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写了一些关于巴以关系的文章,多数读者都很关心巴勒斯坦到底是谁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到底谁是巴勒斯坦的原住民呢?从历史来看,他们都是“外来户”。犹太人来得早,但后来被罗马人赶走。阿拉伯人来得晚,但一直在当地占多数。
![]()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
迦南人——巴勒斯坦的原住民
迦南是古地名,区域大致涵盖今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沿海和叙利亚西南部,是“新月沃地”西端。它夹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之间,是东西方交通、商贸和文化交流的要冲。
在希伯来人(犹太人前身)到来之前,迦南是一片文化高度发达、城邦林立的地区。迦南人拥有复杂的宗教体系、发达的贸易网络,并深受周边大国的影响。他们不是单一民族,而是一群讲闪米特语的部落,后来的腓尼基人就是迦南人的延续。
在公元前2000年时,迦南人已在当地建了一系列城邦,比如乌加里特、比布鲁斯、推罗、西顿、夏琐等,城邦之间常有冲突和联盟,没有统一的国家政权。
![]()
迦南古城市遗址
他们的城市由石头建造,已经开始使用铁器,会制造战车和攻城工具。当地人以种植葡萄、橄榄、放羊为生,沿海地方港口众多,与埃及等地贸易频繁。
迦南人有自己的字母文字,即原始西奈字母,后来影响到腓尼基字母,再后来演化为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迦南人信仰多神教,比如以勒(El)为众神之父,牛首人身主持诸神会议,众神侍立左右,俨如奥林匹斯山之宙斯。巴力(Baal)为风神、丰饶之神和凶神,亚舍拉(Asherah)为以勒之妻,众神之母,掌管生育。希伯来人的宗教曾深受迦南宗教影响,一度把自己的神称作伊勒,如אל שדי(“全能的神”,《创世记》17:1)、עליון אל(“至高的神”,《创世记》14:18-20)、עולם אל(“永生神”,《创世记》21:33)。
迦南人后来演变为腓尼基人、亚兰人、非利士人,再后来迦南地区经过希腊、罗马帝国长期统治,当地人与外来民族融合,失去了原来的民族身份。
犹太人——两河流域的外来户
犹太人的前身是希伯来人。希伯来人的祖先来自伊拉克北部“迦勒底的吾珥”(《创世记》11:31),吾珥是两河流域的一座古城,现称穆卡亚,位于伊拉克南部,和纳西里耶隔幼发拉底河相望,在公元前2000年之前,这里已成了苏美尔文化的中心,有发达的农业文明和丰富的宗教文化。
当时吾珥城相当繁荣,他们原本信仰月神南纳,因与当地人发生冲突,便弃丰美的故土远徙他乡。大约在公元前1800年,在部族领袖亚伯兰(后改名亚伯拉罕)带领下,赶着羊一路向西,走到土耳其的哈兰,拐弯向南,到了迦南地区(今巴勒斯坦)。这些人初入迦南时,当地人称其为עברית,意即“渡河而来者”(有贬义),此语被汉译作“希伯来”。
![]()
希伯来人迁徙图
亚伯拉罕通过把妻子“放鹰”给当地人换取了立足之地,再后来遇到灾荒年,又迁徙到了埃及,在当地住了四百年。埃及人是种田的,想同化他们这些放羊的外族,就限制他们的人口,还让他们盖房子定居,于是他们就搞破坏(所谓的天降十灾)、造反逃走(出埃及)。逃走前夜,他们的领袖摩西让他们向埃及邻居借金银财宝,《出埃及记》第3章22节是这样说的:“各妇女必向她的邻舍,并居住在她家里的女人,要金器银器和衣裳,好给你们的儿女穿戴。这样你们就把埃及人的财物夺去了。”此举后来被犹太人视作智慧,在各地反复使用,也成了他们受打压的一个因素。
跟着摩西逃出来的人在西奈半岛没吃没喝,就对摩西发牢骚,而且还有人造反,摩西为凝聚人心,便结合埃及宗教和迦南当地宗教信仰创立了犹太教,从此,这些希伯来人改称犹太人。
摩西死后,他的继任者约书亚带领群众在迦南征战多年,最终安顿下来。公元前1028至公元前586年间,犹太人在迦南建立了国家,面积与现在以色列国土相当。后来当地历经新巴比伦、亚述、波斯、希腊、罗马人统治。
