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不发月饼当福利,发转基因大米当福利
“这米啊,咱们生科院的老传统了,算下来整整三十年,比我闺女的岁数都大。”工会的王师傅一边给陈砚递过真空米砖,一边用指腹摩挲着包装上“华恢1号”的字样,“早年哪有这么精致的包装,就是用布袋装着,老师们下班顺手拎一袋,都说比普通大米少招虫。”
陈砚捏着米砖,想起早上妻子还念叨今年没见着校徽月饼,此刻倒觉得这袋米更有分量。米砖标签角落印着的“科研实验品·内部使用”字样并不显眼,他却知道这背后的门道——1995年华中农大启动转基因抗虫水稻培育时,实验田刚产出第一茬稻子,研发团队就把富余的稻谷碾成米分给了同事们食用 ,算到今年刚好满三十年。
办公室里,老张正对着米袋回忆:“最早那批米口感糙,可大家都抢着要,毕竟是自己团队育出来的品种,心里踏实。”说话间,前院长张启发院士抱着一叠说明单走进来,“这米跟着咱们走过三十年了,从1999年‘华恢1号’研制成功,到2009年拿安全证书,每一步的安全检测报告都在这儿。今年不发月饼,就是想让大家再尝尝这份‘科研家底’。”
陈砚把米砖放进公文包,窗外的香樟叶在风里沙沙响。他忽然想起父亲说过,九十年代末院里第一次发这种米时,还附着手写的食用说明,如今三十年过去,说明单换成了印刷工整的检测报告,不变的是米袋里那份科研人员对自己成果的笃定。晚上煮一锅新米,配着妻子买的月饼,倒成了家里最特别的中秋滋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