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场突如其来的“限高”风波,把王健林再次推到聚光灯下。
因为一笔大约1.86亿元的执行款项,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纸令下,这位曾经的中国首富,连同他的万达集团,都被戴上了高消费的“紧箍咒”。
![]()
![]()
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这道限制令仅仅存活了约72个小时,就悄无声息地被解除了,官方给出的解释轻描淡写:执行层面的信息沟通出了点问题。
这就奇怪了,一个商业巨擘怎么会被区区不到两个亿的款项给“绊倒”了?
![]()
![]()
被锁死的钱袋子
9月28日,“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话题冲上热搜,报道称王健林等因一笔标的为1.86亿元的案件被限制高消费,该限制消费令由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出,发布日期为2025年9月26日。
但9月29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已经没有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限高”信息,这意味着王健林“限高”被撤销了。
![]()
“限高”风波是一个地方项目的借款纠纷引起的,很多人以为王健林的自救是从“卖卖卖”开始的,其实在那之前,他用来输血的金融命脉,早就被一道道无形的枷锁给牢牢锁死了。
股权,本该是企业融资最直接的工具,但在万达这里,却成了烫手山芋,翻开记录,万达集团名下有数十条股权处于被冻结状态,动弹不得。
![]()
比如上海那两家从事网络金融服务和小额贷款的关联公司,股权直接被冻结了三年,这意味着,通过出让这些关键子公司的股权来快速回笼资金这条路,基本上被堵死了,钱袋子的一个重要入口,就这么关上了。
更要命的是资本市场的枷锁,万达商管的IPO之路,走得异常坎坷,迟迟未能敲开A股的大门,这事儿得追溯到2016年,当时万达雄心勃勃地从港股退市,为此签下了一份对赌协议。
![]()
谁能想到,这次豪赌最终失败,成了后来财务状况急剧恶化的导火索,随之而来的是法律与信用的双重危机,万达系公司累计被强制执行的总金额,已经悄然超过了70亿元。
其中,大连万达集团自身的执行信息就有10条,总额约52.6亿元,而万达地产集团的被执行记录更是多达423条,总额约18.4亿元。
![]()
曾经的合作伙伴,像永辉超市和苏宁易购,都曾公开站出来向万达追讨债务,这种公开化的讨债,无异于在万达本已脆弱的商业信用上,又划开了几道深深的口子。
就连万达商管和它的法定代表人,也曾因为建设工程合同纠纷被限制过高消费,这一次王健林本人短暂的“限高”,不过是信用危机的一次具象化爆发,它直接告诉所有金融机构:警惕风险。
![]()
卖卖卖
当金融的活水断流,王健林只能把目光投向他最引以为傲的实体资产——万达广场,这些遍布全国的商业综合体,其命运的变迁,就是万达帝国从扩张到收缩最直观的写照。
曾几何时,万达广场是王健林最坚固的“护城河”和“现金牛”,在电商还没那么疯狂的年代,一座万达广场的开业,足以点亮一个城市的商业版图。
![]()
王健林开创的“盖楼收租”模式,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巨大创新,更是城市经济的强劲引擎,是其商业版图上最稳固的基石。
那时的万达广场,是“非卖品”,是利润的源泉,可如今,这些曾经的骄傲,却被摆上了待售的货架,变成了可以批量交易的大宗商品,王健林的策略,从“买买买”彻底切换到了“卖卖卖”。
![]()
这场甩卖的规模,逐年扩大,2023年,他卖了4座万达广场,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变成了26座,而进入今年以来,已经有55座万达广场易主。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笔交易,是将48座万达广场打包出售给由太盟、腾讯等组成的财团,外界估算,这笔交易的价值可能在200亿元左右,这标志着万达广场的身份,已经从战略自持资产,彻底裂变为可以用来换取救命钱的商品。
![]()
![]()
为什么会这样?外部环境的巨变是主因,电商的冲击,房地产市场的持续遇冷,像两只无形的大手,不断挤压着实体商业的生存空间,而内部,偿还巨额债务的压力,更是像催命符一样,逼得王健林不得不做出选择。
当连具有象征意义的北京万达总部大楼都被出售时,所有人都明白了: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头,再也没有什么是非卖品,所有资产都已被明码标价。
![]()
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有513座万达广场,其中万达集团自持的比例约为60%,这意味着,牌桌上还有筹码,但能打的牌,确实不多了。
残酷现实
在万达帝国的版图里,除了坚实的万达广场,还曾有过一片五光十色的“幻影资产”——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多元化业务。
![]()
王健林曾有过一个全球梦,2012年,他豪掷26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电影公司AMC,这只是他宏大计划的开始,他试图通过在全球范围内“买买买”,构建一个涵盖文化、体育、酒店等领域的多元化版图,以求企业能够“恒久不衰”。
那时的他,意气风发,坚信钱能砸开任何一扇门,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这些被寄予厚望的多元化业务,不仅没能成为帝国的第二增长曲线,反而在危机来临时,加速了现金流的消耗。
![]()
万达电影业务(其前身即AMC)持续亏损,投资的电影《长城》更是遭遇了票房和口碑的双重失败,事实证明,商业成功并不能简单地用金钱复制,这些光鲜的业务,在主业地产陷入困境时,非但没有提供缓冲,反而成了一个个失血点。
最终,梦醒时分,王健林不得不忍痛割爱,他开始出售万达电影的股权,剥离旗下的多家酒店等非核心业务。
![]()
这标志着他曾经雄心勃勃的多元化战略,全面退守,这些曾经被他视作“明珠”的资产,在巨大的债务压力下,最先被用来换取宝贵的现金。
结语
跟许家印和贾跃亭不同,面对巨额债务,王健林第一时间想的不是逃跑,而是努力的偿还债务。
![]()
纵然因此而陷入了一时困境,可这样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恐怕要不了多久,也能东山再起吧?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
信息源:
《王健林“限高”72小时闪电取消 累计出售85座万达广场加速化债》湖北长江商报2025-09-30
《王健林“限高”三日游》澎湃新闻2025-09-30
《王健林限高措施已取消》新京报2025-09-29
《因项目公司1.86亿借款纠纷 王健林被“限高” 》财联社2025-09-28
《再难翻身?刚还完6000亿外债,71岁的王健林又迎来大麻烦》新浪财经2025-08-14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