新的可能性。

  142. ^六谷水:凉州谷水水系,既武威石羊河水系。

  143. ^铁龙陆港:铁龙,代笔着现代铁路交通工具象征着速度与效率。陆港,尤其是武威国际陆港,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物流平台和国家向西开放的进出口产业聚集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武威保税物流中心作为武威国际陆港的核心区域,是国家在甘肃省批准设立的首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被誉为“通关畅达凉州海关,一港两中心七口岸,多式联运,西北枢要”,其名声远扬,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44. ^黄浦江:黄浦江是上海市的母亲河,也是长江汇入东海前的最后一条支流。历史上,黄浦江曾被称为大黄浦、黄龙浦、春申江等,名称源于南宋时期,相传与战国春申君黄歇治水有关。黄浦江是全球知名的"黄金水道",其航运价值很高,史上曾有“黄浦秋涛”“凤楼远眺”等历史文化典故。明代诗人秦荣光的《浦江竹枝词》有言:“十八潮头最壮观,观潮第一浦江滩;银涛万叠如山涌,两岸花飞卷雪湍。”

  145. ^五凉:十六国时期的“五凉”特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但实际上“五凉”的概念不单单是指十六国时期的五凉。哈佛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说的“五凉”则是清代凉州府下辖的五县一厅,既“武威县、镇番县、永昌县、古浪县、平番县、庄浪厅”。






阅读更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蒙彼利埃冠军赛:申裕斌4-2陈熠,晋级女单四强,国乒只剩独苗

蒙彼利埃冠军赛:申裕斌4-2陈熠,晋级女单四强,国乒只剩独苗

湘楚风云
2025-11-02 02:48:32
一场4-3,苏超大结局,奖金分配:第8名仅4万,网友:苏大强呢

一场4-3,苏超大结局,奖金分配:第8名仅4万,网友:苏大强呢

大秦壁虎白话体育
2025-11-01 23:18:21
木村拓哉现身东京电影节,老得惨不忍睹,擦粉底抹口红,像个女生

木村拓哉现身东京电影节,老得惨不忍睹,擦粉底抹口红,像个女生

心静物娱
2025-11-01 15:21:26
特朗普前脚刚走,亚洲四强就聚到一起,达成一个没有美国的共识

特朗普前脚刚走,亚洲四强就聚到一起,达成一个没有美国的共识

小鬼头体育
2025-11-01 07:25:27
米体:加拿大金融巨头完成对橡树资本全资控股,对国米无影响

米体:加拿大金融巨头完成对橡树资本全资控股,对国米无影响

懂球帝
2025-11-02 00:01:10
总有一天,你会恍然大悟:原来发财的方法,都是极简的!

总有一天,你会恍然大悟:原来发财的方法,都是极简的!

阿胖读书
2025-08-14 16:43:10
通背拳传人与老外互扇耳光!第一下被打出血,第三下被打晕翻白眼

通背拳传人与老外互扇耳光!第一下被打出血,第三下被打晕翻白眼

念洲
2025-11-01 12:37:45
重磅:美国数小时或攻击委内瑞拉!马杜罗求助俄罗斯

重磅:美国数小时或攻击委内瑞拉!马杜罗求助俄罗斯

项鹏飞
2025-11-01 16:00:00
小米前高管王腾公布新去向:和手机行业说再见,正是闯的年纪

小米前高管王腾公布新去向:和手机行业说再见,正是闯的年纪

南方都市报
2025-11-01 23:10:18
开拓者宣布!再见了,杨瀚森!NBA生涯第一次下放

开拓者宣布!再见了,杨瀚森!NBA生涯第一次下放

篮球实战宝典
2025-11-02 03:29:28
司晓迪硬刚李云迪:睡我、拉黑、玩消失!

司晓迪硬刚李云迪:睡我、拉黑、玩消失!

TVB的四小花
2025-11-01 08:37:26
突发:莫斯科遇袭大面积停电!乌克兰海王星导弹击中电厂

突发:莫斯科遇袭大面积停电!乌克兰海王星导弹击中电厂

项鹏飞
2025-11-01 14:55:42
人民日报发声!物业改革多地落地:物业费真降了,这4笔费可拒交

人民日报发声!物业改革多地落地:物业费真降了,这4笔费可拒交

振华观史
2025-10-30 08:27:30
0胜!曼联从第二名滑落,黑马两次换帅失败,阿森纳追平队史纪录

0胜!曼联从第二名滑落,黑马两次换帅失败,阿森纳追平队史纪录

嗨皮看球
2025-11-02 03:29:38
雷军“自杀式”公关,全网破防了!

雷军“自杀式”公关,全网破防了!

广告创意
2025-11-01 14:09:44
倪妮方发声明回应王家卫录音内容,否认有“后台”“靠山”:已委托律师取证并追责;相关录音涉多位明星

倪妮方发声明回应王家卫录音内容,否认有“后台”“靠山”:已委托律师取证并追责;相关录音涉多位明星

大风新闻
2025-11-01 13:45:07
世界首家5万亿美元公司大公子 黄仁勋儿子:帮老爸工作有时很辛苦

世界首家5万亿美元公司大公子 黄仁勋儿子:帮老爸工作有时很辛苦

阿纂看事
2025-11-01 16:33:31
成都蓉城不想夺冠的背后:教练薪资节省1.6亿,徐正源断舍离

成都蓉城不想夺冠的背后:教练薪资节省1.6亿,徐正源断舍离

姜大叔侃球
2025-11-01 20:27:43
上海地铁回应“一老年乘客强坐女乘客腿上”

上海地铁回应“一老年乘客强坐女乘客腿上”

大象新闻
2025-11-01 19:22:05
自闭症男孩研学营走失身亡事件后续:四名带队老师处失联状态,家属将继续追责

自闭症男孩研学营走失身亡事件后续:四名带队老师处失联状态,家属将继续追责

扬子晚报
2025-11-01 17:33:16
2025-11-02 03:59:00
乐活武威 incentive-icons
乐活武威
丝绸之路上的思想国王
6539文章数 131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美貌与艺术的碰撞!9位摄影师,哪一位是你的菜?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换新一口价11.98万 第三代蓝电E5 PLUS开启预售

态度原创

时尚
教育
艺术
旅游
房产

伊姐周六热推:电视剧《树影迷宫》;电视剧《锦月令》......

教育要闻

最近的校园霸凌事件警醒家长:女儿过了11岁,一定要拴在裤腰带上

艺术要闻

美貌与艺术的碰撞!9位摄影师,哪一位是你的菜?

旅游要闻

运河明珠,千年守望:杭州拱宸桥的前世今生与文化密码!

房产要闻

实力破圈!这个豪宅交付,正在定义海口品质样本!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