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谈 / 轻舟、Pel、鱼饵94
排版 / Rinz
今年的动画电影也太!好!看!了!吧!
从春节到暑期,《哪吒之魔童闹海》《时间之子》《浪浪山小妖怪》《罗小黑战记2》等多类型多风格的作品轮番上映,多点开花,打破各种纪录;海外动画电影也在发力,《鬼灭之刃无限城篇》已成为日本公映电影票房榜的新冠军。
更让人期待的是,接下来还有诸多中外重磅新作排队待映:《疯狂动物城2》《蜡笔小新:灼热的春日部舞者》《三国的星空》《猪猪侠:一只老猪的逆袭》《世外》(香港上映)……既有经典IP续作,也有颇具特色的新作,还有少见的历史题材改编动画。
![]()
好幸福的一年啊(泪目)
在动画电影市场一片火热、国产动画电影屡创佳绩的表象之下,也藏着不少值得关注的现象。
十一黄金周即将来临,放假前,学术趴编辑们凑在一起组了一场圆桌会谈,聊一聊对2025国产动画电影的总体看法,交流一下各自的观感及思考。
参与者:
学术趴编辑Pel、轻舟
学术趴撰稿人鱼饵94
01
惊喜连连的夏天:黑马频出,真人与动画齐飞
轻舟:这个暑期档动画电影表现非常亮眼,截至9月底,《浪浪山小妖怪》和《罗小黑战记2》分别以16.52亿和5.23亿票房分列国产二维动画票房榜第一和第三,刷新了二维动画电影沉寂已久的纪录。
真人电影也佳作频出。我看了国家电影局的统计,2025年暑期档电影票房为119.66亿元,观影人次为3.21亿,同比分别增长2.76%和12.75%。虽然整体票房并不是很好,但口碑还不错,有好几部豆瓣评分都在8分以上,我个人印象深刻的好片就有《F1:狂飙飞车》《南京照相馆》《长安的荔枝》《戏台》和《捕风追影》,观众可选择的余地很多。倒是有几部大导的片子意外扑街,可能说明大家对大导演、大制作已经祛魅,开始更关注作品本身了。
Pel:虽然从整体票房成绩看,今年暑期档处于低位;但如你所说的,今年许多电影的口碑处于高位,“新锐”“黑马”“逆袭”再次成为关键词。
而2025暑期的动画电影,有些跟真人电影“贴身对打”的意思,也就是说即便在真人电影出爆款的情况下,动画的日均票房也依旧坚挺。
2023年(那也是个动画电影大年,有《长安三万里》《深海》《茶啊二中》《铃芽之旅》《灌篮高手》)我曾经统计了过去五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数据,发现无论外部整体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疫情缩水、引进片大盘缩水),动画始终能够占据较为稳固的票房份额,而当以漫威超级英雄为代表的好莱坞真人大片吸引力减弱,引进动画甚至可以占据引进电影的近1/3票房份额。
![]()
除此之外,还有两点让我相当振奋:首先是在《哪吒2》的超长放映后,动画电影“后继有人”,虽然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但《时间之子》《聊斋·兰若寺》都是相当可圈可点的作品,《浪浪山小妖怪》《罗小黑战记》更是获得了优秀的口碑和成绩。
其次,今年的这五部动画电影新作在“非少儿动画、非系列年货”这一个大前提下,采取不同的风格,面向不同的圈层,成为时代情绪的多样写照,这里指的不是购票平台电影海报上张贴的那些“情绪价值标语”(杀疯、燃炸、复仇、血性),而是它们真的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人久久铭记、值得讨论的人物和情节,乃至成为从初高中生年轻群体到中青年乃至为人父母都热衷讨论解读的社会迷因。
也欢迎大家回过头再读读学术趴针对今年这五部作品的四篇影评:
![]()