公元70年,罗马将军提多攻入耶路撒冷,夷平犹太人的神殿。公元135年,罗马帝国镇压了犹太人的起义,把犹太人驱赶出耶路撒冷及巴勒斯坦地区,从此,犹太人开始了一千多年的“大流散”。
阿拉伯人——来自东方的征服者
根据犹太教圣经《塔纳赫》和伊斯兰教《古兰经》记载,阿拉伯人是亚伯拉罕(易卜拉欣)的后裔。也就是说,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是同一个老祖先。
《古兰经》说阿拉伯人的祖先是伊斯玛仪(إسماعيل,即《塔纳赫》中的以实玛利)。根据《塔纳赫·创世记》记载,以实玛利是亚伯拉罕和婢女夏甲生的孩子,后来因父亲偏心被赶出家门。
因为亚伯拉罕和妻子撒莱不能生育,很着急,两口就商量让婢女夏甲填房。在亚伯拉罕86岁时,夏甲给他生了儿子以实玛利。再后来,撒莱怀孕了,在她90岁、亚伯拉罕100岁时,竟然生了儿子以撒(《创世记》 21:5)。高龄女性生不出孩子很正常,生出孩子自然被视作奇迹,在古代,往往都认为是神灵相助。
撒莱(后改为撒拉)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担心以实玛利抢家业,就鼓动丈夫把这个庶子赶走。亚伯拉罕最终扛不住妻子的压力,给夏甲母子一头毛驴、一袋水、一袋饼,让她们回娘家。在西奈半岛,夏甲母子喝完了水、吃完了食物,正在沙漠里等死时,据说有神从天空说话,鼓励她们继续前行,而且说以实玛利以后将成为一族之长。
![]()
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疆域图
在阿拉伯人的史书中,还记录了以实玛利(伊斯玛仪)还从埃及回到迦南,但再次被驱赶,于是到了东边的沙漠里,即阿拉伯半岛。在这里,他成了部落领袖。
而根据考古学研究,在公元前2世纪时,在阿拉伯半岛南部,就出现了萨巴王国(Saba’)(犹太人经书说的“示巴王国”)、麦因王国、卡塔班王国和哈德拉毛王国。当地人以放羊、养骆驼为生,食物匮乏时会外出抢劫,也会牵着驼队搞运输。
罗马人统治时期,阿拉伯半岛南部建立有加萨尼王朝、拉赫姆王朝等王国,依附于罗马或波斯,高度自治。7世纪时,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来其继任者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公元638年,阿拉伯军队占领耶路撒冷,从此巴勒斯坦地区被阿拉伯人控制,阿拉伯人也慢慢成了当地的主要居民。
19 世纪末,受到欧洲反犹主义和锡安主义思想影响,一些犹太人开始迁居巴勒斯坦,当时这里被奥斯曼土耳其统治,管理较为宽松,犹太人得以在这里建定居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战败,英国接管巴勒斯坦(1917–1948),《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家园”,又有一批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大量移民巴勒斯坦。
![]()
1947年“联合国”巴以分治方案
1947年,联合国决定巴以分治前,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约60万8000人,占当地总人口的33%,阿拉伯人约123万7000人,占67%。但联合国方案给犹太国家分了约55%的土地,给阿拉伯国家分了约45%的土地。阿拉伯人的土地多为荒漠,而且被切割成不相连的三块,阿拉伯人认为不公平,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战争。
通过梳理迦南历史及犹太、阿拉伯史可见,无论是犹太人还是阿拉伯人,都不是巴勒斯坦地区人种学意义上的原住民。阿拉伯人从公元638年开始就成了当地的主体民族,是事实上的原住民。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同宗,只是英国人故意搞鬼、分地不公,才让当地陷入无休止的战争之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