第二部中所有角色的行为意图都可回 归东方传统式的家族价值观…… 家人是所有有情有义角色的“软肋”,也是能够触动中国人朴素良知的“泪腺开关”……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传统价值观结合“反建制”的核心议题,也同样产生了一种讨巧、甚至有些吊诡的景象——对外,哪吒行的是反建制之道,但挖掘其内心深处的动机却只是为家人,整个“反建制”的思考局限在哪吒这一个“小家”之中,这家庭中行传统的纲常伦理,父慈子孝,母亲用自己的牺牲换来儿子的“力量”和成长,但这种成长更多呈现为一种情绪,而不是理性层面的成长。
![]()
本片是少有的、目标高度明确的国产动画电影:喜欢言情、偶像的年轻观影群体,如果有一点迷影属性更好……抓住非合家欢、非神话改编的「小而美」原创招牌,扬长避短、注重氛围与情绪,或许是国产动画电影另一条可供借鉴的创作路线。
![]()
我们需要从对宏大神话的迷恋,回归到对精微、切身的个人生活与心灵世界的关注 …… 《聊斋:兰若寺》在它那些参差的篇章之中,为我们提示的最有价值的一条路径:不再仅仅是讲述一个猎奇的“中国故事”,而是通过描摹“我们与你们共通的悲喜”,来与世界对话。
![]()
主创们遵循“大处写意,小处写实”的创作方法,在传统水墨与光影透视之间找到平衡,让电影空间既有中国画的意蕴,又足够真实可信,方便观众代入情境…… 小猪妖经历的,正是当下许多人共同面对的困境:我想走出浪浪山,我又怕外面的世界不如浪浪山……它是一部借西游之外壳,抒凡人之心声的现代中国寓言故事。
![]()
第二部的主题经历了一些重心上的转变:从第一部大电影侧重人与自然的冲突,转变到关注在充满了冲突和对抗的世界中,如何生活下去……在现实生活中,相关的问题也是当前时代不得不面对的症候群。无论主创是否有意图,影片中不难看出对今日的现实世界存在一定的指涉。 尽管目前我们生活在相对来说较为和平的地域,但在巴以冲突、印巴冲突、俄乌战争不断发生的当下,人们对于战争的敏感程度在近几年里是空前的;与此同时,片中描绘的空难也容易调取马航MH370、东航事故等时代的集体记忆。
轻舟:动画电影的受众比较稳定,而且在稳步上升。但内部也有差异,像《罗小黑》的粉丝二创非常活跃,它的受众应该是核心二次元。但从票房表现来看的话,《小妖怪》的观众更多,它吸引了沉默的大多数。
02
两类作品,三部代表作
Pel:如何归纳动画作品的风格是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彼方老师曾经在他的稿件( )中将中国动画电影内容类型大致分为“传统文化改编”与“非传统文化改编”两类,做出了精要的解读。
不过回到今年暑期档动画,想说一嘴另一种分类方式,也很有意思:一类是IP系列化,面向《罗小黑战记》那样长久陪伴固有粉丝的,而值得一提的是这条路在过去几乎是只有《喜羊羊》《熊出没》这样的少儿动画能走得通,先驱如《秦时明月》《全职高手》转战大屏幕热度反而失灵;一类是“原生”的院线动画电影,虽然也呈现了一定的系列化趋势,但并非二次元群体所熟知的跨媒介企划形制(media-mix),相对而言并没有那么粉丝向,在中国市场的上限也更高。
鱼饵94:这个分法有点像日漫里的原创和改编。像《雄狮少年》《时间之子》《罗小黑》等作就是“硬闯出来的纯原创”,神话改编则可以算广义的IP向。
Pel:《浪浪山小妖怪》虽然没有跳出西游神话改编,借用了这一层“皮”自带的认知度和话题性,但也同时找到了足够独特、令人共鸣的原创切角,那就是打工人、小人物。
![]()
“拼好团”的情绪动员加上和《哪吒2》一样喜剧为主的台词表演、娴熟顺畅的叙事节奏和主打身份差异带来的核心看点/矛盾,让它成为了今夏“路人缘”最佳的动画电影。当然,“身份”固然能够成为最有力的动员,却也在宣发阶段因此惨遭踩“雷”。
鱼饵94:我有点暴论,我觉得《小妖怪》和《罗小黑2》都挺厚黑的。(笑)《小妖怪》是把“认命”这么丧的主题讲的最美的一个片子。它和《小妖怪的夏天》短片原版内核一脉相承:一个人强求本不属于他的东西,最终结果就是头破血流。
但是电影在短片的基础上进一步延展,表现出了对这个主题的二阶思考:既然小人物注定匍匐在地,那人生的意义何在?影片的回答是:意义在于向善的行为能被他人铭记。四个小妖怪的牺牲救了孩子,造福了百姓,百姓为他们立庙,最后让孙悟空这样一个承载着我们民族情感的形象,替观众们亲自下场,承认了“小妖怪们”的价值。
这是一个底色很“丧”的故事。它的底色有些类似于00年代、在网络文化的解构下嘲讽世道不公的“愤青本色”,但当“愤”冷却、凝练为一份对人生与世界的思考,就恰恰契合了美影厂的底色,因为其实在我看来,美影厂的作品也很“厚黑”。
Pel:个人觉得《小妖怪》的表演和叙事没有那么“传统”,甚至可以说带点鸡汤味,又带点大鹏电影那样的屌丝自嘲味,当然更有於水导演本人的独立动画风格,那种带点黑色中透出可爱、可爱里带点难绷的酷劲依然能在电影里窥探一二,实在是很有意思。
在此也推荐喜欢这部电影以及原版短片的朋友去看看过去的《禽兽超人》系列,很另类。看过之后再理解《中国奇谭》的成功,正立足于上美影对民族风格和现实关照的追求,同时采撷商业企划与独立创作之所长。
![]()
Pel:说起来,又为什么会觉得《罗小黑2》“厚黑”呢?
鱼饵94:我这里说的“厚黑”,可能更倾向于说影片对于不同年龄层次,有意识做出了“叙事层”的划分。《罗小黑2》的故事,“表叙事”层是一个人妖对立的现代都市奇幻,采用萌萌哒的对白和画风,但“里叙事”却映射了现代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不在乎“里叙事”的隐喻同样能看得很开心,不过你有心像对《哪吒2》那样去解读的话,能看出其中的潜文本,这是一个双层甚至多层的结构。
轻舟:我看《罗小黑2》的时候有点惊讶。它前作表现的是有点乌托邦的现代都市,大家都很平和、讲道理、情绪稳定,连路人都很有素质。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部的地铁上,风息的同伴把小黑弄晕绑架,路人们看了以为是拐孩子的,立刻开始围攻那个妖精,非常热心有正义感。这段剧情很中国特色,但整体上不太涉及真实地缘,还是偏架空。第二部却有比较明确的指向。
鱼饵94:我个人认为第一部的风格有割裂。人物的行为逻辑(风息的“理念极端化”)、设定的“抛出”方式等等特别像日本少年漫,但影片在音画风格和置景上又力求中式。不过到了第二部,形式与内容就都统一到中式的框架里了。对比前作,影片在叙事节奏、镜头和中式风格的融入上全方位进化,摸索出了一套自洽的商业片创作方法。
Pel:这或许是因为它从网络动画时代延续下来的惯性,“老二次元的味道”甚至比当今流行的许多日漫IP更为古早,而是能追溯到90年代的漫画游戏那样,注重少年成长、伙伴友爱以及观念的碰撞和冲突,世界观体系或许并不精确严密,但读者能在缓缓铺开的背景看到令人沉浸的生态感。
![]()
《罗小黑战记》番剧中非常古早吐槽风的片段
轻舟:我觉得《罗小黑》跟《哪吒2》《小妖怪》很大的区别在于:哪吒和小猪妖都是向外去对抗,但是《罗小黑2》的题眼人物——鹿野师姐,她仇恨的对象已经死去了,她没有具体的复仇目标,可内心受到的创伤还在。鹿野没有办法向外去对抗,就只能向内去探寻,在内心建立自己的主体性。一个是向外反抗,一个是向内探索。
另外,这三部动画都以“妖”作为主角,但各自的阐释差异很大。()《哪吒2》里,妖魔是被天庭欺骗、压迫的受害者,所以他们要爆发、要反抗,点燃观众的情绪,以异类的身份去推翻不公正的秩序。不过我觉得这里人和妖的关系处理得并不好,因为妖也确实给人类造成了伤害,并非纯善。从这点看天庭的秩序还有一定存在的合理性,但在大决战时刻这个问题被简单忽略了。
《小妖怪》的妖比较守序混沌,它没有向秩序提出挑战,而是想钻秩序的空子(笑)。整体而言,小猪妖们还是遵循着行善积德、修炼飞升这条路在走,包括最后跟黄眉大决战的BGM都叫《飞升》。它的世界观架构相当古典,算是在安全区里做文章吧。
《罗小黑》比较复杂,它完全另起炉灶构建一个新的世界观,在这种框架下可发挥的空间就很大。但也因为它另起炉灶,对观众接受度形成了一定挑战,观众没法套用过往经验去理解它的人设、剧情、势力构成,必须从头接受一套新的架构,理解门槛比较高。我想《罗小黑2》口碑高但票房没有大爆也有这方面原因。现在大家生活都很累,大都倾向看一些自己本就熟悉的东西。
鱼饵94:我认为这是两种文脉的区别。《哪吒》和《小妖怪》都有寓言倾向,我觉得这是中国传统文以载道的文脉的延续。但是罗小黑更像是一个有同人精神的、东浩纪意义上数据库式的创作,它先预设了一个“罗小黑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妖灵会馆的角色们都有自己的生活(很多角色也很像staff老师们的oc)。这是一个有着自律性的虚拟世界,它可以独立自主地存在。创作者只是从中截取一部分,组成一个大众看得懂的故事,把它转译呈现给大家。
![]()
《罗小黑战记2》中被暴揍的角色“皆逆荒”,其名字来源于制作组画师一次勇敢的举手
03
二维动画,王者归来还是回光返照?
Pel:今年暑期档,二维动画的表现也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正如我们此前翻译的海外报道(),《小妖怪》和《罗小黑2》的优秀表现甚至到了“友邦惊诧”的程度。
![]()
手绘动画又重新变得流行起来,就像上世纪90年代那样。而CG动画,不再像过去那般被好莱坞高层视作万能药。
需意识到这篇文章的背景,是美国电影制片厂成规模地抛弃二维产能多年后,而如今CG动画创造力也遭看衰后作出的“反思”,但对中日动画行业自身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并无深入探讨。
不过话又说回来,《浪浪山》《罗小黑2》杀回观众视野,也着实让喜欢二维动画的观众难得看“爽”了(其实去年的《大雨》《伞少女》单看视觉效果也很爽)。结合日本二维动画电影在全球市场的强劲表现,我会非常好奇未来几年里中国二维动画在本土乃至海外市场的发展。
那天看到《大鱼海棠》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被破的新闻,很多人很惊讶,因为他们或许都没有意识到《大鱼海棠》“依然”是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的冠军。
![]()
《大鱼海棠2》也要来了
轻舟:2016年的纪录,那已经很久了。
Pel:这也反映出二维动画“做得慢”这一致命伤吧。原因老生常谈,人才培养周期长、人才稀缺、入门薪资低,同时部分能力可迁移至薪资更高的游戏等行业,进一步导致二维动画的中高等人才同样稀缺。另外,中国幅员辽阔,各省各地各家公司差异性极大,即便看似做的也是日式二次元风格,但跟聚集于东京都、发展脉络清晰、流程较为统一的日本动画生产格局相比,可以说“形似神不似”。
鱼饵94:我之前读过羊廷牧的观点。我们的二维动画经历过四次断代,每次都形成一个新的“山头”/制片集团。
第一次是美影厂,在上世纪80、90年代断代了;第二次是加工片时期,从美影厂出走的一批人南下承接外国动画加工需求,整体制作是偏美式的;第三是互联网兴起后,闪客时代的flash动画,它是比较独特的中国动画模式;第四次是2013年之后的网络动画,这一批学日本动画的多一些。
每一次都没能承接上一个时代的经验,制作方式也不统一,但“山头”之间存在的话语权之争又进一步加重了这种隔阂,使制作经验不能顺畅地在不同制片集团间流通。而像日本动画,最开始就只有两个“山头”,一个是东映/宫崎骏为代表的高规格“全动画”,另一个则是手冢治虫开创的电视“半动画”。制作体系的沿袭是比较顺利的。
![]()
《白箱》公布的动画制作流程表
轻舟:我觉得二维相比三维的一个优势是,它可以做出明显的风格差异。大家经常吐槽三维人物、特别是玄幻作品的人物都长着一张脸嘛,但是二维就可以探索更多种画风,像目前二维票房前三的《大鱼海棠》《小妖怪》和《罗小黑》就是截然不同的三种画风。虽然现在三维风格化也很多,但总体上,不管是卡通风还是模拟真人比例的三维动画,都比二维更接近写实。二维可以写实,可以立体,也可以平面,甚至可以做更风格化的探索,比如散点透视之类的。我觉得它能够更方便地尝试各种夸张变形、探索画面的表现力。
Pel:但是今年做出来散点透视的恰恰是《聊斋》。(笑)
轻舟:那确实。其实我个人不在乎动画是三维还是二维,主要关注故事好不好看。但身边有的朋友从小看二维动画,就看不习惯三维动画。或者从三维动画入坑看不习惯二维动画,觉得二维帧率低。
Pel:我有个观点是:二维动画正在分层。同是二维动画,同此不凉热。
动画电影多年磨一剑,一剑即绝招,一部就是全国摇人业界全力托举;一些短片的传播效果和艺术成就也非常之高。
![]()
凭借极度精致作画出圈的《大王饶命》op《不好惹》
但在“理应”成为腰部负责走量的动画剧集领域,二维动画却日渐失去了声量,越来越难被市场看到,在男频网文主导的类型化之路上不及三维,粉丝则更多认的是《狐妖小红娘》《一人之下》这样的具体IP,而不像日本新番那般形成有规律、有规模的认知,形成每季度有前瞻可看、有霸权可盼、有原创可赌的“共谋”。
鱼饵94:我的观察是,我们的短剧可能更接近曾经宫崎骏/手冢时代、电视动画在日本的“便宜动画”的生态位。日本的电视动画也是一步步才发展到今天的制作规格,曾经相较于剧场版“动画”,它们就只是“能动的漫画”。
Pel:我的观察类似。(参看学术趴往期文章:)十年前,“国漫崛起”和“二次元被看见”还可以被看作那个时代的某种公共事件(当然也有互联网浪潮和资本的推波助澜),在那样的大氛围之下,人们大多抱着对国产动画的期待和宽容。
十年后,国产二维动画的制作水平毫无疑问是显著提升了的,但人们的期待和标准也变了,更不用提还有代际更迭的因素——当10年前的孩子逐渐长大开始自主选择看什么动画,国产内容还有没有足够的“供给”?说起来,前段时间当我去翻看十年前国产二维网络动画的评论区,虽然有所预期,但观众的期待程度和宽容程度,还是比我记忆中要高上不少。
04
我们不再说“国漫崛起”,这是好事吗?
*注:“国漫崛起” 一词诞生之初,指向的是笼统的“国产动漫”(含动画与漫画),且侧重动画领域。
轻舟:刚才说的“国漫崛起”,似乎很久没听到这个说法了。2015年的《大圣归来》引发了最早的“自来水”现象,观众们自发组织起来宣传电影,为它画海报、写分析、剪视频,当时大家的口号就是“助力国漫崛起”。后来每出一部片子就喊一次口号,观众调侃说“国漫仰卧起坐”,再后来渐渐就没人提起了。
![]()
Pel:虽然粗略地从客观上来说是这样一个趋势,但这话似乎给人一种过于简单的希望。承诺的宏大叙事当然能成为动画人的一瓶补剂,但也有可能忽略了一些东西。
鱼饵94:这中间忽视了太多具体的困难。像我们刚才提到,现在国内的动画制作,每个公司、每个项目、每个组的流程和范式都不一致。就好比一颗螺丝钉,只有统一口径,才能放在哪里都适配。
Pel:随便聊聊,所以你觉得真正“崛起“的标准,是“工业化”?
鱼饵94:我认为这是托底的东西。反倒是剧作和文化价值层面,我觉得我们是完全“不虚”的。像《小妖怪》和《哪吒》都是很好的证明,我们中国人有特别璀璨的本土内容可以转译、融合,填充进作品中,只是如何转译、如何融合,亟待创作者和我们进一步探索。
轻舟:像美日的话,他们各有各的工业化流程。日本动画虽然基层工作人员很辛苦,但它的产业链条和商业化路径都比较完整。
![]()
鱼饵94:日式电视动画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源头上有库存庞大的漫画、轻小说,动画企划有项目委员制,再到动画播出时同步跟进的广播剧、声优活动,再到谷子生产,这一套高度精细化、常例化的周期性营销,时间卡点满满当当,宣发配合天衣无缝,背后是非常恐怖的产业整合能力。
轻舟:但我们现在听不到“国漫崛起”,是不是因为现在的国产动画相比十年前刚开始喊口号那会儿,从质量、产量、类型来看,已经实现了相对的崛起?
鱼饵94:从15年(所谓《大圣归来》开启的“崛起”元年)到现在,算起来才10年,10年能发展到这个地步,也是相当可观的速度了。但我还是很忐忑,现在看我们整个产业创作的“生态循环”,我认为不如日本或欧美那样明晰。日本的刚才已经说过了,欧美有传统的迪士尼等大制片集团,或者网飞这样渠道起家的制片平台。但我们中国动画,从上游的网文改编——网文本身存在着“爽点”卡点、“穿越起手”等等过于程式化的创作风气和倒逼这种风气形成的盈利生态;到中游制作——小工作室分散盈利;再到渠道播放——完全依赖平台。这一整套生态,我认为还没有形成能让好的健康的内容稳定持续输出的环境。
和国产动画竞争的不仅是其它动画,还有真人剧、网络大电影、网络综艺、短剧,乃至up主的pgc/ugc。它们都在“互联网内容”这一个盘子里抢蛋糕吃。这种竞争是不对等的,不像日番在电视台上有固定的播出时间。
![]()
朝日电视台即将播出的新番
Pel:国产动画甚至还要跟盗版日番竞争。
鱼饵94:“盗版日番”也是和国产动画相竞争的“互联网内容”的一环。受众不会、也没有义务去研究他们背后产业积累和产业规模的不同,仅仅只看最终成品的效果,那国产动画和日漫番剧比那就是先天劣势的。就是因为他们都装在“互联网内容”这同一个篮子里,才造成了不对等竞争。姚忠礼老师在讲座上说过,以前的动画短片(美影厂时期)都是要在电影院里放的,是要有一个预先的观影环境的。欣赏文艺作品,不能抱着浏览刺激性内容的心态,而怎样将如今的动画等文艺作品和其他“互联网内容”相区隔、再造“观影环境”,是身处平台时代的我们的核心课题。
Pel:好像有点跑题(笑)。今天就聊到这吧。最后想说,动画的想象本就是多样的,我们的动画市场也该是多种多样的。放眼世界,各地的动画产业也不尽相同。有高技术高举高打的美国;高产量低成本但足够持续的日本;高产量低市场搞“文化例外”的欧洲。
动画产业发展没有绝对正确的一条路,我们的从业者真的很辛苦,仍在努力探索路径。国庆将至,2025还剩1/4,希望接下来无论新的电影(《三国的星空》……)还是新的剧集(《谷围南亭》《枕刀歌3》……),都能够在众多娱乐方式中脱颖而出吧。
![]()
轻舟:确实,不管创作者还是观众,最终都要从宏大叙事中解放出来,脚踏实地地直面现实的困难。嗯,作为观众而言,我还是非常荣幸能够陪伴国产动画一路成长,见证那么多优秀作品的诞生。希望以后也能一直陪国产动画走下去!期待看到更多各种各样的动画!O(≧▽≦)O
最后,祝大家假期愉快!~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